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俊脸颊涨得通红,不过他也被骂习惯了,只是低着头讷讷不语。
李玉山摇了摇头,走到自己的书桌前,说道:&ldo;你们过来看看。&rdo;
说完提起笔来,却发现砚台里头没墨水了,章元敬十分有眼色的帮忙磨墨,李子俊也连忙帮忙铺好了宣纸,对着他讨好的笑了笑。
李玉山也不理他们,自己慢慢开始练字,别看他为人谦逊,平时处世也和善,但写的字却是大开大合,带着一股子的豪迈,就算是不懂字的人,看一眼也知道比俩孩子的好太多了。
写完之后,李玉山似乎也挺满意,自己看了一会儿,才说道:&ldo;如今你们的底已经打好,光是临帖就少了几分风骨,平时也得多用一些心思。&rdo;
一手好字对文人的好处是巨大的,在看不见考生姓名的情况下,字是最容易影响一个人喜恶的,若是写了一手狗爬字,别管你的文采多么出众,初试恐怕就过不了。
章元敬和李子俊也知道这点,齐声乖乖应是,李玉山又盯着他们练了一会儿,一直到县令前来才甩手出去,吩咐他们继续练字,不可懈怠。
李玉山前脚一走,后脚李子俊就大大松了口气,擦了擦额头不存在的汗水,说道:&ldo;老师真的越来越严厉了,昨天我爹还夸我写得好呢。&rdo;
章元敬微微一笑,暗道自家那位大师兄看谁的字都觉得好,他没接口,继续练字。
李玉山走到厅堂,果然看见县令大人已经坐在那儿喝茶了,这几年的功夫青州县令未变,还是当初的赵大人,不过赵大人跟李玉山的交情倒是越来越好了。
看见李玉山进门,赵大人就起身说道:&ldo;玉山兄,这次我来,是要多谢你啊。&rdo;
李玉山哈哈一笑,只问道:&ldo;怎么,河道成了?&rdo;
赵大人脸上带着几分兴奋,点头说道:&ldo;多亏了玉山兄帮忙疏通,不然的话这个码头也落不到咱们青州县,哎,等码头建成,青州县的百姓可算是有福喽。&rdo;
这事儿还得从去年说起,朝廷有意发展河道运输,有意在明湖附近建立码头作为中转站,谁都知道码头的好处啊,为此明湖下头的县镇争破了头。
青州县能拔了个头筹,可不仅仅是有青河在的缘故,李玉山写出去的好几封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赵大人才会这般说。
李玉山倒是叹了口气,说道:&ldo;虽然是一件好事,但造码头的时候难免要征用劳役,赵大人,到时候你可别忘了答应过我的事情。&rdo;
赵大人自然是一口答应下来,笑道:&ldo;这个自然,就算你不说,我也会善待劳役的。&rdo;
两人说了一会儿话,无非是为了码头建造的事情,赵大人一想到码头建好之后,青州能够顺带着发展起来,到时候自己怕是有不少的功绩,说不定还能往上动一动。一想到那个场景,他只觉得热血澎湃,恨不得码头立刻就造好了。
等一杯茶下肚,赵大人倒是想起了一件事,开口问道:&ldo;去年子俊已经成了童生,今年正好赶上府试,若是顺利的话,玉山兄就要有一个秀才孙子啦。&rdo;
李玉山听了,倒是淡淡一笑:&ldo;也不知道这小子学的够不够,不过他如今才十三,就算是下场练一练也是好的。&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