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完了?&rdo;林升呆滞的问了一句。异口同声的,王氏兄弟也和他一样,一起问了一句。
只有秋无痕,楞了片刻,深深的看了石靖宇一眼,就去安慰那些被救出来的妇人。战场很快就清扫干净了,甚至连道路上的血迹,也被打扫的干干净净。那些死去的马匹,被放血以后,放在金兵押送的马车上。
石靖宇坐在马车上,笑眯眯的看着王氏兄弟:&ldo;二位兄长,小弟这个秘密武器怎么样。可惜时间上来不及,就赶制了八台,我准备以后多制造一些。有了这种秘密武器,我想二位兄长,一定可以在以后抗金的战斗中,出其不意,建功立业。&rdo;
王氏兄弟看那些奇怪器械的眼睛,火热的如同看着一丝不挂的美女一般,第一时间扑了上去,抚摸着那些冰冷的器械。
&ldo;这些都是给我们的?&rdo;
&ldo;是的,这些只是第一批,日后小弟会成批制造,供应二位兄长。&rdo;
&ldo;太好了,有了这样的东西,我们还担心什么。以前就担心财力不足,武器装备赶不上金兵,有了这种霸道的东西,就让那些狗日的来吧。&rdo;
林升也仔细的看着那些奇怪的器械:&ldo;贤弟,这些东西莫非就是机弩,可是机弩也没有这样霸道。从发射的速度和数量上,都比机弩要好的多。如果可以成批制作,完全可以在战场上压制敌人。贤弟莫非是北宫斗的入室弟子?&rdo;
石靖宇非常纯洁的用无辜的眼神看着林升:&ldo;北宫斗是谁?&rdo;
林升无语了,一代机关大家,北宫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至少在江湖上,没有人不知道北宫斗的名字。他当然不相信石靖宇不知道北宫斗,不过石靖宇这样说,就是代表他和北宫斗并没有什么关系了。
第一百三十五章机弩
石靖宇穿越之前,什么没有干过,他在大学,学的就是机械专业,后来在工厂工作多年。xuei。虽然以后他脱离了这个专业,但是多年的研究和专业素质没有变化。他身上还有助工的职称,也曾经改造过无数设备。
作为一个武器发烧友,对现代武器的研究,也已经达到了可以制造武器的程度。在二十一世纪,石靖宇没有机会,也没有空间制造武器。到了南宋,怎么能不好好发挥一下。
他本来是想制造机关枪的,可惜的是,在南宋想制造机关枪,难度不是一般的小。不说机关枪上那些零件的制造,在南宋颇有难度,就是子弹的问题,就把石靖宇给难住了。他知道想制造机关枪,难度比较大,毕竟南宋的制造业,完全靠手工业,没有机械设备,也没有流水线。
石靖宇考虑良久,才制造了这个和机关枪差不多的机弩,这种机弩和普通机弩又大有不同。从体积和质量上,比南宋战场上使用的机弩,发射的速度、数量、力量上都优越很多。
机弩是古代以机械制动的强弓。《史记&iddot;秦始皇本纪》:&ldo;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rdo;元方回《孔府判野耘尝宦云南今以馀瘴多病意欲休官》诗:&ldo;跣足遑机弩,毡头敢荷戈。&rdo;
传说是孙子时代开发的吴越战争时用过。再后来比较出名的应该是孔明的连射弩一次可以射十多枝箭。之后是五代十国后汉的刘欲的缺月阵,把长矛当过箭矢,弓弦是用榔头敲的。
古代的射击,分弓、弩两个部分,设计成熟的箭,通常分为箭头、箭杆和箭羽三部分,箭头是战斗部,箭杆是平衡部,箭羽则是调节部。轻而韧的竹、木始终是箭杆的首选材料。而使飞行和下落遵循正确角度,从而飞得更远,攻击更加有效的箭羽,则以雕翎为上品,雁鹅羽为最差,并在东周时期就能根据箭杆的浮水状态,决定其安装长度了。
商代的铜箭头已颇阴毒,凸脊、三角形扁翼,当箭头刺入身体后,两翼的倒刺会牢牢钩住合拢的伤口难以拔出,血槽就像吸血蝠般抽出敌人的血液。时至战国,新兴的三棱翼样式更使箭即便拔出,伤口也更难愈合,并且相应的血槽增至六个。秦代箭头则提高了致人中毒的铅含量,同时与某些秦剑一样,飞越时代的表面氧化铬技术也使某些箭头历久常锋。
但铜材较难得,秦代已经尝试用铁制作箭头,而随着西汉炼钢业的发达,全铁制的箭头也问世了。早期铁箭头采用铸造,显然是舍不得铜箭头样式的惨毒,不过随即就发觉其锋利尚不及后者,于是只得改用锻制。锻制的缺点是浇铸而成的复杂造型必须舍弃,改为如铁剑的四棱剑身那般易于打造,但优点更为显著,锻制将使其比前辈坚韧得多。
铜箭退出舞台,其开始与结束都在东汉。第一种锻制铁箭树立了宋代以前铁箭的基本特征‐‐扁平四棱形,这是利于锻制的样式。
从魏晋到隋唐,铁箭的分类很简单,发展路线也就是使箭头更硬更长,足以穿透日益精良的铁甲,撕裂敌人的肌肉和骨骼。
对铁箭种类的细化又是始于宋代,这真是个颇有意思的时代,军政软弱的同时,军事技术却在突飞猛进的发展。宋代有值得钦佩的耐性对每种武器精雕细琢,而箭的样式也因之精细化,像铁脊箭、锥箭等,造型都已脱离扁平四棱形的单调,变得更为专业。
南宋拉开了火器时代的帷幕,对金、元的连绵战争迅速使火器走向成熟,成为主宰战场命运的力量。不过在火器的射速和命中率还只适合火力覆盖的情况下,箭之序列的壮大会持续到明代,并继续创立出更多令人目眩的种类和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