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极致传承 秦始皇 > 第4章(第1页)

第4章(第1页)

请问各位,&ldo;唧唧&rdo;是什么声音?

按过去在课堂上老师讲解的,绝大多数的人都会立刻回答我:&ldo;唧唧是织布机的声音。&rdo;为什么呢?因为课本的标准答案是这样写的。

如果你也是这么想的,那么你可能在&ldo;思辨&rdo;上还需要更努力一点。因为真正的答案,作者其实已经写在接下来的两句里: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作者清楚地说出,这时只听见叹息的声音,因此&ldo;唧唧&rdo;是叹息声。

不愿面对这样的答案吗?历史学讲求&ldo;孤证不立&rdo;,我们可以举出更多的例证来证明这一点。

&ldo;唧唧&rdo;一词,也出现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前句是&ldo;已叹息&rdo;,后句是&ldo;重唧唧&rdo;,可见白居易也以&ldo;唧唧&rdo;为叹息声。试想,如果&ldo;唧唧&rdo;是织布机的声音,难道白居易是先听了琵琶乐声后叹了口气,然后听了女子讲话后就开始当场织布吗?

当然,或许各位不服气,《琵琶行》是唐朝的诗,《木兰诗》是南北朝的作品,两者可以这样互证吗?

说得有理,那么我们就来看看&ldo;唧唧&rdo;在南北朝的时候,到底是什么意思。

1南朝梁施荣泰《王昭君》诗:&ldo;唧唧抚心叹。&rdo;

2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ldo;高树出云,咸皆唧唧。&rdo;

3北魏《元举墓志铭》:&ldo;履朝独步,伦华非匹。一见唧唧,宋朝更生。&rdo;

这些都是唐前文字,所有的&ldo;唧唧&rdo;都是指叹息之意,可以证明当时人确以&ldo;唧唧&rdo;为叹息声。

事实上,将&ldo;唧唧&rdo;当作织布机的声音,这样的解释除了中学课本外,在古籍中似乎找不到任何例证(如果你能找到,欢迎提供)。因此不管你认为&ldo;唧唧&rdo;听起来多么像织布机的声音,这都是一种没有根据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误会,是因为古时的语音和今日有很大的差别。而在古代,织布机也不是发出&ldo;唧唧&rdo;声,而是&ldo;札札&rdo;声。《古诗十九首》有&ldo;札札弄机杼&rdo;,白居易《缭绫──念女工之劳也》有&ldo;丝细缲多女手疼,札札千声不盈尺&rdo;,都足以为证。

希望各位千万不要误会,以上的讨论并不是在考验大家的语文水平,而是想点出一个可怕的事实:明明问题的答案就在下面两句,明明作者已经说得这么清楚,为什么我们过去却毫不质疑课本的答案,完全放弃了自己的思辨能力?

即使你读了再多的书,记得再多的标准答案,得到了再好的成绩,如果这一切要拿你宝贵的思辨能力去交换,都是不值得的。因为,思辨是一切智慧的开始。

读书,是为了做知识的主人,不是为了做知识的奴仆。

学习历史的第一个功用

回到一开始的问题,学习历史到底有什么用处呢?我个人认为学习历史一共有三个功用,而第一个功用是&ldo;启发智能&rdo;。

我先说个故事给各位听。在古代有一对兄弟,都是小孩子,兄弟俩非常聪明。有一次他们的私塾老师有事进城,要中午才回来。私塾老师怕他不在的时候,兄弟俩会偷跑出去玩,于是规定功课,要两人背书,回来后考试。

要背什么书呢?老师手边有的书,兄弟俩都已背过;手边没有的书,自然也没办法叫他们背。于是老师灵机一动,黄历上不是有&ldo;初一宜某某、忌某某&rdo;&ldo;初二宜某某、忌某某&rdo;……吗?就叫他们背黄历吧!

果然,知徒莫若师。老师前脚一走,这对兄弟后脚就跑出去玩了。很快,中午就到了,哥哥看老师快回来了,连忙回私塾开始翻黄历。他才刚看完一遍,老师就回来了,这时弟弟姗姗来迟才回来。

老师开始考他们兄弟功课了,先问哥哥,哥哥就开始背&ldo;初一宜某某、忌某某&rdo;&ldo;初二宜某某、忌某某&rdo;……真是滚瓜烂熟,一字不差。原来哥哥过目不忘,居然只是看一遍就记下内容了!

哥哥背了快一半,老师很满意,就换成考弟弟。各位这时会想:&ldo;弟弟完全没看书,这下他糟了吧?&rdo;错了,弟弟一样从头背&ldo;初一宜某某、忌某某&rdo;&ldo;初二宜某某、忌某某&rdo;……一样滚瓜烂熟,一字不差!

可是弟弟背到中间,突然停了下来。老师很奇怪,问他为何不背了,弟弟说:&ldo;刚刚哥哥就只背到这里。&rdo;原来这弟弟比哥哥还厉害,他只在旁边听一遍就记下来了!

这对兄弟如此聪明,各位知道他们两个是谁吗?

答案是:我也不知道。

大家不要笑,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要问各位:&ldo;聪明有用吗?&rdo;

聪‐‐明‐‐有‐‐用‐‐吗?

这对兄弟的天资,绝对胜过我们十倍。但他们在历史上,却没有留下姓名。各位就可以知道,聪明如果不能提炼成智慧,是半点用也没有的。

那么聪明要如何提炼成智慧呢?

最好的方法,是接近有智慧的人。但能不能遇见有智慧的人,他愿不愿和你交朋友,能认识到多深,这都是不能掌握的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