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狈为奸的罪恶行径,于是编造流言,诬蔑守仁曾与宸濠通谋,因虑事不成才迫起
兵。这帮幸臣还强令守仁在鄱阳湖地区释放朱宸濠,以便让武宗亲与交战,然后奏
凯擒获,守仁坚执不从。武宗因受到幸臣张忠、许泰的挑唆,亦对王守仁极为不满,
幸亏有提督军务的太监张永从中调护,才使王守仁得以忍让免祸。可是,他的弟子
冀元亨却被张忠、许泰非法逮捕,重加炮烙毒刑,企图逼其诬陷守仁曾与宸濠私通
谋反。冀元亨坚贞不屈,后被械系京师诏狱,直到后来世宗即位,才得以昭雪其冤。
王守仁平乱成功,非但没有大受封赏,却被张忠、许泰恣意追毁,差点难以自
保。他只好忍气吞声,退避九华山中,每日默坐草庵,内心极度沉闷忧伤。其后,
武宗召他返江西复命,令更上捷音。守仁行至上新河,被一帮幸臣谄阻而不得人见。
他夜半静坐,见水波拍岸,汩汩有声,不禁想道:&ldo;以一身蒙谤,死即死耳,如老
亲何?&rdo;又对门人说:&ldo;此时若有一孔可以窃父而逃,吾亦终身长往不悔矣!&rdo;亲
身经历了宁王之乱和不幸遭受幸臣谄害,王守仁深刻体验到&ldo;良知&rdo;的意义和作用,
从而启发他在一年以后正式提出了&ldo;致良知&rdo;的重要哲学命题。
正德十五年(1520)三月,王守仁因奉敕巡抚江西而返回南昌。一路上看到在
天灾与战乱之后,到处田园荒芜,饿殍遍地,再加之王师掠扰,实在搞得民不聊生。
目睹这种社会惨状,王守仁多次上疏请求宽恤赈济灾民,但武宗却置若罔闻。他满
怀忠愤,又上疏直谏曰:&ldo;……今不免租税,不息诛求,而徒曰宽恤赈济,是夺其
口中之食,而曰吾将疗汝之饥;刳其腹肾之内,而日吾将救汝之死,凡有血气者,
皆将不信之矣。&rdo;其言辞激烈如此,幸好武宗虽不理睬,倒还没有治守仁之罪。
六月,王守仁前往赣州巡视,途中经过泰和时,少宰罗钦顺(著名理学家)以
书问学。他认真作答,在回书中透辟地阐述了自己的&ldo;心学&rdo;思想,特别强调了
&ldo;学贵得之心&rdo;、&ldo;天下无性外之理,无性外之物&rdo;等学术观点,公开表明王学与
朱学的分歧和对立。
九月,王守仁又回到南昌。不久,泰州&ldo;狂士&rdo;王民穿着古式衣服,戴着古式
帽子,手执一块木简,携带两首诗作为进见礼物,专程前来向王守仁求教。两诗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