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已经是五十岁的人,他一直靠保守和稳重行事渡过危机,这一次,他依然选择了老办法。
会议结束之后,李渊感到了疲倦,造反确是一件体力活,还没开战,身体就有些吃不消。
回到营房,天色暗淡了下来。李渊躺下休息,他并没有睡着,隐约中,外面传来了一阵哭声。
自己刚躺下,外面就哭开了,这是来找我的晦气的吧。
李渊下令将外面哭的人拉进来,李渊吃了一惊,哭的人是李世民。
&ldo;你哭什么?&rdo;李渊板着脸问道。
&ldo;大军进军是为了大义,向前进军就能取胜,大军退后就会溃散,到时,敌人乘机攻击,我们必死无疑,安能不悲!&rdo;
李渊恍然大悟,是的,我已经走了造反这条道路,这条道路是没有退路的,退回去,我再也当不成唐国公,只有前进,不成功则成仁。
我一直以稳重生存于这个世界上,但如果要突破自己,就得更加果断。
想了一会儿,李渊表示自己已经后悔了,但后悔也没用,大军已在回太原的路上。
李世民不慌不忙,告诉他现在还来得及。
&ldo;右军严整未发,只是左军撤了,但也没走远,只要快马赶上,追回来就可以了。&rdo;
李渊的军队分左右军,李世民统领右军,李建成统率左军。这说明,李建成比较乖,听指挥。李世民有主意,还敢自作主张。
李渊终于拿定了主意,他斩钉截铁地告诉儿子:&ldo;不用再说了,按你说的办,立刻追回左军,你跟建成一起去!&rdo;
李世民跟李建成连夜追兵,比当年萧何月下追韩信还着急,李世民还跑错了路,误入山谷里去了。坐骑都被虐得倒地。但最终,李世民弃马徒步赶上了大军,将部队又拉了回来。
大军重新集结在贾胡堡,等待着最佳的进军时间。这个等待并没有多久。
不久后,天晴了,太原的粮草也运到了,并带来了最新的消息,刘武周进攻只是一个谣传。突厥人的信使也抵达贾胡堡,通报突厥的援兵已经在路上,马上就能到。
不过数日,所有的困难全部散去,这证明,成功就是多坚持一会儿,多往前走一步。
大军开拔的时刻终于到来,前面,是唐军的第一个拦路虎。
隋朝虎牙郎将宋老生奉杨广之命,率两万精兵驻守霍邑,堵住了唐军南下的道路。此人就是前面被李世民形容为轻浮,一战可擒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