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宋朝为什么不是三国 > 第10章(第1页)

第10章(第1页)

自此之后,童贯就得到了皇帝的重任,担任了枢密使。这枢密使是一个什么样的职位呢?这就得从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开始说起。他因为担心宋朝重蹈唐朝灭亡的覆辙,所以就下定决心要抑制武官的权力,实行一种叫做&ldo;军政军令分开&rdo;的制度,于是设立了枢密院,主掌枢密院的官员叫做枢密使。枢密使的权力非常大,一般都是由文官来担任,可是到了宋徽宗这一代,枢密使这个差事竟然落到了一个宦官手中。

为什么说枢密使非常重要?因为他手握兵权,能够调动军队,而负责指挥军队的是武将。两者之间,就如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样,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童贯担任枢密使之后,也曾在战场之上发挥过自己的能力。当时宋朝要收复西北的河湟之地,正跟羌族部落在甘肃、青海一带打仗。宋徽宗想来想去,这监军的职位就交给童贯吧。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说说童贯的成长史。前面说了,童贯是在20岁之后才进宫当了太监。在此之前,他也和很多人一样念过书,肚子里还是有点墨水的。在进宫之后,他更是成为宦官李宪的门下。李宪曾经也担任过西北的监军,童贯跟随着李宪曾经出入在西北边境,对西北一带的地形和风土人情也颇有了解。有了这些基础,他此次出征也算是合适。

就在童贯摩拳擦掌,想要一试身手,做出点成绩给宋徽宗看的时候,汴梁却出了事,皇宫内院居然在这个时候起火了。古代人有一种天下无敌的本事,就是能够把任何事情和老天爷扯到一起去,不管是暴风雨啊,还是着火这样的事情,一概都是天意。这场火让朝廷大臣和那些道士们都惊恐不已,认定这是不祥之兆。宋徽宗一向都重视道教,听道士们这样说,就赶紧给童贯写了封旨意,内容无非就是什么现在这个时候不吉利,这场火肯定是老天爷给我们的一个提示,现在还是不要轻举妄动了。

他看完这封信之后,面无表情,身边的副官就上前询问:&ldo;究竟是什么重要大事,让皇帝几百里加急地送过来啊?&rdo;

童贯若无其事地说:&ldo;没什么,这场战事皇帝很重视,信上说如果我们能够取得胜利,肯定是重重有赏。&rdo;

这可是欺君罔上的重罪,童贯却并不放在眼里,他太了解这个皇帝了,只要能够打胜仗,其他的小事,皇帝根本就不会放在心上,而他也太需要这样一场胜利来证明自己。凭借他对西北战局的了解,他知道,在这片土地上,这支宋军还是非常有实力的,哪怕说是宋朝最具实力的军队也不为过,所以他决定赌一把。

当然,这场战争打得毫无悬念,宋军获胜。按理说,打了胜仗,皇帝也不会追究他擅自行动的罪名,这件事情过去就过去了。童贯却借此机会将这群将士收为心腹。就在开庆功大会的时候,童贯&ldo;不合时宜&rdo;地拿出皇帝的圣旨,将领们这才知道皇帝的心思,吓得他们赶紧跪在地上。

这可是圣旨啊,欺君可是大罪啊,弄不好就得脑袋搬家。有的将领壮着胆子问道:&ldo;大人,您这样做,难道不怕皇帝会怪罪吗?&rdo;

童贯笑了笑说:&ldo;不怕。&rdo;看着将领们都不明所以的样子,他又说道,&ldo;仗打赢了,功劳是你们的;打输了,我一个人面君,掉我一个人的脑袋。&rdo;

此话一出,这群将领们自然都唯童贯马首是瞻,成为了他的心腹。

西北地区的主要敌人就是西夏,相比于辽国和后来的金国,西夏并没有什么可怕的,所以童贯在这个地方可以说是如鱼得水,也取得了一些功绩。如果是打了胜仗,他肯定是要一番宣扬,恨不得将所有的细枝末节都呈报给宋徽宗,可如果是吃了败仗,他就隐瞒下来,据而不报。尽管西北地区的很多百姓们对于这个枢密使恨之入骨,可是又能怎样呢?

那么童贯为什么还会成为&ldo;北宋六贼&rdo;之一呢?人都是贪婪的,欲望这个东西,很难克服,当童贯得到了好处之后,想要的,自然就是更多的好处。尽管童贯名声极坏、影响也极为恶劣,可是童贯却不能算是&ldo;宦官乱政&rdo;,这一点,要归功于宋太祖赵匡胤。在宋朝建立之初,他就很有远见,重用文官。他认为,文官再能折腾,也无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就是文官的一个弱点;在朝廷之中,文官一旦处于强势地位,那么武官、宦官都无法作威作福。这一点赵匡胤赌对了,就好比童贯,在政治立场上和他统一战线的蔡京,恰好也是他的敌人,两者之间相互制约。

同样也是因为&ldo;重文轻武&rdo;的关系,宋朝的武官并没有太大的势力,更没有权力。前面我们提到过,宋朝使用的是&ldo;军政军事分开&rdo;的制度,武将们手中没有兵权,在战争中,他们的角色就好比是电脑游戏中的人物,而坐在电脑前面操纵他们的则是枢密使。

其实防止&ldo;武将权力过大&rdo;这条规矩最早是从宋太祖赵匡胤那里定下的,历史上著名的&ldo;杯酒释兵权&rdo;就是这个意思。

后人往往用这一题目来标举宋太祖收兵权,实际上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太祖收兵权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内罢典领禁兵的宿将,一是外罢拥兵自重的藩镇。

五代后期,发动兵变篡夺皇位的,已不是在外拥有兵权的藩镇节度使,而是在中央典领禁兵的武将。赵匡胤自己就是这样发动兵变的,所以他十分注重兵权的归属。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