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绝版恭亲王评价 > 第5章(第1页)

第5章(第1页)

法国人的协议

法国人对中英签约仪式的记载,与英国人的记载差别很大,将英国人在仪式上的傲慢无礼作为嘲讽的重点,俨然自己是大清国的哥们儿。&ldo;中国人总是按照他们的方式来理解优先权和礼仪,而且在这方面很小心,也很敏感,(英国人)这样做当然严重伤害了恭亲王的自尊心……(额尔金)对中国亲王表现得傲慢、严厉和过分的放肆,弄得这位中国亲王异常激动不安,并在好几个场合中都流露出来。&rdo;他们认为,额尔金勋爵之所以对待恭亲王如此粗暴,是要传递一种深刻的政治信息,要令中国感到&ldo;此时所签订的不是一个和平条约,而是一个征服条约&rdo;。

《中法北京条约》在次日签订,法国人似乎的确比英国人客气多了。法国特使葛罗男爵似乎远比额尔金勋爵要有绅士风度。恭亲王事后向咸丰皇帝报告说:&ldo;法夷较英夷更为恭顺。&rdo;英法之间虽然在中国问题上结为盟军,但算盘却不一样:法国只想捞一把就走,而英国却想着要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在葛罗向巴黎的密报中,他坚信额尔金已经得到伦敦密令,要借此&ldo;消灭现今统治的皇朝,可能还要去援助南京叛乱分子(指太平天国),我不愿意,也不能够走到这样的地步&rdo;。

在中法签约过程中,也有些插曲。法军司令孟托邦将军,因在北京郊区八里桥打败僧格林沁军队而被法皇封为&ldo;八里桥伯爵&rdo;,他在回忆录中写道:&ldo;(在礼部)当我们坐下来的时候,就按照中国人的习惯上茶,然而我对我的主人们的阴险狡诈一直是这样的不信任,所以就仔细观察,看看给我们喝的茶是不是和恭亲王的一样,来自同一茶壶。只有在看见亲王首先饮茶后,我才开始喝起茶来。&rdo;

而到了互换批准书的时候,法国的外交官和中国官员都有那么儿秒钟的犹豫,&ldo;因为大家都想晚一些把自己手头的条约文本交给对方&rdo;,结果还是法国的第一秘书占了上风,走向前去,一把抓住了中国官员的条约文本,抢了过来,然后才把法国的批准文书递过去。

与英法签订条约,这是年轻的恭亲王第一次在外交舞台上正式亮相,却受到了英国人的慢待。吊诡的是,在大清国的官方记载中,却很难找到恭亲王签约受辱的细节。相反,在发给咸丰皇帝的报告中,恭亲王说道:当额尔金看到自己只带了20名护卫时,&ldo;诚诈自分&rdo;,&ldo;桀骜情状为之顿减&rdo;,似乎是自己的坦诚与磊落减少了对方的戾气。但恭亲王话锋一转,认为这些洋鬼子的性格就如同犬羊,&ldo;时吠时驯,何足为喜怒&rdo;。设身处地地想,一个高贵的天潢贵胃,在占领军的刺刀下奉旨&ldo;卖国&rdo;,受到侮辱,必然是深受刺激。这种窝囊气,他不可能形诸文字,而只能深埋心中。

无论中英还是中法签约,在仪式的最后,城门上都会鸣放21响礼炮。这样轰鸣在天安门上空的礼炮,声声刺激着恭亲王的耳膜,但是,远在热河的领导核心,是否也能真切地听到这命运的砸门声呢?

第二章叔嫂共和一国两制

【这种&ldo;叔嫂共和&rdo;的&ldo;一国两制&rdo;,不仅形成了皇族与外戚之间的微妙平衡,并且在晚清内忧外患的惊涛骇浪中,维持和保障了领导阶层的&ldo;圈内民主&rdo;,为保持中央政权的基本稳定和凝聚作为统治基础的满清贵族,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这是一个&ldo;非诚勿扰&rdo;式的故事,与一般爱情故事不同的是,这两个人的恩怨情仇牵涉到了天下社稷、人间苍生,乃至世界变局的宏大命题。小伙的名字叫做爱新觉罗&iddot;奕訢,人称恭亲王;姑娘的名字叫做叶赫那拉&iddot;兰儿,人称慈禧太后。

有关恭亲王与慈禧太后的故事,至今仍然被如此演绎着。中国人很多时候都愿意用这样家长里短的平民心态和八卦视角,来观察那些曾经不可望、更不可及的伟大人物们,以便在艰难尘世中自我宽慰:彼此彼此,无非如此。

八九点钟的太阳

有关恭亲王与慈禧太后的任何八卦,自然于史无征,甚至连那传诵得更为广泛的慈禧太后与荣禄的地下恋情,也只是康有为和梁启超流亡海外后,为了鼓动华侨们捐出自己的血汗钱,而炮制出来的唐人街街头肥皂剧,被英国的无良记者和文人加工后,成为所谓的《慈禧外纪》,成了海内外推崇半个多世纪的&ldo;信史&rdo;。

即使在入关时豪放不羁的满人,在执政者的位置上坐了200多年后,于礼教这一基本原则,甚至比汉人还能严防死守。当1861年咸丰皇帝在热河与世长辞时,慈禧太后还只是个26岁的&ldo;二奶&rdo;,作为&ldo;大婆&rdo;的慈安太后,比她更小,年仅24岁,正是流年不利的本命年。留在北京的恭亲王,刚刚处理完了与英法联军的艰难谈判,英法不仅撤军,而且转过身来协助大清中央镇压太平天国。恭亲王成为令国际舞台瞩目的政治新星,此时,他也只是个28岁的青年干部。恭亲王赶往热河奔丧,想向两位寡嫂见面请安,起初遭到&ldo;八人帮&rdo;拒绝,理由就是叔嫂私晤,不合礼法。14年后(1875年),同治皇帝过世,他的皇后随即自尽,尽管对其死因有很多猜想,但毫无疑问的是,她立即被中央宣扬为道德模范,树立了有史以来级别最高的贞节牌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