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的夜间攻击也相当成功,然而并未完成其主要任务,即削弱英国的士气及战斗力并迫使其求和。到一九四一年五月中旬,德国空军中队开始进行东调。五月二十二日,那些仍留在西线相对说来无足轻重的部队由第三航空队来指挥。不列颠之战之所以最终宣告结束,是因为德国空军受领了在巴尔干、地中海、尤其是在俄国作战的新任务。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日,德国空军实力的百分之六十一在东线;百分之五驻守在德国本土;百分之十一在地中海;百分之二十在西线(第三航空队);百分之三(第五航空队,不包括东线)在挪威。
德国空军并没有达成它在不列颠之战中的目标。这场不列颠之战德国输了。
打输之后来进行评论是很容易的,难的是当时作出正确的决定。在不列颠之战开始时,德国空军总部确信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可是,正象我们早已指出的那样,它并未对形势进行透彻和客观的分析研究。假如进行了此类研究,就会对现有实力和装备是否足以解决对英空战提出疑问。今天,有关的所有因素均已显而易见,我们很容易对这个问题作出正确的回答:这些实力和装备是不够的。
在不列颠之战的第一大阶段,德国空军谋求获得英吉利海峡及英格兰南部地区的制空权。换句话说,它企图极大地削弱英国战斗机部队,以便将德国轰炸机派进去而不受惩罚。这一企图失败了。回顾起来,不难说明,在那样的条件下,失败是不可避兔的。对英国防空力量的估计是准确的,但对英国战斗机部队力量的估计却不准确。这一点,再加上英国对战斗机部队指挥有方,巧妙地避免了不必要的战斗机损失,便使德国空军无法获胜。
德国空军在不列颠之战第一大阶段的行动,还旨在按照希特勒、德军最高统帅部及海军的要求为在英国登陆创造必不可少的条件。希特勒反复强调‐‐例如,一九四○年七月三十一日再次强调‐‐假如对英空战的结果不能令人满意,&ldo;海狮&rdo;入侵行动就不得不暂时放弃1940年7月31日哈尔德日记。。但是据认为,即便在这种情况下,仍可通过潜艇和飞机的协同作战来解决不列颠之战。不过这样一来,可能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且不论在那时还是在其他任何时候,德国空军及海军都没在为成功地完成这个野心勃勃计划所需的军火方面享有优先权。为满足加强进攻俄国的陆军之需就占了已经负担过重的德国军火生产的绝大部分。
无论是在海上入侵英国的准备中,还是在对英空战的准备与实施中,希特勒都缺乏他在其他战役里曾很突出的那种一心取胜的决心: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不论有多大困难,不论有多少疑虑,都要迅速取得决定性胜利。之所以会这样犹豫不决,首先是因为他抱有幻想,认为英国政府会最终屈降求和,其次是因为他对俄国采取的行动为时过早。在空战的计划与实施上,他完全信赖戈林。然而,无可置疑的是,早在德国空军开始大规模攻击英国之前,希特勒就已经在制定进攻俄国的计划,这点肯定对不列颠之战的实施及其结果有影响,当然对&ldo;海狮&rdo;行动的前景也有影响。
英国的领导人对这种危在旦夕的情况从不迟疑。他们知道他们在进行生死攸关的、决定着英国命运的斗争。他们大胆地采取了形势所要求的每一个步骤。他们已经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沿海岸线建立了一系列雷达站,因为他们预见到没有这些雷达站,要对付敌人的空中袭击是很困难的。英格兰没有一个地方离海边超过七十五英里。因此除非有些什么办法能预先得到袭击的警报,战斗机部队能及时派飞机上天,否则局势若不是变得不可收拾,也会变得很困难。德国空军不多久便明白了这些雷达站意味着什么,但它却没有对这些雷达站进行非常有力的袭击。它的袭击既分散又杂乱。
不列颠之战的第二大阶段是以大规模空战来打击英国经济潜力的,这在空战史上第一次包含了战略作战的成分。该阶段也不十分成功。回顾起来不难发现这一阶段也缺乏成功的必要条件。德国轰炸机一点都承受不了英国战斗机的攻击,而且它们执行任务时,也没有足够数量航程很远的战斗机来护卫。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当时那个技术发展阶段没有可靠的导航设备、仪表轰炸瞄准设备以及机载雷达设备。此外,轰炸机机组成员在机群夜间飞行方面的训练也不够。尽管平时与战时都进行了长时间的准备,但仍没有一个恰当的详细作战计划。当那些对英格兰南部及东南部沿海附近目标的袭击以及尔后延伸到对伦敦地区目标的袭击都没能产生预期效果时,德国空军就对伦敦本身进行了大规模的昼间袭击,结果导致了预期的大规模战斗机作战,然而却不得不很快放弃。之所以这样,部分是因为战斗机的航程不够远,部分是因为气象条件恶化。随后进行了临时决定的战斗轰炸机袭击,接着就是对首都本身进行越来越猛烈的夜间袭击,而且还对港口、海港和工业城镇进行袭击。但这一阶段所动用的兵力也不足以获取任何决定性的胜利。事实是,当时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谁也不知道那样规模的夜间袭击是杏就是进行空战的一种有效手段。从不列颠之战中双方都吸取了很多经验教训,可是只有英国,并通过它还有它未来的盟国美国(它拥有大得多的军备力量)才能实际运用这些经验教训,并就重型轰炸机的装备和远程战斗机的配备作出恰当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