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静坐观曹袁之争的马腾被傅干的一番话说得怦然心动,于是派儿子马超率一万多军马,以庞德为先锋,赶往平阳郡援助钟繇。
在平阳战场上,钟繇的几个部将主张撤退,因为郭援的声势太强大了。但钟繇已估计到了张既的游说有极大的成功可能性,就鼓励部将们说:&ldo;我们再打败仗,丞相在黎阳进攻的士气将大受损失。过不了半天,马腾就会来援助我们。如果我们撤退,马腾就更瞧不起我们从而倒向袁氏集团,那不更麻烦吗?&rdo;钟繇就命人连夜挖地道,将城中百姓和大量的军队往外输送,一面派人跟郭援和谈以争取延缓袁军进攻的时间。郭援答应了钟繇提出的并不过分的投降条件后,大规模涌入平阳城,却被钟繇从地道内撤出的军队来了个反包围,钟繇指挥军队围而不攻,三天以后,城中的粮食已空。这时,马超庞德率领的关中军团已经赶到,不费一兵一卒就攻下了平阳,郭援被乱军所杀,南匈奴单于呼浩投降。这样,袁军在河东的经营便功亏一篑了。
一○五 当袁曹两军陷入僵持状态的时候,袁绍旧盟友荆州刺史刘表,派遣刘备乘机攻占豫州的叶县。袁尚兄弟满以为曹孟德在后院起火的情形下会班师夺叶县,便打主意伺机反扑。曹孟德却按兵不动,只派夏侯惇、于禁和李典引兵攻打刘备,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于禁和李典谨慎而富有智谋,正好可以与夏侯惇的勇而无谋相调和。
刘备见夏侯惇大军到,立刻烧毁营寨,向西南撤退,夏侯惇命令全军追击,李典劝夏侯惇说:&ldo;敌兵无故撤退,必有伏兵,西南方的路又狭窄难行,两旁草木丛生,不可追赶。&rdo;
夏侯惇不听,便命令于禁、李典留守叶县,自己率领本部军马猛追刘备,果然中了火攻之计,夏侯惇全军大溃败,幸好于禁和李典率军救援,才保住了性命。刘备见于、李二人的大军追杀,难以对抗,全军撤回、退入荆州。
第四部分第十七章袁氏骨肉相残曹氏坐收渔利(3)
这次出兵,虽然把刘备重新赶回了荆州,但曹孟德已明显感觉到后方的隐患是不容忽视的,决定拉拢江东孙权以牵制刘表。孙权是原长沙太守孙坚的儿子,当年孙坚是袁术军团的成员,对抗董卓,屡建奇功。后因荆州刘表应袁绍要求,派遣黄祖军团袭击孙坚,孙坚被乱箭射死,军团归袁术直接指挥。孙坚长子孙策,年轻气盛,在谋士张昭等人的辅佐下,脱离袁术军团,全力经营长江以南的扬州。袁术死后,孙策乘机抢过军权,成为江东地区的一个霸主,人称&ldo;江东小霸王&rdo;。不幸的是,孙策在二十六岁锋芒崭露的年龄,被政敌暗杀,临终前嘱咐张昭及水军都督周瑜共同辅佐十七岁的弟弟孙权,并请母亲吴太夫人执掌大事,继续统领江东。当然已是建安五年的事了,当时,曹孟德和袁绍在白马津杀得难解难分。
为了保证孙权对许都的归服,曹孟德也采取了历史上用惯了的和亲政策,打主意将女儿清河公主嫁给孙权。清河公主是二夫人刘氏所生,与曹昂是同父母,比曹昂晚生六七年。清河公主大约是受了曹孟德遗传基因的影响,人长得不算漂亮,但很有才气,据说十一二岁就敢于和当时的大文人孔融及兄长曹丕、曹植切磋诗文。孙权也素慕清河公主的才华,准备答应这门亲事。张昭和秦松主张服从,但周瑜等人坚决反对。
周瑜说:&ldo;曹操的意图很显然,北方未平,生怕我们来个釜底抽薪,抢他的许都,故采用这种见惯不惊的手段。如今将军继承父兄遗志,拥有江东六郡,兵精粮足,铸山为铜,煮海为盐,境内经济力量强盛,民间生活富饶,事业发展大有前途。&rdo;
吴太夫人也说:&ldo;不能被曹操牵制,就目前来讲,曹操兴的是仁义之师还是匪霸贼寇,我还不甚明了。先委婉拒绝曹操,静观时局的变化。&rdo;
孙权还是忍痛割舍其对清河公主的爱慕,以母亲为自己定下了一门亲事为由回绝了曹孟德的求婚,只答应在长江以南牵制刘表的军队。
一○六 建安八年春天,曹孟德见后方已经没有太大的后顾之忧,便下令张辽军团加紧攻打黎阳。三月初,黎阳外墙被攻破,袁谭、袁尚兄弟只好联军出战,双方在城下展开血战,袁军败退入城。曹军讨寇校尉乐进一马当先,领军率先登墙,曹军士气大振,黎阳城防务将领严敬奋力抵抗,被乐进杀死,城墙防御部队溃散,张辽乘机挥军攻入城内,袁氏兄弟只好弃城,向邺城撤退。
四月,曹孟德率张辽军团抵达邺城,袁氏兄弟不敢出城迎战,只通令各地袁军紧急支援,摆在曹孟德面前的难题是:撤军前功尽弃,不撤又有被袁军赶下黎阳乃至赶回黄河南岸的可能,因为远敌深入,久战暴露的弱点更容易被敌方利用。
张辽等将领主张加紧攻城,彻底解决袁氏兄弟。
荀攸和郭嘉则持相反意见。
郭嘉说:&ldo;袁绍在两位儿子之间未作妥善安排就撒手而去,如今相互明争暗斗,各拥党羽。如急切攻打他们,他们彼此团结。袁氏力量今天仍有与我方抗衡的实力,若强行攻打,鹿死谁手犹未可知!不妨慢慢攻打他们,袁氏兄弟外在压力解除,势必加深窝里斗,用不着我们插手,他们将自行消亡。我们不如假装将注意力转向荆州,静观其变,等他们内耗,搞得两败俱伤,我们一战就可以定河北。&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