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中国历代大儒书籍 > 第42章(第1页)

第42章(第1页)

楚,就用一个字以上的复名(即兼名)。

第三是遍举用&ldo;共名&rdo;,偏举用&ldo;别名&rdo;。荀子说:

单与兼无所相避则共,虽共,不为害矣……故万物虽众,有时而欲遍

举之,故谓之物。物也者,大共名也。推而共之,共则有共,至于无共然

后止。有时欲偏举之,故谓之鸟兽。鸟兽也者,大别名也,推而别之,别

则有别,至于无别然后止。

荀子此说,不但阐述了一个制名的方法,而且也是对名的推演关系和分类理论

的一个创造。&ldo;推而共之,共则有共&rdo;,共名沿着&ldo;共&rdo;的方向推演,是名的概括。

概括的结果,使名的外延扩大。&ldo;推而别之,别则有别&rdo;,别名沿着&ldo;别&rdo;的方向

推演,是名的限制。限制的结果,使名的外延缩小。荀子认为,这种概括和限制又

都不是无止境的。&ldo;共&rdo;至一定程度则不能再&ldo;共&rdo;,这就出现&ldo;无共&rdo;。无共是

最后的共名,也是外延最大的共名,即大共名。&ldo;别&rdo;至一定程度也不能再&ldo;别&rdo;,

这就出现了&ldo;无别&rdo;,&ldo;无别&rdo;是最后的别名,也是外延最小的别名,即大别名。

所以&ldo;无共&rdo;、&ldo;无别&rdo;指对概念概括和限制的极度。荀子认为共名与别名既相区

别又具有同一性,这实际上表达了概念上下间的逻辑关系。&ldo;推而别之,别则有别&rdo;,

是说一个别名之下还有更小的别名,前者相对于后者,也就从别名转化成了共名。

&ldo;推而共之,共则有共&rdo;,是说一个共名之下还有更大的共名,前者相对于后者,

就从共名转化成了别名。那么,处于这个推演系列中的任何一个共名或别名,除处

于两极的大共名和大别名外,它们本身既都是别名,又都是共名;既都是属,又都

是种,无不具有两重性。对共名和别名这种逻辑关系的揭示,应是荀子的创造。

第四是&ldo;约定俗成&rdo;和&ldo;径易不拂&rdo;。荀子说:

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名无固实,

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名有固善,轻易而不拂,谓之善名。

这里提出了三个重要的观点。一是&ldo;名无固宜&rdo;,即说表达概念的语词与它所

反映的对象之间没有天然的、必然的联系。二是&ldo;约定俗成&rdo;,说明名与实的关系

是后天的,人为的,是社会选择的结果。三是&ldo;名有固善&rdo;,即肯定名的&ldo;约定俗

成&rdo;又有其内在的合理性,这种&ldo;定&rdo;与&ldo;成&rdo;要为社会所接受又是有条件的,即

要做到&ldo;径易不拂&rdo;,简单明了而又不自相矛盾。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