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确实应当受到称赞‐‐虽然当时人们并不了解这一点‐‐他在指导制定德军作战计划时,确定准备攻击的正是法国筑垒防线最薄弱的一个地段;这一情况对于此后西线攻势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重要意义。不过,他接着又于十一月二十口下令再派遣一些部队去支援这支装甲部队,这完全是浪费兵力,而且纯属权宜之计。因为他本人保留着调动这些部队的权力,并计划将这些部队投入取得最大初战成果的正面地段上。希特勒并没有准备把所有赌注都押在一张牌上;直至一九四○年二月,&ldo;三路作战计划&rdo;仍然是受欢迎的。希特勒不敢采取果敢的步骤以寻求军事决战,并在一开始就将作战主力放在迪南特和色当之间向西面进攻。这与他制订外交政策的态度形成了鲜明对照。事实清楚表明,在这些日子里,希特勒仍然依赖专家们的协助,即参谋总部和他自己的军事顾问们。只是在后来几周中,由于某些战术上的原因和一九四○年一月十日发生的事件〔两名迷失方向的德国空军军官在梅克林附近迫降,他们携带的重要作战计划落入敌人手中〕,他才越来越想到,也许还是在色当方向上集中较多的装甲部队和机械化部队更为有利,因为敌人肯定不会料到德军会把进攻主力放在那里。
在此期间,当时的a集团军群参谋长冯&iddot;曼施泰因中将仔细研究了陆军总部制定的第一份作战部署计划,他同其他许多德军高级军官一样,对建议实施的作战行动很不满意。他自己得出的结论是,鉴于敌人毫不妥协的态度,希特勒提出的通过进攻寻求军事决战的建议很值得考虑。在他看来,当时的形势要求制定这样一份作战计划,即既能压垮敌人、又能使战争的结局有利于德国。因此,在快到十月底时,他向陆军总部提交了一份备忘录,连同一份实施西线作战的详细建议。从那时起至一九四○年一月止,曼施泰因至少提交了六份备忘录!在第一份备忘录的结尾,他要求进攻必须寻求迫使敌人在地面决战。这可以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德国应在那慕尔以南展开主力,以便突破索姆河防线,切断并消灭敌人投入到比利时的所有部队。实施这次作战行动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南翼必须通过进攻得到掩护。第二步,德军应转向南方,并通过包围夺取胜利。曼施泰因设想敌人将认为德军再次采用施利芬计划,因而会尽可能向东集中强大的兵力,以对付德军在那里的进攻,同时力求对德军进攻的南翼发动反攻,以卷击德军的整个正面。因此,他建议从一开始就把攻击的重点放在a集团军群方面,a集团军群的部队应按照如下方式来进行作战〔这在以后被称作曼施泰因计划〕:一个集团军以步兵师在迪南特和富梅之间大致向西进攻,其目标是,在b集团军群装甲和机械化部队的协同下切断并消灭向比利时前进的敌军。同时,另一个集团军则渡过马斯河,尔后在色当两侧转向西南方向,以便击溃敌人很可能部署在那里的进攻部队,从而为最后的决战创造条件。曼施泰因认为,如果要想对正在调往比利时南部的敌军取得初步胜利,只有两个机动军的兵力太少了。他赞成毛奇的观点,即认为作战计划只应考虑到与敌军主力进行第一次战斗为止,所以,他建议将来使用多少机动部队应根据敌人的反应而定。一旦消除了敌军向翼侧进攻的危险,所有可动用的兵力均应转向北方,以协助消灭包围在那里的敌军。但是,曼施泰因计划却规定各装甲师的主力应放在b集团军群之内!第三个集团军则必须在马斯河畔的卡里格南和摩泽尔河畔的梅特拉赫建立一道防线。
陆军总部多少有些犹豫不决地讨论了曼施泰因提出的一系列建议,但并没有真正地交换意见,这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由干曼施泰因、勃劳希契以及哈尔德之间在个性和专业上有所不同。关于a集团军群在西线实施作战的这些建议只在陆军内部议论过,并没有象曼施泰因所希望的那样呈送希特勒。只是由于一月发生的&ldo;梅克林事件&rdo;和a集团军群在二月进行的两次图上演练,才使陆军总部稍许改变了自己的立场,尤其是到了这个时候对于敌人的意图也有了较清楚的了解。现在一切迹象表明,一旦德军进攻,盟军西北翼的机械化部队将会自动进入比利时。
希特勒最终还是了解到曼施泰因的那些备忘录,但并非通过正常的渠道。一九四○年一月底,希特勒的副官长施蒙特上校访问了a集团军群司令部,在那里,他从高级参谋口中得知,曼施泰因曾经事先向陆军总部提交过一份关于在西线发动进攻的建议。施蒙特在返回柏林后,似乎将这件事报告了希特勒。事实上,可能正是由于施蒙特的坚决要求,希特勒于二月中旬在柏林召见了曼施泰因‐‐他在这段时间里已提升为军长,也许是对拒不采纳他的计划的一种安抚。在这次会见中,曼施泰因详细阐述了他的建议,希特勒当即感到十分满意,这当然是因为他本人在去年十月也曾提出过类似的想法。在此期间,陆军总部也最终改变初衷,同意采纳这个雄伟的设想。二月十八日,在希特勒、勃劳希契和哈尔德之间举行的一次会议上作出了最后的决定。但是,使德军能有一个对于取得战役胜利具有决定作用的作战部署,无论如何还要归功于陆军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