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中国历代大儒书籍 > 第34章(第1页)

第34章(第1页)

君之视里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

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iddot;离娄下》)

孟子认为,君和臣民是一种对等关系,君对臣民怎么样,臣民就可以对君怎么

样。这种以&ldo;腹心&rdo;对&ldo;手足&rdo;、以&ldo;国人&rdo;对&ldo;犬马&rdo;,以&ldo;寇仇&rdo;对&ldo;土芥&rdo;

的关系,完全是一种政治平等的关系。将这种论点再归入到以君本位为前提的民本

思想中去,是很不适合的。据说朱元璋读到此章时勃然大怒,认为是&ldo;非臣子所宣

言&rdo;,以致将孟子赶出了孔庙。[注]这就有力地证明了孟子此说属于民主思想而非

民本思想。

孟子和齐宣王曾就君权问题进行过一系列讨论。齐宣王向他请教关于公卿的问

题,他认为&ldo;贵威之卿&rdo;&ldo;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rdo;;而&ldo;异性之

卿&rdo;&ldo;君有过则,反复之而不听,则去&rdo;。直说得齐宣王&ldo;勃然变乎色&rdo;(《孟子

&iddot;万章下》)。这是说,臣民不但可以背弃君主,而且还有权废置君主。这种理论,

可以说是对君主专制的直接挑战。

齐宣王作为一个专制君主,对孟子这些直接否定君权的言论是难以接受的。因

此,他转弯抹角地问孟子:商汤流放夏桀、武王讨伐商纣这样的&ldo;臣弑其君&rdo;的行

为,是不是正确?孟子回答道:

贼仁者谓之&ldo;贼&rdo;,贼义者谓之&ldo;残&rdo;。残贱之人谓之&ldo;一人&rdo;。闻

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iddot;梁惠王下》)

这种正名论,其实质是肯定臣民可以诛杀无道之君。

与易位说、革命说有关的还有禅让说。孟子认为&ldo;惟仁者直在高位&rdo;,如果臣

民的贤超过了君主,那么君主就应禅让。于是,他屡屡称颂尧、舜的禅让,许以为

仁。这种禅让说是原始民主制思想的遗留,孟子称赞它,也正表现了他对君主世袭

制的否定,也应属于朴素民主思想的范畴。

孟子之所以会产生易位说、革命说、禅位说,就是因为他有民贵君轻的价值判

断,他说: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

诸侯,得乎诸侯而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囗,

祭祀以时,然而早干水溢,则变置社稷。(《孟子&iddot;尽心下》)

总之,政权可以更迭,君主可以易人,这一切都得取决于人民的态度。这是一

种典型的&ldo;民为主&rdo;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