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骆宾王的话,徐敬业蹦到跟前,拉住骆的手,说:我等的就是你啊!你就是我的艺文令,掌管军中文书机要!
在投奔徐敬业反对武则天这个事上,不要以为骆宾王是头脑发热。他不傻。三岁看小,七岁看老。骆宾王七岁时,就写出了&ldo;鹅鹅鹅&rdo;,肯定有两下子。他的悲剧只在于站错了队,具体地说是错判了形势。按骆宾王估算(实际上也是徐敬业估算),只要这反对武则天的战争一打起来,那么肯定是和者云集,用不着打到洛阳、拿下长安,只要叫军队朝着洛阳进军,武则天的政权就会垮掉。他们甚至相信只要一篇充满鼓动性的讨伐檄文一出,事就妥了。所以,当时徐敬业双手扶住骆宾王的肩膀,说:&ldo;拜托了。&rdo;
骆宾王说:&ldo;客气啥?&rdo;
徐敬业亲自给骆宾王铺纸研墨,而后者喝了点酒,一气呵成写出了千古第一檄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呜呼!霍子孟之不作,朱虚侯之已亡。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龙漦帝后,识夏庭之遽衰。敬业,皇唐旧臣,公侯冢子,奉先君之成业,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之兴悲,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岂徒然哉?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以清妖孽。南连百越,北尽三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匡复之功何远!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公等或居汉地,或叶周亲,或膺重寄于话言,或受顾命于宣室。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勋,无废大君之命,凡诸爵赏,同指山河。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几之兆,必贻后至之诛。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写得确实好。这个檄文一出,把各朝各代的檄文都毙了,包括陈琳的那一堆。
&ldo;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rdo;千年后,读这样的句子,仍有上马挥刀的欲望。檄文是什么?就是广告,能写到让你产生冲动就是最大的成功。从这个角度说,我们的诗人骆宾王是唐朝最好的文案。
武则天在第一时间看到了檄文,读到最后一个字时,这个除了太宗李世民外谁都不服的女人已汗湿香衫。《酉阳杂俎》中记载了当时的情况,后被各种史料所摘引:&ldo;骆宾王为徐敬业作檄,极疏大周过恶,则天览及&lso;蛾眉不肯让人,狐媚偏能惑主&rso;,微笑而已;至&lso;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rso;,不悦曰:&lso;宰相何得失如此人?&rso;&rdo;她问宰相:&ldo;像骆宾王这样的人才,为什么没有被朝廷发现和使用?这是宰相的过失啊。&rdo;
看到骆宾王写的狂卷自己的檄文后,仍大赏其才。
这是武则天的气度。
她毕竟是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而非印象中那个跟神探狄仁杰眉来眼去的女人。所以,武则天当时虽大杀李唐宗室,但有唐一代包括皇家在内依旧对这个女人保持敬畏与膜拜,即使后来宰相张柬之发动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李家新帝和满朝大臣依旧视武为太上皇,对其恭恭敬敬。
但只是徐敬业负了这篇旷世檄文。
徐敬业太自负。这是没办法的事。他的祖父是大唐第一名将英国公徐世勣。徐在军事指挥上不输给李靖;在政治上,又比李靖成熟,建立的功业浩浩荡荡。从隋炀帝杨广开始,帝国就征高丽,一次又一次失败。到唐太宗李世民继续征高丽,但仍是失败。唐高宗继续远征,最后终于成功,统帅就是徐世勣。作为名门之后,徐敬业也不是个平庸之辈:&ldo;徐敬业年十余岁,好弹射,英公每曰:&lso;此儿不善,将赤吾族。&rso;射必溢镝,走马若灭,老骑不能及。英公尝猎,命敬业入林趁兽,因乘风纵火,意欲杀之。敬业知无所避,遂屠马腹,伏其中,火过,浴血而立。英公大奇之。&rdo;
扬州兵变后,武则天大怒,重金悬赏:&ldo;得徐敬业首级者,授官三品,赏帛五千!&rdo;随即出兵三十万赴扬州。起兵前,徐敬业先是矫诏袭杀了扬州长史,告诉大家自己有被武则天废掉的中宗皇帝的密诏,随后打开府库,释放犯人,将他们武装起来。他以魏思温为军师,传檄附近各州县,历数武则天罪过,提出恢复李唐江山,人马也聚集了几万。
喊出造反的口号容易,拉起一批人马也不难,棘手的是随后面临的战斗。
当时,摆在徐敬业面前的选择有两个:一是北上直接进攻武则天所在的洛阳;二是南下过长江袭击金陵、镇江、常州等地。为此,他征求了魏思温的意见,魏答:您出兵的理由是武则天废黜幽禁了李家皇帝,所以应率兵直趋洛阳。中原豪杰知道您的勤王行动后,一定会响应,武数月可灭,天下指日即定!
有人提出不同意见,认为渡过长江攻击金陵,扫平后方的镇江、常州等地,然后再行北伐,才是正确方略,且提出:&ldo;金陵负江,其地足以为固,且王气尚在……&rdo;
得,金陵的所谓王气,又耽误了一个人的前程。
魏思温反对:&ldo;取金陵而守之,难道我们要投于死地吗?&rdo;
魏的观点完全正确。但徐敬业没听。徐分兵进击江南,一些州县确实在很快的时间内被攻占,但兵力也分散了。此时,朝廷大军已迫近扬州。徐敬业又返回迎战,还没开打,就已很仓皇了。在当年十一月的高邮之战中,徐敬业的士兵崩溃,这位贵公子一摊手:&ldo;奈何?!&rdo;
是啊,奈何?冲动是魔鬼。今日之域中,到底还是武则天的天下。摊手的还有骆宾王,望着眼前瞬间变幻的风云,他很想写一首诗。
对徐敬业来说,还是志大才疏,没能真正洞察到时局的真相,即使他选择了直接进攻洛阳,也几乎没有取得胜利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