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大明王朝之谜在线阅读 > 第19章(第1页)

第19章(第1页)

到了南明小朝廷弘光朝时,发生了王之明假冒太子一案,引起全国轰动,使得本已扑朔迷离的太子下落一事更加错综复杂。根据邹流绮的记载,弘光朝时的一天,有个官员突然秘密奏报,说有人发现太子在浙江出现。之后此人就被带到南京,为了弄清楚真假,还找了一些熟悉太子的人在朝堂之上进行了一番对证,询问当年与太子相关的事情,结果发现,这个人对于太子曾经历过的重大事件一无所知。最后,经过反复的审问,这个人才承认是高阳人王之明,是假冒的太子。假太子案引发了马士英与黄得功、左良玉、何腾蛟等人之间的争权夺利,加速了明王朝残存势力内部的分裂。清康熙时期有人借崇祯太子之名举行反清起义,牵连并死了很多人,结果也被证实是假的。

后来,随着清朝统治的巩固,有关崇祯太子下落的讨论就成了一个禁区,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更加难以作出定论,这一话题渐渐沉寂了下去。直到辛亥革命后,民国建立,没有了政治的压力,有关明末崇祯太子的下落在广东梅县地区又成为了人们谈论的一个话题。原来,长期以来,在这一地区都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说在明亡以后,嘉应州(今梅县地区)的阴那山灵光寺有一个和尚十分特别,他的法号是&ldo;奯&rdo;(音huo),死后一直被当地人供奉为&ldo;太子菩萨&rdo;。有人认为这就是当年下落不明的崇祯太子。经过学者考证,他是被担任过太子侍读的李士淳带到了这一地区的。李士淳在明末也被李自成起义军所俘获,与太子在一起,并且李士淳受到了起义军的很好的待遇,并未被关起来,是很有可能助太子逃出去的。当地的《嘉应州志》、《程乡里志》、李士淳本人所编的《阴那山志》及一些民间传说都可以证明,李士淳确曾被李自成俘虏,而且被封过官。根据这一说法,太子最终出家为僧,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受建文帝下落的影响。

总起来说,崇祯太子的下落已经成为一个千古之谜,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多不同的说法,如同建文帝的下落之谜一样,在某种程度上是明末清初对恢复明王朝正统统治心存幻想的士子文人们的一种希望,希望有朝一日能够集结在崇祯太子的周围,重建明朝的统治。

兔死狗烹胡蓝狱案之谜

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京城发生了一件震惊天下的大案,丞相胡惟庸以谋反罪被杀,屠灭三族,前后因这一案件被株连的多达三万余人。然而仅过去十多年,胡惟庸案的阴影还未散尽,又一件惊天大案发生了,战功赫赫的名将蓝玉也以谋反罪伏诛,受此案牵连被害的有一万五千多人。两次大案,使明朝的开国功臣几乎被诛杀一空,一时间朝中人心惶惶,众臣都有朝不保夕之感,甚至出现了每天上朝前先与家人诀别,下朝后则举家相庆又活一日的情景。胡惟庸和蓝玉真的要谋反吗?真有那么多开国功臣参预他们的谋反吗?

胡惟庸案、蓝玉案是明初影响最大的谋反案件,当年随朱元璋打天下的文臣武将受这两大案的牵连而惨遭屠戮的数不胜数,朝中几乎为之一空。朱元璋南征北战,最终平定天下,当了皇帝,这与他身边有一批才智过人、英勇善战的文臣武将是分不开的。朱元璋称帝后曾经对开国功臣论功行赏,而一些功臣便也乘势居功自傲,其中以李善长、胡惟庸等所谓&ldo;淮西帮&rdo;势力最为强大,在朝廷中影响很大。这对有着强烈集权欲望的朱元璋来说,显然是一大隐患,他对此十分放心不下,多有猜忌,恐其图谋不轨,危及朱明王朝的长治久安。胡蓝之狱成为朱元璋清算这些功臣的大好时机,无论胡惟庸、蓝玉是否真的谋反,但如此大规模的株连显然是朱元璋有意为之的。朱元璋不仅将相权和兵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还将他心怀疑虑的开国功臣们一网打尽,可说是最大的得益者。

关于朱元璋连兴大案的原因,目前学界尚无定论。比较通行的说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观点认为,胡、蓝等人居功自傲,目无法纪,并觊觎天子宝座,所以遭致杀身之祸;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保证朱明王朝长治久安,而故意找寻藉口,大兴狱案,以达到铲除功臣的目的。那么,真相究竟如何呢?

胡惟庸案的主角胡惟庸,凤阳府定远县人。早年随朱元璋起兵,颇受宠信。在同乡李善长的提携下,升至中书省参知政事,不久为中书省左丞,以后又拜右丞相,继而为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胡惟庸并无多少才干,但阿谀奉承、欺上瞒下倒很有一套。《明史》中记载说:&ldo;帝以(胡)惟庸为才,宠任之,惟庸亦自励,尝以曲谨当上意,宠遇日盛。独相数岁,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匿不以闻。四方躁进之徒,及功臣武夫失职者争走其门,馈遗金帛名马玩好,不可胜数。&rdo;随着权势的不断增大,胡惟庸也日益骄横跋扈,专断独行,使相权与皇权的冲突日益激化。朱元璋从元末&ldo;宰相专权&rdo;、&ldo;尾大不掉&rdo;的教训中,认识到朝臣权力过大,会导致大权旁落,甚至皇权不保,心中早存&ldo;除之而后快&rdo;的想法。

胡惟庸在朱元璋身边这么多年对此当然有所觉察,在暗中已开始做准备。双方的矛盾因一个偶发的事件而激化。据史书上的记载,一次,胡惟庸之子乘坐马车在街上一路狂奔,结果坠落于车下,不幸摔死了。胡惟庸怒杀驾车的奴仆。这一下,惹恼了皇帝,朱元蟑怒责胡惟庸,命其偿命。胡惟庸表示愿意以金赏帛给奴仆家属,以作赔偿,但皇帝不允许,坚持要求偿命。胡惟庸十分害怕,知道皇帝真的想对他下手了,与其被动等皇帝来宰杀,不如先下手为强,于是便计划政变。作为朝廷要臣杀死家中一个奴仆,在封建社会并不是大不了的事情,但朱元璋偏要插手此事,还不允许胡惟庸用钱财来了结此事,胡认为这是朱元璋故意要将他置于死地,所以只得铤而走险,起而谋反。但事发之前,其同党涂节见无成功的希望,向朱元璋告发了此事,朱元璋大怒,洪武十三年,以&ldo;擅权植党&rdo;、&ldo;枉法诬贤&rdo;、&ldo;蠹害政治&rdo;等罪名,将胡惟庸处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