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哥儿的奶娘初来丹枫院时,虽知道三姑娘是个祥瑞郡主,对薛令蓁也是十分敬畏,却也因自己照料的乃是未来的国公爷,而对方、张两个薛令蓁的奶娘有些轻视,被薛令芳瞧出,敲打一番,才老实下来,按照薛令芳的吩咐,教着宝哥儿说话,却不再提一句梁姨娘,周围丫鬟也不得提起宝哥儿的生母,势要宝哥儿忘了梁姨娘。
宝哥儿年纪小还不记事,一开始倒还有些不适应,待过了一些日子,就忘了梁姨娘,又有奶娘照料,与他在溪梅院中的日子并没有太大的不同,便也适应下来。
见这个漂亮娃娃一直不理自己,宝哥儿咬着手指,有些委屈。薛令芳见了,倒想起上辈子来,薛林除了宝哥儿再无其他儿子,宝哥儿长大后资质一般,与自己也不甚亲近,这一世将宝哥儿养的亲近些,若还是他袭爵,这般一来对母亲和妹妹也都好,她也想看看,自己亲生的子嗣却认他人为母,梁姨娘是何感受。
&ldo;你这几日都在教宝哥儿说话?&rdo;薛令芳揉了揉妹妹娇嫩的小脸儿,放下手中的书籍,问向宝哥儿的奶娘。
奶娘心里一个哆嗦,连忙回道:&ldo;这是自然,素日里,从未敢提过梁姨娘。&rdo;
薛令芳命双喜赏了她个金戒指,道:&ldo;日后也当如此。你是宝哥儿的乳母,必是要跟在他身边的。此次梁姨娘受罪,也是因为不敬主母、不分嫡庶的缘故。宝哥儿又是父亲的庶长子,更要知晓这些规矩。现下他小,无先生夫子教授,你便要教他知道这些道理,最重要让他分清,嫡尊庶卑的道理,万不可学了梁姨娘的猖狂做派。&rdo;
奶娘收了金戒指,忙不迭地应下,她奶了宝哥儿一场,生出些母子情分,倒真心希望宝哥儿忘了梁姨娘,日后跟在大太太这儿,为着郡主的面子,自然不会苛待了去。这庶长子的名声到底尴尬,若养在正房太太这里,日后身份自然贵重些。
薛令芳安排好了宝哥儿,扭脸就见这小妹瞪着一双明眸望着放在桌上的书,不禁轻笑:&ldo;你倒是个好学的。来日给你请了先生,你可不许逃学。&rdo;
薛令蓁眨了眨眼,露出一对梨涡,甜蜜蜜地叫了声&ldo;姐&rdo;,她不过是不想当个文盲罢了。
见天色快晚,薛令芳让奶娘带着两个小主子回房,自己则去了宋氏的房中,一同用饭。
第13章
屋内并未点什么香,因有薛令蓁在,谢嬷嬷只在屋内摆了一些鲜果,另在花瓶中插了几株新开的花枝,因此屋中常有着淡淡的清香。
一身银红的家常褙子的宋氏盘腿坐在榻上,拿着笔圈圈点点,不知道正画些什么。
自小女儿受封郡主那日起,宋氏便知自己怕是留不住这个女儿多长时间,如今不过是因她年纪小,离不得生母。天定的祥瑞贵人又岂能嫁给旁人,待长大些,皇帝必是会让人接进宫中教养。
她已对不住这女儿,便想让她过得好些。现下薛令蓁不过五个月大小,宋氏便已经琢磨着要请几个名师来教导女儿。薛家之中,就算是女子,也是要入学的。薛令芳当年不过四岁半,就跟着姐姐薛令萱出入家中的女学,由聘请来的女夫子教导。只是因发生宋家之事,府中出了动荡,原先的女夫子也就离开了薛家,如今还未找到新的先生。宋氏此时也是在为薛令芳选择女先生。
薛令蓁表现出来的十分早慧,将来又是要离家生活的,在家中能多学一点也好,也免了到了宫中出了差错,这样便要更早些入学了。
毕竟她将来要走的路,与一般的女儿家不同的,在内宅里娇养的生活只会在将来害了她,礼仪才华,宫廷手段这些都缺不得。
这一点,宋氏和薛令芳想到一块去了。
薛令芳悄悄走近,见宋氏聚精会神地望着小册子上的名单,手中的笔已经划去不少名字,便知宋氏还在犹豫。
&ldo;阿娘若是信我,我倒是有一个人选。&rdo;
宋氏拉过她坐在身边,将手中的册子撂在一边,笑问:&ldo;是何人?我让谢嬷嬷将京城内有名的女夫子都记在了这册子上,难道你所说的人不在这册子上?&rdo;
薛令芳笑了笑,&ldo;是那位谢三娘。&rdo;
姓谢的,被称作三娘的女子甚多,可惟独一个谢三娘可算得上是一位人物。薛令芳自听过她的事迹,考虑许久,才定下了她。
宋氏眉头不禁微微一皱:&ldo;她……&rdo;
这位谢三娘名声的确极大。她也是与宋氏差不多大的京中贵女,出身是谢太傅的嫡女,在族中排第三,名唤谢琼,因容貌才华俱是出色,当年还差点被选为太子侧妃,不过因其已定了亲,方作罢。
这位贵女年少出嫁,青年丧夫,因与亡夫鹣鲽情深,故而不愿再嫁。当年她守寡,父母逝去,长兄不慈,有一位王孙贵族有意纳其为妾,又以权势威逼利诱,她却有计谋全身而退,反将那王孙贵族的名声毁于一旦,灰溜溜地退出了京城。而这位谢三娘现下正隐居于京郊灵云山下,又因诗画书法出众,声望甚大,却从不收徒。
京中原也有一些贵女想拜在她门下,以好博出个才名,却也不得行。
以谢三娘的才识,做薛令蓁的女夫子绝对绰绰有余,可宋氏还是想不通,这么多的人选,为何薛令芳偏选了她?
薛令芳浅笑:&ldo;我想让三妹妹学的,不只是谢三娘子的才华,更是她的气度。刚柔并济,不软不弱,自有计谋与风骨。只有这样,才能长久站得住。&rdo;论才华,陆家伯母郎媃不输于她,可媃姨脾气太过宽和,就过于&ldo;软&rdo;。母亲,却偏于刚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