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自2220年代伊始,&ldo;事件式治疗&rdo;的缺点也逐渐显现。有病例报告指出,少部分接受事件式治疗而后康复之躁郁症患者,出现有记忆错乱之现象‐‐即将治疗中之情境、事件误以为曾真实发生。然而若向患者揭示该情境并未真实发生,则往往导致该患者躁郁症复发。且时间愈久,类似报告愈多。由于病例逐年累积,及至约2230年代中期,类似案例已占所有接受&ldo;事件式治疗&rdo;病患总数8左右。人类联邦政府卫生部见事态严重,遂紧急修法,废止&ldo;事件式治疗&rdo;。
然而与此同时,针对精神疾病之&ldo;非事件式治疗&rdo;却也应运而生。一般认为,&ldo;非事件式疗法&rdo;即是特别针对&ldo;事件式治疗&rdo;之副作用缺点改进之新式疗法。&ldo;&lso;事件式疗法&rso;所引起的副作用确实存在,导致有&lso;虚假记忆&rso;之情形产生……&rdo;于接受bbc电视节目《社会启示录》访谈时,英国&ldo;精神疾病非事件式治疗推广协会&rdo;秘书长johnberr表示,&ldo;研究显示,人对于具体环境之氛围、气味、明确之事件触发,或某些特别引人注意之意象等等,可能会留下深刻印象;这些细节,专业上统称为&lso;刺点&rso;。而与此&lso;刺点&rso;相对的,则是其他平庸琐碎之细节;此类则较难于人之记忆中留下深刻烙印……当然,令人产生&lso;记忆混淆&rso;之部分‐‐或说,会对患者之日常生活造成实际困扰的部分;毫无疑问就是&lso;明确事件&rso;……&rdo;johnberr向主持人与观众说明,以忧郁症治疗为例,&ldo;快乐的氛围&rdo;并不致于对患者产生困扰,因为那纯粹只是情绪氛围。事实上,那也正是疗效所在。&ldo;会造成困扰的部分在于,如果患者误以为自己昨天才到百货公司花了220万点数进行血拼,因此快乐无比,但今日醒来却慌张不已,担心信用卡额度透支、住家将被查封拍卖;但事实上根本没这回事‐‐这样的记忆混淆,才会造成困扰。&rdo;johnberr表示,换言之,&ldo;事件式治疗&rdo;之改良关键,即是在于&ldo;放弃具体情境、放弃具体事件,保留情绪氛围&rdo;之上。&ldo;举例来说,如果我们能在用以治疗的梦境中保留&lso;快乐的感觉&rso;,而去除&lso;导致快乐感觉的明确事件&rso;,那么此类治疗,将可避开&lso;记忆混淆&rso;中会造成困扰的副作用。&rdo;
此即为&ldo;非事件式治疗&rdo;之原理。当然,若须避免依赖明确事件,而仅保留&ldo;情绪氛围&rdo;,则梦境之制造难度、制作成本等亦随之提高。因此,较之&ldo;事件式治疗&rdo;,&ldo;非事件式疗法&rdo;之费用亦堪称高价。人类联邦政府卫生部遂将此类医疗费用列为部分给付。
然而事实上,费用问题亦非唯一争议焦点。重点在于,于临床数据上,即使副作用明显较少,但&ldo;非事件式治疗&rdo;之疗效,明显不及先前的&ldo;事件式治疗&rdo;。&ldo;我们认为这可能肇因于患者的个别心理素质……&rdo;于接受平面媒体专访时,johnberr坦承,&ldo;非事件式疗法&rdo;的疗效确实较不亦掌握。&ldo;是这样:由于梦境中缺乏明确事件作为主轴,仅保留某种&lso;氛围&rso;,我们付出的代价可能是,对于部分心思较不敏感的患者,可能较无法体会梦境中所夹带的情绪。这种状况下,自然难以产生明确疗效……&rdo;然而法定精神疾病之疗法,首先必须确保该疗法之安全无虞;加之以若&ldo;虚假记忆&rdo;普遍发生,除于病患之日常生活产生困扰之外,更将使得疾病诊断因之失准,甚至因此误诊。举例而言,原先并无妄想症状之纯粹忧郁症患者,即因产生&ldo;虚假记忆&rdo;,进而导致医师将之误诊为忧郁症合并妄想症状;此类案例亦时有所闻。整体考虑下,人类联邦政府依旧维持原先态度,禁止&ldo;事件式治疗&rdo;,仅核准&ldo;非事件式治疗&rdo;。但由于&ldo;事件式治疗&rdo;确实较有成效,且先前已行之有年,技术成熟而普及;此种旧式疗法遂转入地下,禁不胜禁。
此一状态(地上&ldo;非事件式&rdo;、地下&ldo;事件式&rdo;)历经数十年,虽则&ldo;非事件式疗法&rdo;之疗效亦已有所改进,费用亦已降低,但截至目前,大致依旧如此。
第47章
2219年12月5日。傍晚4时55分。台湾北海岸。
暮色苍茫。光线已酝酿着夜的气息。海洋与天际线隐没于浓重的雨雾后。更辽远处,浪潮声在广漠空间中来回摆荡。然而实质的海洋已消失于视界内。目光所及,空气幻化成了水的粒子;一切事物均沉没于雾的潮浪中。
雾的海洋取代了仅存在于听觉中的,真实的海。
向晚的滨海公路上犹有车行。路旁,老妇头脸裹于头巾中,牵着个小孩漫无目的地蹒跚步行着。一条老狗无精打采地跟在他们身后。近处,红土地上,除了&ldo;rebrances&rdo;的店家招牌与建筑外,几间农舍模样的破败空屋像是被弃置的棋子般散落着。
稍远处矗立着两间小型石板工厂。然而亦已停业。
一个戴着鸭舌帽与一副淡青墨镜的女人打开玻璃门,走进&ldo;rebrances&rdo;。
店内仅有两桌客人。其中一桌共有三人,二女一男;他们交换话语,低声谈笑。而另一桌,一清瘦中年男子单独依窗而坐,凝视着窗外沉落于雾海底部的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