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虎臣看着看门的老头问道:&ldo;你来制造局多长时间了?&rdo;
老头忙答道:&ldo;会抚台大人的话,小的在这里已经快二十五年了。&rdo;
庄虎臣点点头:&ldo;哦,老人了啊!那你给我说说这里原来是什么个情况。&rdo;
老头低着头,絮叨了起来。
同治六年。陕甘总督左宗棠率军抵达西安后,由于西北交通运输不便,军需供给困难,于是,左宗棠奏请清政府同意,于同治八年筹建了一座小型军工厂------西安机器局。同治十一年。左宗棠的移师兰州,同时也将西安机器局搬迁至兰州,更名为兰州制造局。
到兰州后,兰州制造局最初建址于兰州城南畅家巷,当时只修建了十余间简陋地工房,虽然生产能力有限,但生产武器所用原料都是好铁。他们当时能依靠本厂地力量制造出铜帽和大小开花弹,还能仿造普鲁土螺丝及后膛七响枪,并且改造了原有的劈山炮和炮架。基本上满足了&ldo;西征军&rdo;地武器装备需求。从其产品来看,当时已能生产&ldo;后膛螺丝大炮&rdo;、&ldo;轮架大炮&rdo;、&ldo;后膛七响枪&rdo;及各
第一百九十七章-~招降纳叛~
娘子关俘虏的&ldo;中国军团&rdo;的士兵已经被调理的服服帖帖,一个炸翅的都没有。要论头功,非义和团的大师兄、二师兄莫属,这些人虽然出身山野,没读过什么书,但一个个都是巧嘴。
又是诉洋人的苦,又是用同胞之情拉拢,最后连鬼故事都出来了,说凡是帮了洋人打中国人的,死了以后都要下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超生。地府里的刑具说的有鼻子有眼,把那些战场上死都不怕的俘虏吓的脸发白,晚上睡觉都不敢熄灯。
英国少校巴恩斯刚开始还是满硬的,架不住榆林堡出来的那帮坏小子,见天的拿满清十大酷刑说事儿。巴恩斯严重抗议,说这个是违反万国公法的事情,结果这些人拿出份报纸让他死了
报纸上讲,巴恩斯少校在娘子关被俄国哥萨克骑兵给砍伤,后来虽经清国医官救治,身体渐好,但是不幸又染上瘟疫,抢救无效死亡,为了防止传染,尸体就地火化。
巴恩斯看着这份报纸,心里哇凉哇凉的,英国方面已经认定他战死了,也就是说现在这些人怎么修理他,都不会有人知道,更不会有人替他出头。
陈铁丹和李贵给他指了两条道,一条是受尽酷刑而死,另外一条是给清军充当教官。
形势比人强,巴恩斯立刻就乖乖的选择了当教员这条光明大道。
巴恩斯自以为英国方面已经把他给忘记了,绝望的当了教官,但是实际上。英国早就知道他没死,连原本就根本不晓得世界上有他这么一个人的英国公使,现在都知道他投效了庄虎臣。
庄虎臣在北京地时候和英国人私下就达成了协议,英国默许了巴恩斯和被俘虏的几十个&ldo;中国军团&rdo;士兵为庄虎臣的甘军服务。
但是英国人也有条件,甘军今后的武器进口和生产军火的设备必须买英国人的。虽然条约上规定中国不得向条约国家进口军火和军火生产设备,但是这一条纯属扯淡!哪个强国也没当回事儿,奥匈帝国就是看在当年李鸿章打量购买奥国军火的面子上,同时为了今后更加扩大和中国的贸易,才咬死了不同意瓜分日本、俄国、法国提出的瓜分中国的建议。
和清国地军火贸易是很大一笔生意,不做是傻子!
庄虎臣想用这些俘虏当教员。但是又担心洋人将来拿这个说事儿,纸里包不住火,早晚露底的事情,不如说穿了好!英国不但一口答应,而且提议由英国组织一个退役的军官团来充当甘军的顾问团。
庄虎臣婉言谢绝了英国公使的&ldo;好意&rdo;,,英国人打的主意,太明白了!甘肃、新疆、蒙古这是防止俄国东进的前线,如果清军的战斗力太烂了,万一三下五除二就被俄军打的一溃千里。那可就是直逼北京地架势了!
到那个时候,再想遏制俄国人怕是很难了!所以英国希望通过军事援助和军火买卖提高甘军的战斗力。
庄虎臣也不傻,这些英国佬的洗脑功夫不浅,就看中国军团的样子。就晓得他们地手段了,别自己辛辛苦苦花银子弄的甘军提督,回头来不姓庄了!成了第二支洋枪队就亏大发了!
既然巴恩斯同意了做教官,那也就不能太亏了他,否则出工不出力也麻烦。
庄虎臣今天特意在巡抚衙门设宴招待巴恩斯和那几十个中国军团的俘虏。
这些人在娘子关的时候战斗力让庄虎臣也很震撼。那种漠视生死的平静绝对不是在城头上仰仗着大炮地威风大呼小叫的清军能比的。
中国农民散漫,而且普遍没有文化,能把自己的名字写出来的都不多,普鲁士那种全民教育出来的高素质军人显然不能解释中国军团的强悍战斗力的来源。
庄虎臣对这个英国少校更是感兴趣了。
巴恩斯对他也很感兴趣,清军在娘子关的种种匪夷所思地战术让他也觉得大开眼界,尤其是在俘虏营的时候,听说这些都是出自这个据说第一次带兵打仗的巡抚大人的手笔,更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了。
俩人一见面,巴恩斯发现这个巡抚大人不但没有一丝的对西方人的那种偏见。也没有傲慢或者是见了洋人手足无措地表现,相反一口流利地英语让他大出意料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