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礼堂是五十年代建造的前苏联式房子,林海猜想它和图书馆该是同一个人设计出来的吧。这里曾经是大学举办重大活动的场所,但随着大学规模的扩大,新的大礼堂和学校剧场相继落成,这里就冷清了许多,渐渐被许多人遗忘了。
此刻周围一个人都没有,小礼堂的边门敞开着,里面露出来微暗的光线。既然已经迟到了,索性就到里面去看看吧。林海悄悄走进了边门,只见小礼堂里空空荡荡的,地上还积了很多灰尘。
他在寻找那幅画……老天保佑,那幅画还在,依然挂在墙上。
这才是林海走进小礼堂的原因,因为这幅画是他爷爷的作品。
油画高高地挂在墙上,足有两米多宽,一米多高。画里是一片金色的麦田,有个中年的农妇坐在田埂上,怀里抱着个两三岁的小孩。
这幅画的名字叫《母亲》。
林海记得自己很小的时候,曾经被爷爷带到学校里来,爷爷特意带他来到小礼堂,让他看看这幅画,爷爷还饶有深意地说:&ldo;多看看,不要忘了她。&rdo;
大概是爷爷要让小林海记住死去的妈妈的原因吧。
爷爷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就是这所大学的美术系老师,他说自己是个不成功的画家,只能一辈子做个默默无闻的教书匠。爷爷在1955年画了这幅画,当时足足花了半年时间,其中有三个月是在农村下放劳动。他显然是受到了农妇的启发,才有了这幅名为《母亲》的大幅油画。因为意识形态的原因,当时的校长很喜欢这幅画,便在小礼堂落成的时候,把这幅画挂在这里作为装饰,这一挂就是漫长的五十年,直到它渐渐地被人遗忘,而当年画画的人早已作古了。
虽然这幅画充满了那个时代的意识形态,但画中金色的麦田还是给人一种视觉的冲击力,那种浓墨重彩竟有点梵&iddot;高的画风。画中的女主角朴实而健美,这样的母亲是否象征了中国农村无穷的生命力?
每个人都可以对一幅画做出自己的解读。
林海轻轻叹了一声,告别了爷爷留下来的画,离开了寂静的小礼堂。
上午的课是温格老师的,这还是林海第一次在温格老师的课上迟到。下课后温格想来问问他,但林海却躲避地逃开了,因为他心里全都乱了,不知道再说些什么好,他特别怕自己会说漏了嘴,把玛格丽特泄露了出去。
吃完午饭后,他马上就回到了寝室里,准备把一些生活用品带回老屋去。当他把那些东西往自己背包里面塞时,忽然在包里摸到一个硬硬的东西,原来是一张没有文字标志的碟片。
林海这才想起来,在第一次去西洋美术馆的那天晚上,他在图书馆外遇到了一个黑衣男人,结果意外地得到了这张dvd。
里面有电影《玛戈王后》,还有最后那段玛格丽特的话。
是的,前几天林海忽略了这个细节,一直让这张dvd躺在自己随身背的包里。这张dvd到底是怎么回事?那黑衣男子究竟是真的还是幻觉?
再放一遍看看吧!林海立刻带着这张神秘dvd到了学生会,这里有间活动室是可以放碟片的。趁着中午这里没有人,他赶紧把dvd放进了机器里。
电视机屏幕上果然出现了电影《玛戈王后》的画面,林海为了抓紧时间,按着遥控器的快进键,很快就让这部两个多小时的电影放完了。
当电影《玛戈王后》片尾的演职员表结束后,dvd已经放到了头,屏幕上并没有出现玛格丽特。
这是怎么回事?林海又把片子倒回去放了一段,还是没有出现玛格丽特,电影结束片子也就结束了,这张dvd总共就这么点容量。他又看了片子的花絮部分,还是没有出现真正的玛格丽特,只是一张普通的电影碟片而已。
当初那个在dvd里向他求救的玛格丽特到哪里去了?
林海一下子有些蒙了,到现在耳边似乎还嗡嗡地响着那句话:&ldo;aideroi!&rdo;
他低头摊开了左手掌心,&ldo;aideroi&rdo;依然像个耻辱的伤疤刻在手心里。
难道这一切都不存在?
也许在那天晚上,被他叫出来的值班老师说的是对的,这根本就是他自己的编造,是他脑子里的妄想?或许,那所谓的黑衣男子根本就不存在,写在手心里的那个&ldo;aideroi&rdo;,其实是林海自己用特殊颜料写上去的。
至于那张《玛戈王后》的dvd,为什么会出现在林海的口袋里?原因可能也很简单:那天在回学校的路上,他正好在碟摊上发现了这张片子,于是就买下来放在口袋里了。
但玛格丽特在dvd里的求救又如何解释呢?
只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ldo;求救&rdo;本来就不存在,而是林海自己的幻觉,或者是记忆错误;第二种则是玛格丽特确实求救了,她在密室的镜子里发现了林海,然后通过镜子作为媒介(对林海来说则是油画),把某种求救的信息输入到了林海的脑子里,使他在当天晚上产生了种种错觉和幻想,从而发现了玛格丽特传递给他的求救信息。
那为什么现在又看不到了?
按照上面的逻辑来解释,既然玛格丽特已经逃离油画了,那碟片最后的求救也就没有意义了,所以林海也就看不到了。
林海无法从正常的推理去判断,但这件事本来就已经脱离了逻辑,无法以正常人的思维来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