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说我要是不跟他走,就把我爸我妈我哥我姊切成一块儿一块儿的。&rdo;孙小六说着,已经流下泪来。
&ldo;然后呢?&rdo;
&ldo;然后绞成泥、和韭菜‐‐&rdo;孙小六这时开始抽搐起来,然而琵琶骨上的手指抠得更紧了些‐‐他不觉得疼,但是浑身上下却有如叫人用麻绳给扎了个结实、直叫透不过气来,自胸腔以下则几乎完全麻木了。这时他的悲伤倒不是由于疼惜自己身体的缘故,而是想到他爸他妈他哥他姊可能遭遇的下场。
&ldo;绞成泥又和上韭菜之后呢?&rdo;&ldo;面具爷爷&rdo;温声问下去。
&ldo;做成‐‐饺子,煮,一,锅。&rdo;孙小六终于把这一套恐怖的流程说完,连鼻涕也呛出来了。
&ldo;既然都记得,咱们就上路了罢?&rdo;&ldo;面具爷爷&rdo;似乎是在面具后头笑了笑,道,&ldo;你小子如果当真是那星主投胎降世,包你不出一年半载,就能打我这儿出师。&rdo;
&ldo;可是‐‐&rdo;孙小六一眼朝市场口瞥去,忽然给激出个主意来,当下抬袖口抹了把脸,扯了个谎,&ldo;今天下午我要去师父家练拳。&rdo;
&ldo;想搬出你师父那两套臭把式来吓唬爷爷我?&rdo;&ldo;面具爷爷&rdo;的面具凑得更近了些,从那张血口之中喷出一股又腥又呛的怪味儿。孙小六打从这一刻起迷糊了,只知道自己歪歪倒倒踅出市场口,扶墙摸到武术馆,站在大门口跟彭师母道了个别,说过了年也不一定会来,之后便什么也不知道地走了。
这一次,孙小六居停所在却不见之前的那个新生戏院了。&ldo;面具爷爷&rdo;带他住进一幢乡间的别墅。这别墅前后皆有庭园,园中修竹短糙,参差有致。侧院筑有白石小径一条,顺着这小径往里走,过了二进房宅还另有天井一方,中有鱼池一座,池中养了几十尾或赤或白的锦鲤。对幽囚在此的孙小六来说:每天能到那池畔以观鱼作耍,称得上是唯一的乐事。
除了鱼池,那独门独院的大别墅中最令孙小六印象深刻的是某小室墙上的十字架,以及小室对面卧房床下的一双大皮鞋。之所以印象深刻,乃是因为&ldo;面具爷爷&rdo;每见那十字架都要施以&ldo;哼哼&rdo;两声喷鼻冷笑,却从不说明缘故。至于那双大皮鞋则更有不得不令孙小六难以忘怀之处‐‐他每天晚上都要在那双皮鞋旁边的地板之上打坐入眠。陈年老皮子加上钻石鞋油的刺鼻气味,着实难以消受。然而&ldo;面具爷爷&rdo;曾经三令五申:暂住于此实非得已,为了不节外生枝,徒增惊扰,是以在此居停之际绝对不能破坏一砖一石、一糙一木。室内陈设原本如何放置,便一任它如何放置,连几上茶杯、厕中巾绢和床下皮鞋亦复如此。孙小六初入此屋的几日感觉万分不自在,只道这房子的主人一定是个不吃不喝、不拉不撒的神仙,才能把居室住得这样纤尘不染。未料三数日后,&ldo;面具爷爷&rdo;才告诉他:此屋原主已在两年前仙逝,人死了,房子也带不走,如今只有三两个&ldo;底下的人&rdo;每周前来洒扫整顿,务使其情状一如原主生前旧观。
&ldo;咱们既然只是来此借住,便不该移动原先物事一分二毫,这‐‐&rdo;&ldo;面具爷爷&rdo;用鼻孔哼了两声,叹了口气道,&ldo;也算是对死者的一点敬意罢!再者,你若随手移动了些许物事,教那来洒扫整顿之人窥看出什么端倪,咱们可也就住不下去了。&rdo;
