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中国历代大儒书籍 > 第35章(第2页)

第35章(第2页)

子》、《天论》、《正名》、《性恶》等22篇,都为葡子亲著。其他10篇,有的为

荀子弟子所论,有的为荀子所纂辑的资料,它们都是我们研究荀子的思想和事迹的

主要材料。

二、性伪之分

人性论是荀子社会政治观、伦理观、教育观等的理论前提,是荀子思想体系中

最富有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荀子对人性问题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阐述,对后人产

生了深刻的影响。

人性是什么?荀子说:

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荀子&iddot;性恶》)

又说:

不可学,不可事而在天者,谓之性。(同上)

认为人性的所有内涵,都是自然生成的,都不是后天的学习、人为所能有的。

这种&ldo;天就&rdo;之性,也就是天然属性。荀子在&ldo;性&rdo;前加一&ldo;凡&rdo;字表示统括,也

就排除了人性中有非天然属性的存在,肯定一切人性皆属天然。

荀子是一个重视实证分析的思想家,为了准确表达他的人性学说,他提出了一

系列有关概念,并对此进行了界定。他说:

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性之和所生,粗合感应,不事而自然谓之性。

性之好、恶、喜、怒、哀、乐谓之情。情然而心为之择谓之虑。心虑而能

为之动谓之伪。虑积焉,能习焉而后成谓之伪。……所以知之在人者谓之

知。知有所合谓之智。所以能之在人者谓之能。能有所合谓之能。性伤谓

之病,节遇谓之命。(《荀子&iddot;正名》)

荀子这里对&ldo;性&rdo;、&ldo;伪&rdo;、&ldo;知&rdo;、&ldo;能&rdo;四个表示概念的语词分别下了两

个意义不同,但又互相联系的定义。荀子这里对&ldo;性&rdo;所下的定义,人们过去都有

所误解。&ldo;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rdo;,人们都解&ldo;所以然&rdo;为&ldo;所已然&rdo;,以为&ldo;以&rdo;

与&ldo;已&rdo;同。照此说,则这两个定义中的&ldo;性&rdo;都是同一概念,都是指的人性。但

从下文荀子对&ldo;伪&rdo;、&ldo;知&rdo;、&ldo;能&rdo;所下的定义看,这是错误的。&ldo;生之所以然

谓之性&rdo;在形式上与&ldo;所以知之在人者谓之知&rdo;、&ldo;所以能之在人者谓之能&rdo;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