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惊讶不已,纷纷跟过来,吴天良的人甚至连车都不要了,跟着高若凌往小山进发。信神兵眼见高若凌如此凶狠厉害,吓得全身发抖,哪里还敢再阻拦,只能远远尾随在后。
大家来到山前河边,只见一位老人指挥两名信神兵刚刚搭建好一座木桥。他远远望见高若凌,一把跪在地上,涕泪横飞,呜咽着说:&ldo;公主啊!你终于来了!老臣在此守候你七十年啦!算上我的祖辈,前后足有一千年啊‐‐&rdo;哭声里交织着悲怆、喜悦之情。老人不过才七十多岁,看来他自孩提时代起便在此守墓了。
公输然与高若凌并辔前行,听到老人对高若凌的称呼,大为奇怪。他望向高若凌,只见她一脸的庄严肃穆,宛如一位随行千员、所到之地民众跪伏一地的公主。高若凌摆一摆手说:&ldo;老先生辛苦了,你为你家公子及本公主所做的一切,我当铭记于心,赐你黄金千两,以表彰你家的尽忠职守。明天一早,你就带着信神兵回到民间颐养天年去吧。&rdo;
这时,信神兵也赶了上来,闻得此言,跪在地上,痛哭起来,似乎是不愿离去。想想也是,这伙信神兵粗野惯了,回归社会什么也干不了,还不如以守墓的名义聚在一起,好歹有个事做,大伙儿不时还干些劫掠勾当,开心快活,现在要散伙,伤心在所难免。
这些人一对一答,却把其他人看得一头雾水。
【四、魅】
守墓老人起身引路,大家跟随他来到茗洋墓前。此处张挂着十多个灯笼,灯火通明。
老人备好桌椅招呼高若凌、公输然坐下,其他人要么坐在地上,要么站立。公输然只是一个晚辈,却可以上座,浑身不自在,他站起身要将座位让给高靖,高若凌却将他按住说:&ldo;我有事跟你说,请坐在我身旁。&rdo;公输然只得照办。
老人为两人泡好一壶清茶,说:&ldo;此乃泰山女儿茶,我珍藏多年,就为公主到来这一天准备的。此茶甚为难得,必须由处子采摘,含于口中,带回家中翻炒。不同气质的女子会炒出不同风格的茶叶来,我这一包,乃是一位绝色女子所制,你看这茶叶,经热水一泡,立即舒展开来,丰韵饱满,嫩绿不改,清香扑鼻,是上品中的极品啊!&rdo;
高若凌轻啜一口,似乎很陶醉,赞叹不止。公输然不善品茶,见状也喝了一口,与平常茶叶并无二致,心想这些人真会附庸风雅,不就喝口水嘛,要这么多讲究。
老人接着说:&ldo;王爷临终前留下遗言,嘱托祖上在此备好女儿茶,迎候公主,他说唯有女儿茶才配得上公主的高贵。&rdo;
丁东,一颗大大的水珠掉进茶杯,公输然侧头一看,却是高若凌滚落的泪珠。
高若凌喃喃道:&ldo;段公子,青平今日便来与你同葬,我们终于可以在一起了。&rdo;
公输然心中疑窦丛生,不吐不快,此时听她说要与人同葬,再也压抑不住,问道:&ldo;若凌,你自从墓中出来,就有些怪异,到底发生什么事了?&rdo;
高若凌幽幽叹道:&ldo;公输公子也算是个多情之人,我不想瞒你,现在的我已不再是你的凌儿了,而是宋国青平公主。&rdo;
&ldo;不可能,你胡说!青平公主死了足有一千多年了!&rdo;公输然大叫。
&ldo;唉‐‐你可知你从墓中带出的尸骨是谁的?&rdo;高若凌说。
&ldo;自然知道,是我公输家的前辈,《鲁班书》的正式传人。&rdo;
&ldo;是,他叫公输青云,是我最看重的门客,他精通《鲁班书》,是我大宋闻名全国的能工巧匠,也是天下第一神巫。&rdo;
&ldo;这跟你是谁有什么关系?&rdo;
&ldo;《鲁班书》号称天下第一巫书,若练习全本,可达存元固魄之境,公输青云遵从我的要求,将我死时的魂魄聚集起来,使之无法消散转世,再以木偶鼓声和寒冰水晶封存,静待我消除前世孽障,得随有缘人来此茗洋墓与爱郎厮守。&rdo;原来,木偶敲鼓竟暗藏了巫力,公输然、高若凌一时顽皮竟放出了青平公主的魂魄。
&ldo;孽障?&rdo;公输然疑惑地问。
&ldo;你的凌儿在黄虎山峡谷化解了扶教主的爱与恨,使他终于放下青平,重入轮回,便是化解了我的孽障。&rdo;高若凌略带凄苦地说。
&ldo;这样听来,你似乎并不真爱扶教主?&rdo;
&ldo;唉‐‐扶教主有情有义,将我囚禁三年却无任何强迫举动,确实令人敬佩,只是我心有所属,又岂装得下其他人。&rdo;
公输然不满地说:&ldo;你既不爱他,为什么还要骗他呢?&rdo;
青平公主长叹一声,说:&ldo;青平也是无奈之举,宋国与五郎教历年来兵戈不断,谭州百姓饱受五郎教骚扰抢夺,民不聊生,自从我被押为人质,扶教主经我劝导,才放弃抢掠政策,保我谭州子民一方平安。&rdo;
公输然心想,她也是为百姓着想,不得已而为之,骗了扶教主也不算罪孽。但他总觉得有什么不对,又说:&ldo;可当年你回到宋国后,却没有阻止宋军屠杀五郎教教民!&rdo;
青平公主一时无语,半晌,她才说:&ldo;青平为此十分愧疚,在我宋国,女子不得议政,父皇一心想着他的雄图霸业,何曾听过我一言一句,也因此‐‐我才随公输青云上了武当专心修道,但‐‐我后来自尽,嘱托公输青云将我葬于扶教主惨死之地‐‐黄虎山,日夜守护他,就是为了偿还五郎教几万冤魂的血债。&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