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有一支几千人的土匪,石勒走投无路,干脆加入土匪过活。后来这支土匪被汉王刘渊收编。石勒也混在这群人里谒见了如雷贯耳的传奇人物刘渊。
这时候的石勒才三十岁,在人群里面站着很不起眼,而威风凛凛、相貌堂堂的汉王刘渊却一下就发现了他。
石勒也看见刘渊在瞪自己,在他们互相对视的第一眼起,两人就都为对方的独特魅力所吸引,也许这就是所谓的英雄相惜,五十多岁的刘渊竟然亲自走下台来,握住石勒的手,连声说:&ldo;这就是英雄埃&rdo;随即单独召见石勒,封他为辅汉将军,平晋王。(当我写到这里的时候,竟然有和千年前的古人相通的感觉。无限的感慨在心头荡漾。刘渊给石勒的两个封号都是级别很高和寓意深长的职务,而此时的石勒只是隐瞒了经历加入上党的土匪的,作为土匪里面人人都看不起的羯族小兵。刘渊竟然能发现石勒身上不平凡的地方,也许是身经百战的人身上才有的杀气,也许是历尽磨难的人身上才有的镇定,让着两个不同民族的大英雄一见面就成为忘年之交。)石勒在刘渊处立下的第一功就是劝降乌桓张伏利度部落。在晋阳北部居住着两千多乌桓族人,首领叫做张伏利度,是匈奴的旁支。刘渊很想收编这个部落,但是伏利度不愿意受刘渊管。石勒就假装犯罪被刘渊通缉,逃到了乌桓部落投奔伏利度。伏利度就和石勒结拜为兄弟,让石勒率领部下抢掠。石勒领军,所向无前,(所向无前的出处?)而且他为人慷慨,抢的东西都分给手下,很得将士们的拥护。
某天开会的时候,石勒站在伏利度后面,突然掏出一根绳子把伏利度捆了起来,然后说:&ldo;我今天就是造反了,你们觉得我和他谁能当你们的头?&rdo;众人都拥立石勒,于是石勒放了伏利度,率领众人投靠刘渊。
青州(今山东青州)也有支独立的反晋土匪势力,首领叫做王弥,在山高皇帝远的地方造反,不久就聚集了几万人,如同蝗虫一般,从青州一路杀向洛阳,经过兖州、徐州,路过的城池都烧为废墟。苟唏在徐州和王弥相持,一天夜里王弥发现苟唏防守的空挡,突然抛开苟唏,一直杀过许昌。兵锋直指洛阳城的东门。
这时候,凉州刺史张轨的部将北宫纯来洛阳执行公务,因为路上不安全,手下有一百多名凉州勇士随行。
正好碰到王弥进攻东门,一百多大个子的凉州勇士手持利刃,他们身披重铠,不怕弓箭,杀得洛阳城下一片大乱。城里的卫戍部队趁机突袭王弥的大营,王弥大败,沿黄河往东溃逃。
这时候刘渊听说王弥形势不妙,有心收编王弥的部队,就派人给他送信招降,王弥几万人的部队归了刘渊。
刘渊实力大增,侍中刘殷王育进言道:&ldo;陛下起兵已经一年了,现在还局促一方,真是可惜。现在实力正强,士气正旺,最好四面出击,北攻刘琨平定后方,南攻长安作为都城,然后从关中进攻洛阳,则大事可成。&rdo;刘渊采纳了这个计划,亲自领兵南攻平阳,(今山西临汾)令王弥石勒东攻邺城,两下的晋军都不战自溃,于是刘渊就地称帝,大赦天下,(这时的领土其实只有并州一块)任命大儿子刘和为大司马,刘欢乐为大司徒,呼延翼为大司空,随后迁都平阳。
而我们的正统晋朝对此似乎毫无感觉,太傅东海王越在荥阳前线防备匈奴汉军可能的进攻,而这个时候怀帝联络散骑常侍王延、中书令缪播,太仆卿缪胤等十几名高官准备撤消东海王越的兵权,而这个时候东海王越发现了怀帝的密谋,突然率领三千铁甲步兵赶回洛阳,把十几名高官全部逮起来砍头,连守殿卫士也换上自己的亲信,并下令凡是对朝廷提意见的,一律赐死。一个官员规劝了东海王越两句也立即勒令自杀,皇帝只有在一旁看戏的份。(东海王越这个时候的效率倒挺高的,总让我产生不恰当的联想,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吧)晋朝的左积弩将军朱诞叛变到了汉国,披露了洛阳防备的弱点。刘渊就命令朱诞为先锋,刘景为大将进发洛阳做试探性的进攻。汉军很快就杀到了河南延津,隔着黄河就能看到洛阳的城楼。并活捉了三万百姓,刘景把这三万人全部沉入黄河。
在冀州作战的石勒攻下了巨鹿、常山一带,部队发展到十几万人,石勒非常尊重知识分子,把那些不得志的书生单编成一个君子营,作为自己智囊团。有个叫张宾的人很有才华,把自己比作诸葛亮一样的人才,后来听说石勒对文人很尊敬,就对亲友说:&ldo;这个胡人将军是我见过的最出色的,我一定能协助他成功!&rdo;于是他在石勒营前舞剑,等石勒出来看热闹的时候求见。石勒一开始只是觉得这个人很有趣,到了后来才发现他计无不中,立即另眼相看,把张宾当自己的老师一样对待。
到了夏天,全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旱灾,长江、汉江、黄河、洛河全部干枯,旅客不需要渡船直接趟水就能过河。难道上天也要降罪于这已经多灾多难的人间?
匈奴出身的刘渊当上了皇帝,昏庸的晋朝对此竟然毫无反应,司马氏的高官们还迷恋于同室操戈的手足相残之中。第一次试探的结果让刘渊坚定了消灭晋朝的决心。到了石勒巩固冀州后就把他调回来,命令石勒为先锋,王弥为参谋,刘聪为大将,率领四万精锐骑兵,由壶关出发,甩掉刘琨游击队的骚扰,目标直指千里外的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