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兵看似厉害,其实不然,当然了,那也得看他们碰到了谁。无论是高顺或者鲍出,随便哪个都乃是历史中有名的猛将人物,更何况现在给他们面子,两人全部出动,自然手到擒来,一队曹兵死伤几人,其余则风一般的速度逃跑了,甚至连伤亡在地的兄弟都没有带走。
&ldo;这位先生,何事犯在他们手上?&rdo;孙策一脸地淡笑,此人三十多岁,但见其面皮白净,手指细白,完全不是干粗活的料,怎么会被这些官兵给抓了呢?
&ldo;哼,你也别假惺惺了,以为换个把势我就不知道了,别做梦了,我是不会答应的!&rdo;中年人果然具有书生本『色』,儒家的宁死不屈精神倒是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别人好心救了他,他反倒误会成别人有所图。
&ldo;你这人怎么说话地?我们好心救你,你反倒如此?真是好心没好报!要不是我们救你,你肯定会被曹『操』杀死!&rdo;这人乃是吕雯主张要救的,当然了,她也就第一个对这个中年人反感起来。
&ldo;救我?曹『操』要杀我?哈哈……&rdo;中年人笑得眼泪都有些流了出来,随即脸上神情又是喜极而怒:&ldo;你们这些当官的,没有一个好东西!以为用欲擒故纵之法,我就看不出来了,想要我投效,除非从我尸体上跨过去!你们杀了我的妻子、又杀了我的儿子,如今把我也杀了吧,不就是一副臭皮囊,早死早投胎,但愿来世生到太平人家!&rdo;
又是一个伤心人,鲍出身有所感的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ldo;这位兄弟别太伤心,这些可恶的人总有一天会受到惩罚地,怪只怪我们生逢在『乱』世!&rdo;
看着鲍出眼中流『露』出来的闪亮,中年人几乎是触身的一颤,难道是自己冤枉他们、错怪他们了?不过随之他又摇了摇头:&ldo;你们是谁?能演得如此『逼』真,让我都有些感动,你们到底是谁?&rdo;
&ldo;先生你是何人,为何如此奇怪,反倒一直问我等是谁?搞得好象我们有求于你或者要陷害于你一般?若真是如此,我们刚才为什么要上前救你?&rdo;纵使孙策没有发怒,身边的小乔却已经忍不住不高兴起来。
第六十九章伤心隐贤
第六十九章伤心隐贤
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千奇百怪的,但是存在就有他存在的道理,本不需要奇怪的。孙策心中叹了叹,这又是一个伤心人而已,是一个在这个『乱』世当中经历了家破人亡的伤心人而已,他既是如此说,定然有他的顾虑和道理。
虽然大家是一直在谈话,但也一直在走路,孙策一行人早已经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官兵抓人,百姓自然会暗中相助,虽然互不相识,但还是帮孙策等一行人隐藏了行踪。
&ldo;难道你们不是打算请我出山不遂而强行抓我的人吗?&rdo;中年人终于有些疑问的问了起来。
一听到中年人如此说,一众人都忍不住笑了起来:&ldo;哈哈……&rdo;
&ldo;难道我说的不对吗?&rdo;中年人开始怀疑了自己的判断。
&ldo;不知道先生乃是何方大贤,竟然有如此多的人争相征辟,不过在下乃是一个胸无大志的乡野小民,喜欢游历天下而已,想必先生不会认为在下是想聘请先生为我等指引天下之路吧?&rdo;
孙策左手抱胸,右手手指头轻轻的拍打着自己的左胳膊,淡淡然的说着。
&ldo;在下胡昭,敢问恩公尊姓大名?&rdo;中年人终于确认了自己乃是误会了孙策一行人,有些羞愧的向孙策见礼了起来。
&ldo;呵呵,姓名只是符号而已,不过为了方便,在下自取名为天变!&rdo;
&ldo;胡昭多谢天先生救命之恩!&rdo;虽然觉得天变这个名字怪怪的,但是胡昭还是没有多问什么。
&ldo;胡先生,敢问一下灵帝时候胡广胡太傅老大人和先生是什么关系?&rdo;孙策终于想起来了胡昭这号人物。
三国时期,我国曾出现了两位智慧超凡、才华横溢的&ldo;孔明先生&rdo;,一个是广为人知的蜀汉丞相诸葛亮,另一个则是鲜为人知的魏国隐士胡昭。前者在朝,后者在野。但是后者却可以说是西晋朝的开国皇帝的太太太傅,因为胡昭乃是司马懿地老师。
胡昭,颍川人(今河南省禹州市人),字孔明,生于公元161年,卒于公元250年。他比诸葛亮年长20岁,又比诸葛亮晚死16年,终年89岁。胡昭长期隐居深山。终生不仕。有关他的活动情况记载很少,但仅从散见于一些史料、典籍中零星的文字记载来看,胡昭的才华智慧绝不在诸葛亮之下。
后来,无论是袁绍还是曹『操』都没能让他出仕,而他也正式在拒绝曹『操』后,在河南陆浑山定居,由于身边所居住的人都是农家子弟,未有开化。胡昭也正式开始了从事教师这个职业。司马懿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听闻胡昭开堂讲课,而后拜师胡昭的,而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正好是西晋的开国皇帝,因此,胡昭也可以算是西晋地太太太傅。
&ldo;那正是先祖父。天公子果然是个游历天下的学子!&rdo;胡昭有些感叹,能知道自己和胡广关系的人恐怕已经不多了。
孙策也是由于后世野史所看,才知道这胡广和胡昭的关系,也正因为如此。胡广在那么高的位置上最后还是不得善终,当然了这里不是说他不得好死,而是指他因为东汉各地的不平静而被灵帝撤官。胡昭的青年时代,正是朝廷,外戚宦官交替执政时期,他幼读经史,学识渊博,尤其精通典史。工于书法。弱冠之年就以其绝世才华而为世人称道。他因厌恶仕途生涯,为避免无休止的郡县察举和公府辟召,就客居冀州,醉心于经史书法。可惜还是被袁绍给打破了平静地生活,只是不知道他刚才竟然说全家人都罹难了,到底是谁杀了他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