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飞速的发展。许多父母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孩子会在高亢的声
音中受惊。这种声音越尖利,孩子的反应就越强烈。当发现孩子
有这样的反应时,威纳博士知道孩子已经具备了足够的听力,于
是就抓住时机对他进行训练。
以儿子诺伯特为例,他在很小的时候就讨厌刺耳的声音,喜
欢有节奏的韵律,比如音乐、有节奏的击鼓声和时钟的&ldo;滴答&rdo;声。
所以,从他有了这种感受时开始,威纳博士就用音乐和朗读诗歌来
开发他的听力潜能。诺伯特的幼年生活,可以说是完全沉浸在音乐
之中的,威纳博士和妻子一直有音乐方面的爱好,并时常在家里弹
奏钢琴,每当诺伯特听到钢琴悦耳的声音时,就会流露出激动的表
情。
虽然那时诺伯特还很小,威纳博士却能感觉到他对音乐的敏
感。有一段时间,威纳博士经常练习贝多芬的《致爱丽斯》。有一
天,他弹完琴去看看躺在隔壁房间床上的儿子,还未进门,就听
见他在&ldo;咿咿呀呀&rdo;地哼着什么。于是,威纳博士在门口停留了
一会儿,仔细听他在&ldo;咿呀&rdo;什么。令他兴奋的是,儿子小嘴里
哼着的居然是《致爱丽斯》刚开始的几个乐句,虽然不准确,但也
大致相同。当时,威纳博士激动极了。接下来的几天当中,他都反
复弹奏《致爱丽斯》刚开始的段落,当然,并不是因为弹不好而
反复练习,而是为了让儿子加深印象。
他的努力没有白费,不久,小诺伯特就能将那几个乐句完全
仿唱出来,不仅音准,而且旋律和节奏也完全正确,那时,诺伯
特只有8个月大。诺伯特在3岁时开始学琴,他很快就将《致爱丽
斯》的大部分学完,除了特别难的地方,几乎是一气呵成。这一
定是和他在摇篮中的&ldo;学习&rdo;分不开的。虽然诺伯特那时候很小,
但已经在脑海中记录下了许多音乐。
威纳博士发现,儿子对于不同的音乐会有不同的反应。当听
到巴赫的音乐时,他会很平静,听到莫扎特的小夜曲时他会表现
出快乐,听到贝多芬的音乐时他会格外激动和兴奋。当他听到舒
伯特的《摇篮曲》时,则会安详地入睡。
威纳博士不但让儿子听不同的音乐名曲,还让他接触钢琴。儿
子一敲响那些白键和黑键就会呵呵地笑。因此只要儿子不高兴和
哭闹不休时,他总会把他抱到钢琴前,弹几个音给儿子听,或是
让儿子自己去弄响它。一听到琴声,哭闹的诺伯特就会马上平静
下来。有时他为了不让儿子受到太多琴声的刺激而抱开他时,他
反而还会哭呢。
为了使儿子形成音的概念,威纳博士特意在钢琴c大调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