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姆-6是当时比较先进的近程地空导弹,可以对付中低空和超低空飞机。它的射程为5000-25000米,射高最低60米,最高7000至10000米。它的发射架安在履带装甲车上,机动性好,一般不设专门阵地。它的瞄准起能自动搜索敌机。它的2个雷达系统提供定向脉冲的信号:搜索启发现敌机,并向目标发射定向波束,波束被目标反射回来。定向波束跟踪敌机,反射信号在几分之一秒内给发射架的电子系统提供关于飞机高度、方向、速度的各种信号。电子系统自动发射火箭。发射出去的火箭以超音速飞行。在最初阶段,导弹受连续波半主动雷达制导,频率多变(至少可使用4种不同频率),对方很难干扰。终段为自动红外线寻热,弹头上的热探测器感受到飞机发动机喷出的气流,火箭便把方向瞄准这一热源。即使导弹不直接命中飞机,而只是在附近爆炸,弹片也能打中飞机的易损部位。
萨姆-7是对付低空飞机和直升机的全自动红外线寻热地空导弹,可由单兵携带,从肩上发射。它的射程为500至4200米,射高50至2300米。这种导弹的机动性好,命中精度高,但战斗部装药少,威力不大。
在苏联专家指导下,埃及和叙利亚将各种导弹和高炮进行密集混合部署:在苏伊士运河战区,埃及部署了62个导弹阵地;在戈兰高地战区,叙利亚部署了36个导弹阵地,构成了高、中、低空和远、中、近程的立体火力掩护区。在两国的首都和重要目标周围,也都部署了密集的防空火网。
由于以色列空军对埃及和叙利亚这种以地空导弹为主的防空部署缺乏足够认识,对这次战争中首次使用的萨姆-6地空导弹和自行高炮的性能缺乏足够了解,以致在空袭埃及和叙利亚时遭到了厄运。在第1波袭击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的8架以军飞机中,只有1架飞回了以色列。
遭受重大损失的以色列空军及时总结了教训,改变了战术,改进了装备,把大约30%的战斗机装备了新式的电子干扰设备,其中部分飞机配备了百舌鸟反雷达导弹、红外假目标投放弃和alq-119干扰吊舱,改装了12架幻影飞机作为电子对抗飞机。同时,以军攻击的重点也从对方的机场转为地空导弹阵地。
以色列飞机从20-30米的超低空接近防空导弹阵地,然后猛地拉起并改变航向,在2300米到4500米高度转向导弹阵地,实施大角度俯冲攻击,并在一定距离上发射百舌鸟反雷达导弹,摧毁萨姆导弹的制导雷达。
为了对付防空导弹的攻击,以色列空军还派出直升机担任警戒,负责发现敌方发射的导弹,通知攻击飞机及时进行规避导弹的机动,并施放干扰,使导弹脱离正常轨迹。
在攻击机群到达目标前1-1.5分钟,以色列的无人驾驶飞机便在攻击目标上空投放干扰包,并施放有源干扰。
此外,以色列空军还投掷了大量不同程度的金属片,干扰阿方的防空雷达;在空中投掷高热照明弹、高热气球或燃烧着的镁火,干扰导弹的红外热寻的系统。
以色列空军采取的这些措施果然有效。在对埃及导弹阵地实施的6次大规模突击中,以色列空军摧毁了苏伊士运河西岸埃军46个导弹阵地;在对叙利亚导弹阵地连续数天的突击中,摧毁了戈兰高地战线叙利亚导弹阵地的一半,迫使叙利亚将剩余的导弹撤回到大马士革周围。
10月15日以后,以军地面部队乘埃军后方空虚,在埃及第2、3军团结合部突入运河西岸,又摧毁了埃及约13的地b空导弹阵地。
由于埃、叙过分依赖地面防空兵器,没有使用轰炸机和歼击轰炸机突击以色列的机场及主要军事目标,也没有积极使用歼击机配合地面防空兵器作战,地空导弹阵地又没有得到陆军部队的可靠保护,在以色列采取的有效对策面前,埃、叙严密的对空防御火网终于被摧毁了。战争初期曾被埃、叙控制的天空,又重新回到了以色列手中。
在强大空中优势的支援下,以色列地面部队在西奈半岛和戈兰战线发动了全面反攻,阿拉伯军队节节败退,被迫宣布接受&ot;停火&ot;。
在历时18天的第4次中东战争中,埃、叙投入交战的飞机有1000多架,损失飞机451架,其中空战损失335架;以色列投入作战飞机488架,共损失120架,但空战中损失仅有6架,出现了空战损失为56:1的惊人对比。
&ot;闪电&ot;行动--以色列特种部队夜袭恩德培机场
头戴红色贝雷帽,胸前佩带银色徽章的以色列特种部队,向来以作风顽强而闻名于世。1976年7月,以色列特种部队穿过5个敌对国家上空,长途奔袭乌干达恩德培机场,营救人质成功,则是它无数次出征中的一次杰作。
劫 机
1976年6月27日,星期天。清晨,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的本&iddot;古里安国际机场的候机大厅里已经挤满了候机的人群。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肤色,讲看不同的语言。他们有的在大厅里来回踱步,有的则坐在大厅内宽敞舒适的沙发椅上交谈着。
停机坪上,法国航空公司的139次航班客机早已在等候旅客的光临。远远望去,这架飞机挺着硕大的肚皮,静静地趴在地上,好像巨无霸一样,足有座小楼那么高。别看它样子笨拙,可一旦冲上蓝天,它却异常迅捷,速度可以达到音速。这种大型客机的型号为300,由于它的机舱容量大,载ab客近300多人,所以有&ot;空中公共汽车&ot;的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