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了翁的理学思想虽然是从程朱那里继承下来的,但由于他具有求是治学的态
度和比较开放的治学方法,所以能够扩展视野、广览博收众家之长,使之为己所用。
前文述及了翁服膺程朱,早年从朱熹弟子辅广、李燔处接受了朱熹的学说,并称朱
熹&ldo;集濂洛之大成&rdo;,又说&ldo;朱子之功不在孟子下&rdo;,他用了大量的精力学习、研
究和传播程朱理学。然而,在他的学术活动中,并未以此为满足。魏了翁的学问,
强调&ldo;道贵自得&rdo;,他在《答周监酒》中说:&ldo;本书乃谓只须祖述朱文公诸书&rdo;,
文公诸书读之久矣。正欲不愿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技底见活精神也。&rdo;(
《文集》卷36)他不固守门户,其治学途径是以研习朱熹之学开其大端,继而独以
穷经学古,自为一家。此外,他还善于采纳各家之长,使之为我所用。魏了翁于公
元1225年谪居靖州后,在那里主办了鹤山书院,各地来此求学之人很多,在此期间
他结识了陆九渊之子陆持之的门人叶元老,并留叶在靖州客居数月。共同读书论学,
他还和陆九渊的后学如陈和仲,以及袁广微兄弟等人结为密友,从他们那里得到了
陆九渊的大弟子杨简的《慈湖问答》,在这些活动中,受到了陆九渊思想的影响。
此后,魏了翁便开始把理学和心学融为一体,构建了一个具有自己特色的主观唯心
主义哲学体系。
在魏了翁的学术思想中,同时还接受了浙东事功学派的一些影响。在当时,除
朱陆的学说在社会上具有较大影响力之外,浙东事功学派著名学者陈亮、叶适的功
利主义学说也比较流行。魏了翁主张把事功同义理统一起来,如在理、欲关系上,
他不象程朱那样,把二者视为水火之不相容,他认为只要是合理的欲望,就是不可
&ldo;灭&rdo;的,如&ldo;饮食男女&rdo;之欲、即人们求生的欲望,是无可非议的。这就说明,
他在理欲关系上也有事功主义的倾向。
下面介绍魏了翁的学术思想。
(一)由&ldo;理学&rdo;转向&ldo;心学&rdo;。
魏了翁的学术思想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最初是笃信朱熹的客观唯心主义理学。
他于公元1205年在临安结识了朱熹门人辅广、李燔之后,常常同他们在一起&ldo;同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