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8,70069,70039,000
合计357,200129,600227,600
不过,这场力量悬殊的生死搏斗没有造成中路德军土崩瓦解,却仍然是个奇迹。军事文献里有一种说法,认为希特勒关于&ldo;不惜一切代价坚持下去&rdo;的命令挽救了中央集团军群和整个东线德军,使之免遭拿破仑大军覆灭的命运。此说没有多少道理。毫无疑问,在压力下撤退不可避免地要给装备、物资带来一定损失;同样无疑的是,丧失斗志的部队作长距离撤退有引起惊慌失措的危险。但在事实上,德军并没有丧失斗志。他们的优势感在十二月大大地动摇了,但很快又恢复了,当需要堵截敌人的突破时,通常是士兵们自己采取了主动。&ldo;不惜一切代价坚持下去&rdo;的方针使人力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导致了军事实力的急剧下降,由于缺少举足轻重的预备队,这种下降趋势已无法阻挡。不存在&ldo;长距离&rdo;撤退问题,因为到十二月中旬,&ldo;冬季阵地&rdo;距离前线只不过五十英里左右。到十二月底,第二集团军、第二装甲集团军和第九集团军或是已经进入,或是非常接近冬季防线;他们的军事行动表明,退却并未造成物资、装备上的重大损失,当然也没有给部队的士气带来不良的影响。因而,希特勒替他的战术所作的辩解是完全不能令人信服的,而且撤退迟迟不进行显然也是没有道理的。当然,集团军群若是早一点退却,仍然无法逃脱敌人所要的结局,但至少可以在有利得多的条件下作战,因为撤至一处较短的防线就可以调集预备队;另一个很重要之点是,集团军群距离生命攸关的补给线要近得多。
于是,大量证据表明,十二月撤至冬季阵地本是可以进展得很顺利的。希特勒说他的战术会更迅速、更彻底地打得俄军疲惫不堪。这种论点也缺乏说服力,因为它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即德军也要流血牺牲,历尽艰苦,付出巨大代价。人们只要略加思考就会发现,认为只是希特勒的&ldo;不惜一切代价坚持下去&rdo;的命令才使中央集团军群免于土崩瓦解,这实在是没有根据的。似乎还有这种可能。即希特勒命令与其说是出于军事考虑,不如说是出自对他自己威望的担忧:一场卑鄙无耻而又十分巧妙的党派宣传运动把他树为&ldo;历代最伟大的军事天才&rdo;,在这种情况下,他感到他根本不能退却。
还有一个对局势的发展开始发生越来越大作用的因素。希特勒一接任陆军总司令,就把指挥权越来越牢地操纵在他自己的手里;实际上,他将陆军总部和隶属的司令部贬成为&ldo;不折不扣的传令兵&rdo;。冯&iddot;克卢格要求更灵活(也更有效)地进行战争的建议,遭到断然的拒绝。同时,德国历史上一直沿用并证明行之有效的老军事原则,现在竟被轻蔑地当作陈旧过时的东西而加以抛弃;希特勒对参谋总部的不信任日趋明朗。这就导致了一个灾难性的行动方针,特别是当希特勒从他&ldo;坚持&rdo;方针的任何成功中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它应该是&ldo;未来一切军事行动的万应灵丹。……机敏善断与灵活机动被对原则进行愚昧无知的践踏所代替;纳粹的政治喧嚣战术给转移到战场上来了。……在危急的形势中号召前线士兵使出最后一把劲的正确原则却被变成了一条永恒不变的绝对法规。&rdo;
莫斯科战役的最后结果是使双方暂时力量衰竭。双方都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德军没有夺取莫斯科,虽然它一度几乎要落入德军之手;而俄军也没有粉碎中央集团军群。到一九四二年春天,整个东线的德军又进入战斗状态,其机动力也由于提供了新生力量、物资装备而得到恢复。但是即使如此,德军还不能沿整个东线发起一场攻势,这时的东线长一千七百英里。现在,强行解决的唯一希望是,将装甲部队、机械化部队集中于东线的一个地段。只有这样,才可能在德国的盟国(罗马尼亚、意大利、匈牙利共提供了约三十五个师)的支援下,以足够的力量赢得胜利。
但是,莫斯科战役的军事、政治意义在于,原来要在三、五个月的时间征服俄国的宏伟计划遭到失败,而这场失败又使德国的&ldo;闪电战&rdo;时代宣告结束。一九三九年,政治家希特勒声称,德国只须在一条战线上作战乃是他的功劳。现在,德国在两线作战已成为无法改变的事实;不仅如此,而且同盟国坚持战斗直至胜利的决心又得到了巨大的精神鼓舞。德国武装部队在获得一连串的明显胜利以后,现已遭到明显的军事失败。德国的兵器已失去了&ldo;战无不胜&rdo;的灵光。
东线继续作战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是,希特勒和他最亲密的顾问是否从一九四一年‐‐‐一九四二年的冬季战役中吸取了教训,他们是否准备为一九四二年的战争实施作出必要的结论。
地中海之战的结局(一九四二年)
地中海之战的结局是由英军第八集团军在埃及阿拉曼的胜利和盟军在法属北非的登陆促成的。上述两个事件都发生在一九四二年十一月。但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讲,前几个月发生的事件也都属干这个结局阶段。地中海之战从一开始就具有不断变幻莫测的特点,有时看起来似乎轴心国将取得重大无比的战略性胜利,然而最终却是同盟国获得了胜利。不过,一九四二年春夏意、德的攻势也应算作&ldo;该结局&rdo;的一部分,即使有人把这一攻势确实的或想象的失败和疏忽仅仅看作是&ldo;末日的开始&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