臣退让求和,苟且求安和儒士们脱离实际的空谈风,遭到了当道者的忌恨。回乡之
后,就有人向刑部控告了他,刑部侍郎何澹素忌恨陈亮,以&ldo;言涉犯上&rdo;之罪,逮
捕了他,并施以酷刑&ldo;答亮无完肤&rdo;。此事孝宗得知,下诏免死,陈亮回乡后,又
发生了家僮杀人的事,被仇家控告为陈亮所指使,陈亮之父被囚于州狱,本人被下
大理狱,这次蒙难因丞相王淮和好友辛弃疾等人的营救,又得免死,回家后的三年
中,同朱熹展开了&ldo;王霸义利之辨&rdo;的交锋。
经过两次下狱,经受严重打击排斥之后,陈亮并未对恢复中原之志有所改变,
考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亲自到建康(南京)京日(镇江)观察地形,作词
《念奴娇&iddot;登多景楼》,对建康京口一带有如下描写&ldo;一水横陈,连罔三两,做出
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rdo;、&ldo;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rdo;(
《陈亮集》卷17),主张不要把长江天险仅仅当做是隔断南疆北界的门户,而要把
它作为北伐中原,恢复失地的跳板,长驱直入,不须反顾。并且再次上疏,建议孝
宗&ldo;由太子监军,驻节建康,以示天下锐意恢复&rdo;。这时正遇孝宗决定内禅,奏疏
未予上报,此次上书不但未到孝宗皇帝之手,反而因其内容指陈时弊,触怒了许多
官僚,&ldo;繇是在廷交怒,以为狂怪&rdo;(《陈亮集》附录二,《宋史》本传)&ldo;当路
欲置我于死地&rdo;(《陈亮集》卷28《庶弟昭甫墓志铭》)。陈亮回乡后,一次参加
乡人宴会,有人在杯中放了胡椒末,同座的人回家暴风,他的家人诬告陈下了毒,
陈亮再吃官司,下了大理。其后因少卿郑汝谐在光宗面前求情,才免于死,这次下
狱,从表面上看,属于刑事案件,实际在其背后隐藏着政治原因。陈亮出狱后说
&ldo;亮滥膺无须之祸,初欲以人残其命,后欲以受赂残其躯,拒狱反端,搜寻竟不得
一笔之罪……可谓吹毛求疵之极矣。&rdo;(《陈亮集》卷20《又甲辰秋书》)其中透
露了陈亮受迫害的缘由。
陈亮竭忧于国事,为国家民族的复兴尽瘁忧梦,多次上书中,向朝廷提出了很
多好的建议,虽也曾得到孝宗皇帝的赏识,但终未被任用。直到绍照四年(1193年),
51岁时,他参加礼部的进士试,考中了状元。为什么年近50还要热衷于科举?是因
为他没有社会地位和官职卑下,虽然满腹经论,胸怀雄才大略,但要施展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