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因为我们在敌人内部安插了内线。&rdo;
&ldo;即是说你事先已经知道敌人会偷袭工匠队伍喽?&rdo;
&ldo;不错,而且精确到每一个细节。&rdo;
&ldo;为什么你不当场阻止?&rdo;
&ldo;因为首脑人物和他们是在褒秦道汇合,我们希望能把他们一网打尽。&rdo;
&ldo;那你为什么不通知军方?黄袭将军说他对此毫不知情,没有接到过任何来自靖安司的通知。&rdo;
荀诩听到这一问题,暗自叹了口气。在得知黄预要劫弩机作坊工匠队伍以后,他的确没有警告军方。他担心军方一旦有所防范,或者打算甩开靖安司单独处理‐‐这在以前不是没有发生过‐‐那就会让最后的机会付之东流。荀诩知道这是违反规定的严重错误,但他别无选择,只能对军方隐瞒这一情报,以防止黄预觉察。
&ldo;我是怕他们知情后会影响整个计划的展开。&rdo;荀诩谨慎地措词。这时杜庸在一旁用谴责的口气缓缓说道:&ldo;你知不知道,在工匠逃亡中,有一名年轻的士兵遭遇袭击而死?&rdo;
&ldo;哦?是吗?我对此很遗憾。&rdo;
&ldo;这全都是因为你固执地认为军方的知情会影响你的计划。&rdo;
&ldo;不,这一不幸的损失并不在我们的预估之内……&rdo;荀诩低声回答,对于这一结果他确实有些歉疚。
&ldo;但是他却因为你的知情不报而死!&rdo;
来敏把纸重重地拍在案子上,他看起来义愤填膺:&ldo;这是否意味着,为了方便你的工作,你宁愿坐视我军士兵的死亡?&rdo;
杜庸不失时机地补上一句:&ldo;荀从事,我几乎不敢相信,在以仁德立国的汉国,竟然会有人这样对待为复兴汉室而奋斗的士兵们。&rdo;停顿了一下,他扬了扬手里的档案,继续悲天悯人,&ldo;那个孩子今年才十七岁,他为人和善,又孝顺自己已经五十多岁的母亲。他在军队蹴鞠队里打四分卫。他大概到死都没有想到,他会因一名官员贪图自己工作方便而死。&rdo;
面对来敏和杜庸的咄咄逼人,荀诩只是简单地回答:&ldo;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汉室复兴。&rdo;
&ldo;哦?&rdo;来敏不怀好意地眯起了眼睛,&ldo;荀从事,你说你强行进入弩机作坊是为了防止魏国间谍;胁迫马岱将军是为了获得五斗米教情报;坐视一名蜀军士兵的死亡是为了更好地捉住敌人,那么你是否成功了?&rdo;
&ldo;基本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rdo;
&ldo;我问你是还是不是。&rdo;
&ldo;不是,没有成功。敌人顺利把图纸传出去了。&rdo;
&ldo;就是说你消耗了我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对许多无辜的人造成了难以磨灭的伤害,而换来的结果是一个零?哦,不,不是一个零,至少曹魏还是有很大收获的。对这一个可悲的结局,你有什么评论吗?&rdo;
&ldo;没有,这是我的失职,我只顾对敌斗争,忘记了讨好同僚比打击敌人更加重要。我向您发誓,下次我一定首先拿热诚的脸挨个去贴诸位将军的冷屁股。&rdo;
荀诩冷冷地回答道,他面对这种无理指责有些忍不住了……
评议一直持续到了深夜,期间荀诩只上了两次厕所,吃了一碗糙米菜粥与两块炙猪肉。来敏与杜庸对于评议相当有兴致,他们经常不厌其烦地反复追问荀诩在执行任务时候的某一处细节;比如荀诩曾经调拨靖安司的马匹给高堂秉,让他送给黄预以取得其信任,光就这一细节,那两个人就足足盘问了荀诩半个时辰,荀诩几乎每一句回答都会被引申到渎职与贪污的高度。来敏嗜好冷讽热嘲,而杜庸则长篇大论地引用经书,两个人与其说是在评议荀诩,倒不如说是满足自己的表现欲‐‐这也许出自魏延的授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