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守旧的大臣死了,我只能感叹一声,但是我还是低估了文震孟的固执,他到死给我上的奏折都还是苦劝我遵从祖制,说东昌府只要按着他的办法就能够治理好。我也很干净利落的做了批示,朝中的大臣若是对我的政策不满,可以继续接文震孟的任,四品的做知府,七品的做县官,只要他们能够做出一个样板来我就听他们的劝谏。有了这一招,御史们都不敢随意上折劝我恢复祖制,当然若是真有忠直的官员执意要去地方做官也算是造福一方。
不过文震孟死了,尽管政见不合,但我还是要表示下的,我让礼部给他拟个追谥,赠为少詹府少卿。
这件事就算是这样了,后边按着旧年的规矩,祭拜宗庙、赏赐大臣,谢礼啊等等,春节也是这么一天天过去。因为接下来的一个月也没有什么事,我仍旧是教导炜儿以及编写我的教材,就在我的教材差不多完工的时候,孙承宗终于给我带来了好消息。
神策、神羽两军已经集结完毕!
第一百一十章训练京营
现在丰台大营附近已经集结了十万大军,对于以前的京营而言十万人马并不是很多。不过总靠数量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当年土木堡之变后瓦刺首领也先五万骑兵攻打京师,但守城二十万将士仍旧不够,如果能够野外作战,二十万何惧区区五万骑兵!我的观点当然是重质量甚于重数量,京营是未来大明军队的中坚,所以提高京营的战斗力是不言而喻的。
神策跟神羽两军因为是从地方卫所调上来的士兵,这些官吏的作风我是知道的,因为京营的待遇是各军中最好的,而且驻防在京师不需农作,不少人巴不得往这里边挤。对此我当然是要求孙传庭跟李继贞两人重新考核两军的士兵,不足的再行补充。我相信他们应该会尽力去办这件事的,因为我在召见他们的时候已经明确说了,京营将随时出征各地,如果他们不把自己的兵训练好那么最后吃亏的只会是他们自己。
而我要构思的就是如何提高京营的实战能力,想来想去最好的办法还是演习!
对,就是演习,后世的部队来检验军队战斗力的时候都通常举行演习。现在为何不可呢?!没有空弹、演习枪支那就改用赤手对敌,参加演习的人数当然不能是全部,预计人数就在两万之间好了。我大概构思了下演习的方略,思来想去还是觉得不够。转念一想我又有了心的主意。
&ldo;方正华!&rdo;
&ldo;奴才在!&rdo;方正华赶忙从外边进来。
&ldo;你去给钱士升传个旨意,就说朕&rdo;我叮嘱了方正华几句。
方正华复述了一遍,我想了又想道:&ldo;你让钱士升将他们带到刘之伦那,让他们多看看京营士兵的日常训练。算了,我还是写封书信给刘之伦好了,他看了就会明白朕的意思了。&rdo;
&ldo;是,皇上!&rdo;
我写好信交给方正华又道:&ldo;你再去派人将孙承宗叫来!&rdo;
&ldo;是!&rdo;方正华应了声便去传旨了。
孙承宗到了后我就将演习的事情跟他说了一遍,孙承宗略微沉吟后道:&ldo;回皇上,历来解决京营实战的问题都是将京营跟边军互调,皇上若要提高京营实力何不将京营调往九边训练呢?&rdo;
对于孙承宗的奏议我并不是没有想过,只是演习是迟早的事情,现在大明或许还要四处征战,但到了哪天大明不再作战又或者没这么多实战又该如何?!再者,京营是在我一手改制重建,我还需要倚重他们而不是将他们的建制再度打乱。我微微一笑道:
&ldo;孙爱卿的意思朕很明白,但是现在最容易作战的九边只有辽东,但朕想着这样调军颇费时日,再说京营各军的建制与辽东军各不相同,京营又是朕一手建立起来的,朕想着让它按着朕的思维成长!&rdo;
说到这,老沉谋国的孙承宗明白了。皇上并不是不知道这个法子,而是不愿意将京营调到辽东去。皇上是要将京营建成自己的嫡系部队,而辽东军已经有十八万之多,皇上并不想更多的大明部队跟辽东军再扯上关系。这些关系到皇权统治以及帝王心术,孙承宗哪敢去碰这个禁区,顿时拜首道:
&ldo;皇上圣心独运,老臣明白了。只是这样的实战演习,皇上打算怎么布置?&rdo;
我将方才演习的规划说了一遍:&ldo;朕打算从京营里抽调出两万人马,分别从五位提督里挑出两人来统领,他们将率军进行攻防战。地点在离丰台大营六十里外的两座城池,这是以前京师卫所的旧军营,两座军营相隔七十里,两军就此负责攻守以攻占军营者为胜!&rdo;
孙承宗边听边点头道:&ldo;皇上的想法不错,不过都是自己的人马演习中出现大规模杀伤这样不太好了。&rdo;
&ldo;这点朕也想好了,就跟当年卫所改制的时候想的办法一样,这两万人马会在胸口绣上特别的标志物,只要标志物被夺下就代表士兵被杀死了。死的士兵将不允许参战,否则发现军法处置。爱卿认为朕的想法如何?!&rdo;
&ldo;皇上既然已经有了妥当的办法,老臣无不赞同!&rdo;
得到孙承宗的支持我心里也很高兴,一拍案台对他道:&ldo;那这件事就这么定了,爱卿先去准备训练事宜,朕一个月后将用演习来检验训练的成效!&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