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的科举是他与左丞相一同负责,太傅背上这个责任,要彻查当时之事,也是有理有据。
兹事体大,皇上也不敢怠慢。他是信得过太傅的,否则太傅知情不报,这事也就被掩盖过去了。既然太傅喊冤,又没有要揭过的意思,这事倒真的可以查一查。而且一个被罢官的礼部左侍郎,查起来也无人敢多言。
于是当天下午,李公公带着大批禁军闯入柴府,前礼部左侍郎柴户长大惊失色,他被罢官后,并没有被赶出京城,他家虽与皇室无缘了,但仗着左丞相的人脉,还是留在了京中,等待翻身之日。但没想到突然被闯府,且不知是为的什么事,就这阵仗看也不是小事,这才更慌。而今天更不巧的是府中正在对账,真假账本都在,柴户长脸白如纸,抖如筛糠,生怕是银钱上的事。
今天这个日子还真是祁襄千挑万选的。大户人家不比小门小户,每月都要对账,尤其是私下贪污的官员,账更是要做得滴水不漏,只有这种日子,真假账才可能一同出现,逮个正着。柴府人多口杂,下人们别的不知道,府上哪日对账心里还是有数的,尤其是管采买的。只要稍微给点银两打听一下就行,在那些人看来这也不是什么大事,看到银子自然乐意说。
银子从柴府一箱箱被抬出来,围观的百姓
也议论纷纷。
“这柴府这么有钱吗?这得是多少银子啊?”
“我看未必,没听说柴府有别的生意,一个左侍郎一月能有多少银子?”
“肯定是贪来的。”
“嘘,出来了出来了。”
……
禁军绑了柴户长出来,此时的柴户长已知是为了何事,一言不发,脸色灰败。家眷哭成一团跟在后面,被进军拦在了门内。
李公公一脸凝重地捧着账本,吩咐道:“咱家先回去禀明圣上,你们先将柴户长压入刑部大牢。”
说罢,李公公就带着人匆忙走了——如果之前他还觉得太傅可能是要自毁多年名声,那现在他只觉得这京中怕要下雪了。
白如带回消息时,祁襄正和白君瑜在屋中作画,画的是秋景,也是这京中的天。只是两人都不擅长作画,也不免彼此笑话一番,与这京中眼看要紧张起的局势格格不入。
汇报完消息,白君瑜就让他歇息去了。
“这次多亏了太傅敢把自己拉下水,否则这事能不能查起来还不好说。”祁襄佩服太傅的人品,这一出他们不确定能不能拉下三皇子,但这对太傅来说不是重点,他更多的是要为那些莘莘学子讨一个公道。
“之后就看刑部的本事了。”白君瑜说。
他们能做的也着实不多,四皇子在这事上不愿退缩,却不得不听他们的闭口不言。如果只让那个书生去告御状,先不说皇上信不信,就连能不能见到皇上都是个问题。他们若作为引荐将书生带去见皇上,一个弄不好,皇上就会认为是他们在无端生事挑起纷争,书生又没有证据,很难说服皇上去查。而太傅已自己蒙冤为由,请皇上彻查,无论是出于对朝堂的整顿还是出于对太傅敬重,皇上都势必要查,而且是无条件地查。这也导致太傅正面得罪不少人。
“我看四皇子的态度,似乎是不愿意再忍让了。”祁襄说。
他不知道自己判断的对不对,只是有了这样的感觉。
白君瑜知道其中缘由,但因为郤十舟的警告,不便跟祁襄说,便道:“似乎如此。四皇子也忍很久了。”
祁襄托着脸看他,“我现在有个想法,可以让四皇子帮个忙。”
“什么想法?”
祁襄卖起了关子,“这事二皇子和四皇子都不便参与,柴户长能不能拉下三皇子还不好说,但他的确是个突破口。而我们现在需要一个能与三皇子抗衡的人,哪怕这事最后与三皇子没关系,也能通过此事削弱三皇子一党。一个左侍郎自己想搞舞弊,那是做梦,后面必然有一干同党。那你觉得谁最不怕得罪三皇子,又适合出面与三皇子及左相一党抗衡,还不需要二皇子和四皇子出头?”
白君瑜陷入沉默。
祁襄提笔在纸上写了几笔,随后将纸反扣过去,笑说:“你想好了写下来,看看我们想的是不是一样的。”
白君瑜看了看他,又思索了须臾,提笔写下自己的答案。
祁襄将他写好的接过来,又将自己写好的拿起来,两张纸冲着白君瑜翻开,上面是同样的三个字——大皇子。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支持!
谈个小恋爱的同时也是要干正事的!
第51章
柴户长只字不言,刑部也没有立刻审问他,而是从账目入手,又抓了柴户长身边的一干家仆,总能问出些线索。
刑部的人都是老手,皇上的意思是不要张扬,他们自然不会多话,可办事的速度一点也不慢,很快就抓住了账本上的漏洞。
说来也是不巧,因为柴户长被罢了官,家中一时没了收入,又有一府的人要养,只能把藏在密室里的钱拿出来周转,这也势必要把之前的账目都拿出来进行核对和重新记录。所以李公公这回带回来的账本是柴府三年内的所有账目,这中间就发现了蹊跷。
柴户长为官期间,账目上虽偶有不当之处,一看就知是收礼得来的。但都是小钱,谁府上多少都会有这种贿赂,大家心照不宣,刑部也不会去扯这个头儿。但两年前的科举前三四个月,账目上记录了数笔款项相同的收入,没记来处,只记了银钱数目,十分怪异。若是生意往来,也不可能短时间内收到几十甚至上百笔数目一样的银子,时间过于集中,之前之后都未再出现过,且未在账本上看到柴府有做生意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