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地下党接头经典暗号 > 第11章(第1页)

第11章(第1页)

&ldo;让她死不如让她恨我死。&rdo;母亲说。

大姐的命运被母亲强行改写。三天后母亲放了她,她立刻跑到漳州找她那些同伴,发现他们早都走了。大姐备受刺激,打算往龙岩赶,独自去找队伍,却在焦虑急切中病倒在大舅家。病愈后时局大变,一时没有其他路可走,大姐悻悻然暂时返回厦门。当年五月,厦门被日军占领,大姐与我们一起困于沦陷区。

她在厦门谋了个教职,当了小学老师。有很长时间她拒绝与母亲说话,虽然每日依然要帮助母亲打水洗衣,但她们靠习惯和动作交流,不需要语言。有一个雨天母亲在水井边滑倒,摔断了左腿,在家里躺了两个多月,伤愈后腰腿大不如前,走路佝偻。大姐开了口,让母亲停止做工,从此不再给人家洗衣服。

&ldo;我不做大家吃什么?&rdo;母亲问。

&ldo;吃我。&rdo;大姐说。

&ldo;你有几个工资?&rdo;

大姐呵斥:&ldo;不要说!现在听我的。&rdo;

从此我们家大姐说了算,母亲失去了掌控权,想来也是理应如此。

两年后,有一个男子走进我们家门,他就是吴春河。我认识他,当年我跟着大姐去剧社排练时见过,当时他在鼻子下边粘了两撇胡子,演那个拿鞭子打大姐的老头。

母亲很不满,问大姐:&ldo;怎么领来个台湾仔?&rdo;

大姐抢白母亲:&ldo;有样学样。&rdo;

母亲无言以对。

我们的父亲钱以未是台湾人,生于台湾新竹,年轻时到大陆,末了在台湾失去踪迹。大姐与母亲简直就是亦步亦趋,她领进家门的这位吴春河也是台湾人。其曾祖清朝末年从惠安洛阳过台湾,吴本人出生在台北,五岁时被送回祖家,过继给他的一个堂叔当儿子。他的养父在泉州开有一间布店,他的生父在台北有一家酱油铺。吴春河后来在上海读大学,毕业到了省立二师,当过大姐的老师。吴春河是台湾人,又是惠安人,两边都有父母。日本占领厦门后大家往外跑,他倒是回到厦门一所中学应聘当教员,似乎是为了大姐,不惜对日寇的刺刀点头哈腰。吴春河与大姐间的故事比较复杂,牵扯到剧社里外那些事情以及林壮国和颜俊杰。吴春河成了我姐夫后不久,有一天大姐与他一起离开厦门,临行前告诉母亲是去惠安婆家走亲戚,却一去不返。母亲一打听,才知道大姐和姐夫行前已经悄悄辞掉了各自的教职,母亲呆若木鸡。半个月后大姐忽然有了消息,她让人带一笔钱捎了口信回家,说她和吴春河在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她很牵挂家中老小,会想办法寄钱寄物补贴家用,帮母亲和我们度过艰难。她让母亲不要再去做工,弟弟妹妹要坚持学业。

母亲跳着脚大骂,用她最狠的那些言辞詈个不停。几年前母亲及时出手,用一把大锁将大姐扣留,让她无法远走高飞,也让她躲过了皖南事变中打向新四军的子弹。但是该发生的还是发生了,大姐终究跟人跑了,脱离了母亲的保护。抗战胜利后大姐回到厦门,我们才知道她和姐夫离家后辗转到了福建腹地永安。战时福建省政府也搬到了那里,大姐在一个训练班受过训,而后到省政府所属一个办事机构工作,姐夫则进一家报馆去办战时报纸。战后他们回到厦门,大姐先在市政府当文员,而后进了警备司令部;姐夫应聘到厦门一家报馆,后来去了台湾。大姐说姐夫是去探探路,过两年看看情况,再决定他们是留厦门,还是过台湾。

我在暗自困惑大姐是什么人,我知道大姐的事从不像她自己讲的那么简单。

第一章 步步深陷

大姐。30岁。厦门警备司令部军需处参谋,上尉军官。

陷阱丛生

大姐让自己陷入险境,是在旧历四月二十钱家做节的几天前。

那天大姐离开警备司令部回家,抄近路走小巷,经过中山路附近一条小街的博闻文具店门口。小文具店临街,门面很小,柜台紧挨着五脚距,店主人是位六十来岁的老者,背有些驼,面相和善。老人站在柜台后边,跟街边来来去去的行人近在咫尺,熟客过往打个招呼,问货要物伸手取来,做生意很是方便。大姐经过小店时跟店主人打个照面,客客气气问了声好。

&ldo;有信?&rdo;她问。

老者点点头,低下身从柜台下边掏出一个小木盒,把它递给大姐。

大姐吃惊:&ldo;这是啥?&rdo;

有个客人昨天来买墨水,留下这东西,让老板转交吴先生,还留了一封信。

&ldo;没搞错吧?&rdo;大姐生疑。

老板肯定没有搞错,那人讲得很清楚,请吴太太转给吴先生。

大姐没再吭声,谢过老板,悄悄接过小木盒和信。

文具店店主是大姐丈夫吴春河的远亲,年纪虽大,辈分却比吴春河小,一向管吴春河叫吴先生,管大姐叫吴太太。吴春河去台湾前在报馆工作,每天来来去去,都要从这家文具店经过,对小店生意多有关照,见面打声招呼,需要时买盒图钉要几张纸,并不显得特别。除了他们自己,没人知道这家文具店跟吴春河的关联绝非平常,也没人注意吴春河跟老者闲聊、买个把小物件时,常有另外一些东西在他们之间传递。

这是些邮件,多从香港寄来。老者有一个女儿嫁在香港,那边还有若干亲戚,不时来个信问身体报平安。有时一个月一两封,有时几个月不见一字。这些信件写的是文具店的地址,用的是老者的名字,但是无一例外都由老者转交给吴春河,因为它们实与店主无关‐‐他在香港的女儿和亲戚从不给他写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