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料素波却沉下脸,原来她见许衍颇有些不以为然,便以为他不愿意带着叔父,急切地问:「你是不愿意吗?」
当初许衍说起买了宅子的时候说过我们一起去住,在素波的心中,就认为包括了叔父的,难道是自己领会错了吗?如果许衍不能接受叔父,素波便不愿意嫁他了。
她出嫁,根本不是想嫁,而是因为不愿意违逆叔父的心意。
许衍本意真没想将他们一同接出,毕竟没有那个道理,娶了妻子还要把对方的长辈带过来。但是如果徐家叔侄都愿意,倒也没有什么,家里不过多一个人而已,又不是供养不起。再看素波将一张俏丽的小脸绷了起来,整个人都紧张不已,便觉得好笑,「这算什么,只要你们都愿意就行。」
素波松了一口气,许衍性子平和,倒不是十分难以相处的人,又与叔父相得,果然答应了。却又嘟了嘴道:「就是叔父不肯,我才要你想办法。」
许衍便被她如此可爱的神情弄得心痒痒的,本想说恐怕素波是一厢情愿了,徐先生这样的一个人,再固执迂腐,坚守礼节不过的,怎么也不会住到侄女婿的家中。但是话到口边,却变成了,「好,我一定能想出办法来!」
他不忍心让素波难过。
素波便开心地笑了,「谢谢你!」
许衍也笑了,眼中满是暖意,他从见了素波第一面就喜欢上了她,美丽可爱的世家女,懂事聪明,却又善良天真,宜室宜家,知道徐先生要将侄女许人便请何老先生帮忙提亲。在等待回音的时侯,许衍每一想到自己居无定所、身无长物就觉得根本没有希望,素波这样的女子只凭着她的美貌便能嫁入高门过上奢华的生活,怎么能嫁给一个穷小子呢?
但是没想到的是徐先生竟很快就应允了。
好像真是素波带给自己的运气呢,从定亲不久,自己的境遇就慢慢变好了,而且还借着素波弄出的竹简想到了印书的主意,得到了陆相的青睐。有人看出自己前途不错,又觉得徐家已经没落了,劝自己重新与家势正好的女子定亲,许衍心动过,但最后还是全部拒绝了。
特别是在素波探病的那一瞬间,他彻底下了决心,他不会放弃素波的。现在看着笑得似一朵鲜花般的素波,他的笑意越来越大,终于哈哈大笑起来。
素波便觉出些什么,歪着脑袋问:「怎么了?」
许衍很久才收了笑,「我们根本不用着急,因为几年之内,胶东王都不可能离京。」
素波大吃一惊,「皇上都已经答应了,胶东王怎么能不走呢?」
胶东王怎么能离京?那样丞相和自己,还有许多人的心思都白费了。但是许衍自然不会告诉素波,只道:「你想,皇后所出的河间王、江都王都比胶东王年长,便是赵美人所出的长沙王亦与胶东王年相若,他们都没有出京,胶东王自然也不能走。」
事实上,现在朝中已经如丞相所预料的,很多人在最初被陆丞相坚持要送胶东王出藩感动后,又想到了河间王、江都王和长沙王还留在京城,比起病弱的胶东王,他们更应该率先出藩。
可是皇子们就没有愿意就藩的。
是以这些天,丞相府上表面大张旗鼓地准备行装,但是许衍这个胶东王的陪读却不动如山。丞相和他早算好了的,所谓上书要求就藩其实不过是做出个姿态给天下人看的,他们将胶东王自宫里接出来,并不是为了送他到藩地去,那样对陆家有什么好处?
结果,胶东王自然没有出藩。在议定胶东王出藩后,又有朝臣们上书谏言河间王、江都王和长沙王出藩,这两位王爷也毫无疑问地被决定离开京城,然后出藩的准备一直在进行,却一直没有完成,最后哪一个藩王也没走。
这时素波早适应了文澜阁东边的精舍。有过先前的经历,眼下的日子实在好得太多了,她慢慢地与薛大儒的孙女薛清熟识,又与拨给她的两个小丫头福儿和寿儿打成了一片‐‐当然这两个俗气无比的名字也是她取的,毕竟一时间让从没有给人取过名的素波定下两个名子来,她还真是很为难,可是又不想露怯,就指了白胖些的那个叫福儿,黑瘦些的叫寿儿,随口起了两个名字。
叔父和许衍第一次听了这两个名子都笑了,虽然他们没有说什么,但是素波完全品出他们的意思,便立即反驳道:「你们笑什么,我倒觉得这两个名字很好呢!若是想要雅致的,我也不是不能,像晴雯、麝月之类的又有什么用?不如实实在丰的福寿双全!」
其实当初起名的时候,素波仓促间哪里想到了红楼,眼下便拿这里的名字来表示自己不是不读书没才华的,果然将叔父和许衍都被唬住了,「晴雯、麝月,果然不错!」又都笑道:「原来素波不是不能,而是不屑!」
素波见了福儿和寿儿也有些心虚,毕竟薛清的丫头叫青砚、玉书,要高大上得多,便背了悄悄问她们,「若是嫌这个名不好,想改名也不难,想叫什么只管告诉我,我都答应。」
不想福儿和寿儿倒都笑嘻嘻的,「这名字怎么不好?我们俩一个有福有一个有寿,一辈子跟着小姐,小姐就又有福又有寿了。」
素波就笑了,「瞧你们嘴巧得的!」福儿寿儿都不大,也就刚过十岁,都是这两年相府从外面买来的丫头,教导了几年,一等的自然都挑到内院了,但她们也不过是仅次一等的,嘴上手上都来得,一向将素波照顾得十人舒服,因此她便真心保证,「只要你们以诚心待我,我不会亏待你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