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男不跟女斗,果然有道理。古人诚不我欺也!
&ldo;爷,太子殿下来了!&rdo;四海匆匆奔进膳房,&ldo;现在在花厅等候。而且,爷,太子殿下好像不太妙的样子。&rdo;
胤禩闻言一怔,正在擦手的布巾一个没抓牢掉到了地上:&ldo;什么意思?&rdo;
四海为难的四下看,胤禩会意,缓步出了膳房,四海赶紧跟上,两人便往一个偏僻的小径走去,四海见人少了才轻轻开口道:&ldo;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太子额头都破了,流了不少血,眼睛也又红又肿,哭了很久的样子,还有,明道问我找伤药,说是连府上都没回就直接过来了。&rdo;
胤禩眉头紧皱,明明离开的时候还好好的,凭皇阿玛对太子的宠爱,即使太子什么都忘记了,也只有更宠,除非现任太子做了什么触及皇阿玛底线的事。
想到这里脸色一变,暗自咒骂一句傻子。顾不得理会四海匆匆往花厅里去。
胤礽杠上了药正咧着嘴猛喘气,开始没感觉上了药就觉得火辣辣的疼,上好药就把人都撵了出去,一个人蔫巴巴的歪着。
眼角瞥到胤禩的影子,立刻跟找到父母的迷路小孩,跳了起来一个冲刺,冲到胤禩怀里就开始哇哇大哭。
胤禩被他冲的一个趔趄,见他哭的跟个孩子似的上气不接下气满脸无奈,只得不断轻拍他后背给他顺气。弘旺今天恰好去找弘晖了,否则必定要刮鼻子羞他。
他什么都不能说,他不是他的老乡,也不是那个能完全包容他的人。他能做的,也只有这些。
幸好,自己还有胤禛!
104、爷拜的是鬼,不是神!(待修)
最终胤禛也没和胤禩一起吃饭。不是不想,而是临时有事。唯独乐坏了胤礽。
就在胤礽脑抽辞位胤禩备菜的时候,户部得到急报,甘肃地区自康熙三十九年入秋以来未曾降一滴雨,早在入冬时用水便频频告急,偏当地官府为了政绩一直遮掩着没敢上报,直到这个时候旱灾彻底爆发,田里寸糙不生,河中滴水皆无,灾民爆发,再也遮不住了,才急匆匆的上报。
康熙这段时间心情本来就起落很大。尤其是今日,先惊后喜再怒,再看到这份奏折无异火上浇油,于是所有相关的不相关的顿时忙个人仰马翻。
虽说不厚道,胤禩不得不庆幸自己现在没有一件差事在身,只是想到百姓流离失所不免同情,他是过过几年普通人的生活的,自然知道百姓的苦楚,无奈之下只得下令以工代粮,让他们去修园子去了。这个法子很快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且只要管饭不要工钱的免费劳工哪里找?一时间京城里是忙得热火朝天。很快消息也被散播到了各地。于是诸地纷纷仿效,倒是大大降低因灾民过多闹起的乱子。
同样拍胸口的还有胤礽,让他吃喝玩乐他还行,让他做事会出人命的,不管是别人的命还是自己的命。
待甘肃旱灾告一段落,已是到了秋天。
也不知康熙怎么考虑的,突然把胤禩给扔进了工部,而胤祥胤祯双双被踢进了军队,胤锇跟着胤禟跑商,若非必要基本不沾家,这样一来,要好的几个算是彻底分开了。
而这个时候胤礽也终于能把字认全了,于是开始搜集各种话本演义,在这落后的年代,想找点什么好消遣的法子还真不容易。更叫人吐血的是,堂堂大清太子,认会了字不思报效朝廷反而自己编起了演义话本,虽然他字写的比狗爬还不如,但架不住手下一帮字写的好的门客,再加上买下来的书坊,印刷出来的话本头几十本总会被强制送到那些天天上朝的大臣手里。
让人气也不是笑也不是,张琰更是差点气厥过去。太子是他弟子,落水失忆本就让他伤心了一回,好不容易学识重拾,却不用到正道反而捣鼓起了歪门邪道。偏偏每次说他的时候,他人前装的乖乖的一转身就当成了耳旁风,张琰都上了几次折子,都被康熙留中不发,一怒之下干脆告老,谁知康熙还真准了。把个倔老头气的只抹眼泪,然后连康熙赐给他的府邸都不要了,收拾了简单的衣服就这么回了老家。
胤礽傻了眼,康熙更是眼珠子暴突。
胤礽可真没想要气这位老先生,虽说这老头是迂腐了点,但实在是真心为自己考虑,只是自己实在不是那块料只能辜负对方的期望,但他实在没想到这小老头这么倔。
康熙更郁闷,他不过是看胤礽与张琰都发看的开心,想趁机逗逗这老头,谁知道就这么一逗给逗没了。无论他怎么去请,人家都说了,老了,干不了了。
于是康熙和胤礽一起忘了之前的恩怨,一个说对方不尊师一个说对方不敬老。总之父子间的关系比之先前是大为缓和。
再说北上与蒙古做生意,或者说经济腐蚀计划,自胤禩提了个意,胤禟牵头,很快天下商人便蜂拥而至,于飞晓大是不甘。
她虽说比不上胤禟般天生对经商敏感,却也算得上颇有天分,再加上走南闯北十来年,一朝被困侯门深院,早在成亲第二天便后悔不迭,这什么个烂法子,得了庇护失了自在。
对侯门深院的生活她是有过想象,奈何她从不与其他妇人打交道,便也不知原来这些人人艳羡的贵妇们的生活是如此无聊无奈空虚,这对她这闲不下来的人来说实在是一种折磨,基本与她们共处过一天之后她就觉得简直比骑马一天还累,不由庆幸胤禩本身便洒脱不羁,对她也不做限制,也不需要她去跟那些贵妇们攀交情套情报什么的,除了定时进宫请安便无事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