是以每日清晨,&ldo;面具爷爷&rdo;都会手持一枚放大镜,将屋前屋后、里里外外巡看一遍,直要见到每样小物件皆归置原处,未见丝毫偏移,才算放了心。这样巡看一回,差不多已过八九点钟光景,&ldo;面具爷爷&rdo;便带着孙小六从后园的一堵矮墙纵跃而出,去做这一天的功课。直到夜色四合,再由原路跃墙而入,蹑步潜踪,各自回房睡觉。有那么一遭孙小六心血来潮,在&ldo;面具爷爷&rdo;巡看之时劈头问了两句:&ldo;这主人既然死了,怎么还要人来替他打扫房子呢?难道他要变个鬼回来住吗?&rdo;
&ldo;面具爷爷&rdo;闻言之下悄然说道:&ldo;人世间哪里有鬼神可以立足之地?自凡说神道鬼,皆是因为怕人失去了敬畏之心,才借这鬼神的说法来畏之、戒之的。人一旦有了敬畏之心,也就不至于胡作非为、无法无天了。&rdo;
&ldo;他既然变不成个鬼回来,又为什么要替他打扫房子,还擦皮鞋呢?&rdo;
&ldo;面具爷爷&rdo;想了片刻,一副不该说、又不得不说的神情,几度启齿,话到嘴边又吞了回去,最后终于迸出这么几句来:&ldo;人虽然不在了,可是祭之、祀之就仿佛他还在的一般。这里头有个极深的意思,叫&lso;祭如在&rso;。说的是我们活着的人眼中不能只看见现在的人、现在的事。&rdo;
&ldo;那么这死了的人以前是个好人?&rdo;孙小六问道。
&ldo;面具爷爷&rdo;这回不答他,扭头进了那间小室,关上门,大约是又抬眼瞥见了墙上挂着的木十字架,随即发出两声哼哼。孙小六没得说,只好扑身盘腿,在那双大皮鞋旁边趺坐定神,一夜如常,无话无梦。
至于每天所行的功课,便与&ldo;大牙爷爷&rdo;和&ldo;纱布爷爷&rdo;所授者完全不同了。这&ldo;面具爷爷&rdo;总是手持一枚放大镜,出门逢着什么事物,似乎但凭兴之所至,便凑近前,仔细端详一阵,再回神思索半天,仿佛直要将所见之物想了通透无碍,才肯向孙小六讲述。所讲述的内容,初步未必同先前那事物有什么关联,听来不过是一个套一个、一则接一则的故事,但是环环相衔,只字片语皆令孙小六铭印在心,挥之不去。下面是为数不下千百计的故事之中的一套。
那一天&ldo;面具爷爷&rdo;和孙小六跃墙而出,朝后山坡下行了数百步。走着走着,&ldo;面具爷爷&rdo;忽然&ldo;咦&rdo;了一声,停下步子,朝身旁糙丛中寻拨一番,一面掏出放大镜来,冲一株碗口粗细的树上打量了许久,又循例思忖了约莫有半个钟头。猛地开口:&ldo;你该认识这树‐‐这叫桑树。且此株能生长得如此结棍,乃是经历过好些年月的艰难打熬,它居然能活下来,倒真是不容易了。
&ldo;从前孟老夫子说过:&lso;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rso;说的是什么呢?一般人说这几句,不外是有个五亩地的宅院,在空地上种些棵桑树,再养养蚕,就可以让五十岁的老人家穿绸衣服了。这是不明白孟老夫子的道理说法儿。孟老夫子说五十岁的老人可以穿绸,而不说二十、三十岁的壮年之人,或者七老八十的暮年之人,乃是说这种桑育蚕的事业,非有个几十年的时间是无法成就一分产业的规模的。所以十几二十几上种了树,到五十岁才穿得上绸料。底下才会有&lso;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rso;这一大堆的话,说的都是谋生教养的艰难,非穷耗无数岁月是不会有什么收获的。这些话,你要记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