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古怪的是发现其他的潜在蒸汽朋克迷‐‐或者发现蒸汽朋克这一流派的存在,因找到知音而激动颤栗‐‐这可是非常难以实现的挑战。
或者说,在二十五年之前,这些曾经是非常难以实现的挑战。后来有了搜素引擎,所有的亚文化玩意都可以检索,变得唾手可得。吉布森和斯特林当年的作品中包含着真正的预言:当电信企业大胆预言互联网的崛起会令我们变得更加正常之时,此二人却向我们保证互联网只会令我们变得更加古怪。网络让那些潜伏在我们身边的古怪分子得以穿越时空发现彼此,他们起劲地交易那些缀满皮革和黄铜的精致服饰、奇形怪状的道具射线枪和沙漠狂欢节用的护目镜。
为什么现在蒸汽朋克火了?在这个网络社会,在这个无情的全球贸易的时代?我认为答案就在《蒸汽朋克杂志》的座右铭中‐‐热爱机器、憎恶工厂。
自工业革命以来,工厂的生产效率增长了数百万倍,但这种成就却是通过把人们栓在机器上而实现的。工匠不再需要专业技能,而是变成了工厂中的一枚齿轮,被剥夺了判断力与尊严,与其精神的韵律、周围的世界失去了联系。木匠可以选择在明媚的春日去室外,伴着鸟语花香打磨木料,也可以选择在严寒的冬夜窝在家中,偎着温暖的炉火给木板刷上清漆。但是产业工人无法决定自己的工作内容和时间,这一切取决于错综复杂、相互依赖的生产过程,而工人已经深陷其中。同样是生产一扇门,工厂的价格可以是木匠的千分之一,但是高昂的人力成本则是十分残忍且无法计算的。
究其根源,蒸汽朋克既尊崇工匠之艺,又赞美技术之盛,但它谴责工厂为了追求后者而扼杀前者的生命力。当代蒸汽朋克亚文化通常都栖息于一个架空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这一矛盾被解决了‐‐&ldo;事物都有意想不到的用处&rdo;,造物者能够制造出令人惊叹的玩意‐‐既体现了科技的飞速发展,有具备持久的工艺价值。如果说真有什么东西能完美地融合二者,那当属缀有黄铜装饰的蒸汽朋克b闪存‐‐一年之后注定会被淘汰,但是其精致的做工却值得长期收藏。
有趣的是,我们或许真的能实现这一点。我们现在有了3d打印机(或者其他的快速本地生产设备),而互联网上又有各种动手指南,教你如何完成任何物品制作过程的90(剩下的10由你自由发挥)。这就使得每一个热爱机器而又讨厌工厂的人都有可能创造高科技含量的定制手工艺品。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协同工作的时代,合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简单。试想一下当年吉布森和斯特林写作这本书时的情境:他们用联邦速递互相寄送软盘,从温哥华到奥斯丁来回往返;他们用长长的传真讨论故事情节的走向。再想想如今的作家们是如何协作的:查理&iddot;斯特罗斯与我共同创作一本小说,我们只需将文本载入版本控制工具就可以实现即时合作,并且追踪所有的改动之处。
那个英雄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二十年。二十年前,快递软盘中交织着两位非凡思想者的文字,这些文字铸成了你手中的《差分机》。这本书不仅预言了一种亚文化,更预言了一种散文风格。这是一种搜索引擎时代的文体‐‐密密麻麻地充满了古怪历史点滴和奇异生动的细节,而这些知识原本都深埋于往昔或是文献的某个阴暗角落。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差分机》中这些丰富而又迷人的零星细节都是从奥斯丁的得克萨斯大学图书馆中一字一句地整理出来的,别忘了当时没有搜索引擎。不管你是首次阅读本书还是二十年后重温,请记住这一点:像我这样码字的写手或许可以用搜索引擎找到一些维多利亚时代的俚语黑话来装点门面,但本书的二位作者可是用了最&ldo;硬&rdo;的办法才著就此书‐‐这才是工匠的精神,这才是蒸汽朋克。
干得好,二位。
科里&iddot;多克托罗2011年
‐‐加拿大人,著名的博客作家、记者和科幻作家
著有littlebrother
知识共享组织
creativeonsanization的积极支持者
程序一:戈利亚德天使
这是瑟堡郊区的俯瞰图。它由&ldo;布鲁奈尔爵士号&rdo;越洋飞艇的护航机摄制,并经过了光学加密。拍摄时间是1905年10月14日。
一栋别墅,一片花园,一座阳台。
透过阳台的锻铁花纹护栏可以看到一个轮椅,轮椅上坐着一个女人。镀了镍的椅轮辐条在夕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
那女人,也就是这座别墅的主人,将她那双患有关节炎的手掌放在旁边的提花织物上。
这双手,由肌腱、肌肉组织和骨关节组成。时光流逝,世事变迁,这个女人身上也留下了岁月的烙印。
她就是西比尔&iddot;杰拉德。
在她背后那个被废弃的花园内,枯藤缠绕在墙头的木架上,白色的墙面也已开裂。从病房敞开的窗户中掠过的暖风抚弄着她脖子上稀疏的白发,带来一股煤烟味,还夹杂着茉莉和罂粟的花香。
她注视着天空,注视着那个巨大而优雅的钢铁飞行器的轮廓。在她的有生之年,它已经学会了如何飞上云霄。在这庞大而华丽的机器前面,有一群小型无人机上下翻飞,并像风笛一样尖啸着冲向红色天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