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异世明皇笔趣阁 > 第982章(第1页)

第982章(第1页)

婉琴没有接话,而是微笑看着我不语。

&ldo;怎么了?朕方才说得不对?&rdo;

婉琴摇摇头笑道:&ldo;不是,臣妾知道皇上肯定是心中有了主意!&rdo;

&ldo;嗯,朕觉得对于这些内侍应该实行终生养老制!由朝廷不,由皇庄提供相应的钱粮资养皇宫中退休的老人,愿意到皇庄的可以到皇庄,回家的可以在当地官府领取,然后户部在补入内库的银子中扣除就是了!&rdo;

&ldo;这个办法是皇上自己想的?&rdo;

&ldo;呵呵,朕觉得还可以,婉琴觉得怎样?&rdo;

婉琴想了下认真的回答道:&ldo;好是好,只是现在朝廷供养的人都是内阁退下来的首辅大人,他们外头的人可都是当作皇上的恩典来的。如果皇上将内侍们也终身供养,岂不是让内阁大臣们面子上不好看!&rdo;

不管怎么说,读书人对于内侍多少还是有些歧视的,即使是在阉人横行的明朝也是如此,我还没有想到一个内侍养老的问题还关系到了阁臣!

&ldo;就以皇庄的名义资养他们,让他们名义上不退休,这样外臣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当然了,不是每个内侍都可以享受这样的福利,自然是要表现好的了,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吧!&rdo;

&ldo;臣妾记住了!&rdo;

&ldo;对了,朕还有一件事情跟你说!&rdo;于是我把在宫外,烽儿跟我说让傅山女儿进宫陪侍长乐的主意说了。

&ldo;哦,皇上是说这个啊,炜儿他们一回来就跟臣妾说了!&rdo;

&ldo;朕的意思是听听傅家什么意见,不好搞得像朕一纸诏书似的征召了他家的女儿!&rdo;

婉琴道:&ldo;但如果是皇上垂询,傅家即使有心拒绝,只怕也不敢驳皇家的面子!&rdo;

&ldo;嗯,所以朕才让你去办这事,而且最好是问傅夫人!&rdo;

傅夫人也就是徐不会有那么多的想法,性情更加接近率真。婉琴听我这么说也知道我的用意,点头答

应了。

若是一般的官宦人家知道有这么好的事情,巴不得让自己的女儿进宫。这样不仅可以为自己增加脸面,更重要的是,作为公主的童伴可以保证未来的几十年都能跟大明皇家搭上关系。再如果小女孩儿跟公主的关系好,以后结为儿女亲家,那就是皇亲国戚了!

宫中传出这等消息后,不知道多少人羡慕傅家,但傅夫人回的话却是婉拒了,言辞不过是说小女顽劣不堪,不足侍奉公主云云。我跟婉琴不过是一笑视之,倒让几个小孩委实失望了一阵。不过小孩子忘性大,过了一阵又抛之于脑后了!

不过傅夫人还详细禀报了车床的情况,虽然高硬度的刀具做出来了,但是能够加工的原料还相当有限,只能是加工铜材、生铁,刀具的磨损还有些严重。更大的问题是皮带带动的滚轮无法提供更高的力矩,使得切割只能一点点的来。

我随手在批复的奏折上写下了一些改进的意见,对于科研的事情我已经不具体插手了,因为我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做!

第二百九十四章舆论分化(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崇祯十年已经过了一半还多,因为明年是外察之年,所以很多地方官都卖力的进行土地丈量工作。内阁早就发文到了地方,明确说了今年吏部的考核将会以丈量土地的效果为依据,不由得下头的官员不卖力。而我对他们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只是让地方官员拿自己治下的耕地来跟万历十年的鱼鳞册对比,多的土地是怎么多出来的,少了又是什么少的,需要一一列清楚。

这次核查地方官员的政绩我没有让户部的人去做,而是让王承恩的捕风营在外头打探消息,宫里则是司礼监的内侍们一一核对官员提交上来的奏折。如果有出入不对的地方,则转交给都察院,让巡察御史们去官员的麻烦。在打了几个出头鸟之后,地方官员哪还不规规矩矩的丈量土地。

当了有了全国的耕地数量不是就解决问题了,我也不能学着后世的雍正皇帝一样,依靠强大的君权来实行官绅一体纳粮。因为明代跟清代有些不同,清代雍正时期才是到了专制的顶峰,皇权能够确保自上而下的改革。而我现在所处的时代,天下读书人保持了极好的优良传统,即使是皇帝旨意,如果他们认为不对,那就会前赴后继的跟皇帝对着干!

为什么朝廷也会怕天下读书人呢?

那是因为现在的教育普及不高,想想在一些村庄县城,懂得识字的也就那么几个读书人,他们往往能够影响着当地所有老百姓的看法。毕竟识字的先生比他们说得有道理多了,至于朝廷的法令则可以推到奸臣的身上,就好比大戏里头唱的那般。且不说他们拥有涂抹历史的能力,光他们在地方的深远影响力就足以让人忌惮三分。

想必天下的富人们也是依仗这个,赌我不敢在明年实行新的纳税制度!

我当然不会自持君权强行改革,而我要做的就是在改革之前分化他们,让天下舆论先行,朝廷的改制在民众的呼声中推出。我掌握的自然是独此一家的明刊,有了舆论的喉舌,事情总会变得好办些的。

关于官绅一体纳粮的事情我跟铭心堂的各位主编进行了沟通,铭心堂现在的主编是张岱,张采,张溥,人称明刊三张!鉴于外头不少传言,说是进了铭心堂就等于中了殿试三甲,这给很多读书人诟病。婉琴上次提醒过我一回,所以明刊很久没有提拔新人进来了。原来的揭暄、朱舜水、吴伟业等人都已经中进士出去为官了,揭暄可是让我很为难,他可以说是难见的博才,对军事有独到见解,对天文数学也很有造诣,最后我还是让他自己选择,结果他决定先去一心学院,然后再到地方磨练几年。至于朱舜水则给郑三俊要走了,因为对日本的贸易越来越大,郑三俊问我要人,我立马想起了朱舜水。李梦辰去了浙江做许誉卿的帮手,吴伟业则给我发配到地方做县官磨练去了。除去一个年纪还较小的王夫之,只留下三张跟顾炎武作为长驻主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