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叫他借三十万,他拿得出吗?&rdo;
&ldo;我想他拿得出。&rdo;
&ldo;好吧,试试看吧。&rdo;张之洞说,&ldo;现在只剩下这条路了。&rdo;
&ldo;还有一条路可走。&rdo;王之春颇有成竹地说,&ldo;官银私银之外,尚有洋银可借。&rdo;
&ldo;啊,是的,你提醒了我。&rdo;张之洞的心情开朗起来。&ldo;马丕瑶、盛宣怀那里若借不到的话,我们就向香港汇丰银行去借。只是湖北的关税收入不如广东,担保的条件不硬。&rdo;
&ldo;我们握有一个很硬的条件呀!&rdo;
张之洞一喜:&ldo;你说的是什么?&rdo;
&ldo;香帅,&rdo;王之春的双眼里闪着亮光,&ldo;我们可以拿今后炼出的钢铁来担保哇!&rdo;
&ldo;爵堂,你真有办法。&rdo;
张之洞拍了拍王之春的肩膀快乐地笑了起来,心想:这人心眼儿真是活络得很,可惜,两湖这样能办事的官员太少了!
没有多久,马丕瑶回了亲笔函:&ldo;十五万借款单理应遵命照办,只是广西实在贫困不堪,千方百计,才只凑出九万两,剩下六万两当再过两个月筹措。敬希宽谅。&rdo;
张之洞知马丕瑶是个实诚君子,便回函说有九万已很感激了,广西穷困,剩下的六万不必费神了。
至于王之春推荐的借主,其为人则远比马丕瑶要复杂得多。住在天津的盛宣怀,此时已升任天津海关道兼津海关监督和中国电报总局督办,轮船招商局督办,集中国最肥的官缺和最赚钱的洋务企业头目于一身。他上得李鸿章的宠信,下靠包括郑观应在内一批人才的襄助,精明强干,长袖善舞,把个亦官亦商的事业做得轰轰烈烈红红火火。若论个人资财而言,说他富甲天下并不过分。早在二十多年前他便看中了湖北的煤铁,知道那都是能发大财的好东西。那年专程去上海拜访赴任途中的张之洞,便是冲着那些黑金子的,若张之洞同意,让他来办更好,即使不同意也给张之洞备一个案。所以当后来张之洞谢绝了他的要求后,他并不后悔此行。这几年来,他一直以极大的兴趣关注着龟山脚下的那座铁厂,不止一次地感叹张之洞的见识和魄力不仅远在一般平庸督抚之上,而且骎骎然直追李鸿章。张之洞比李鸿章年轻二十多岁,如此看来,执明的督抚牛耳,领将来政坛风骚的,岂不正是这颗冉冉而升的新星么?盛宣怀多么想和张之洞拉近关系,可张之洞不像李鸿章,清高而自负,难以靠拢。
去年郑观应陪同张謇从武汉回到上海后,又到天津去了一次,向盛宣怀谈起了铁厂的状况。这位《盛世危言》的作者眼光比世人尖利高远,如同他能从常人眼里的盛世背后看出潜在的巨大危机一样,他也看出了表面风光的铁厂背后存在的许多弊端:衙门作派,无人真正负责,人浮于事,铺张浪费严重,技术工匠缺乏,管理涣散,整个铁厂好比一只蒙着虎皮而没有血肉的假老虎。郑观应预料这个铁厂很难办得成功,今后不是负债累累,便是中途夭折,难有别的好出路。盛宣怀尽管没有亲自去看,但他相信郑观应的分析不错。这正中了他的预见。盛宣怀办了二十多年的洋务,也与许多外国企业家有深交,积自己的经验和别人的研究,他清醒地认识到,洋务这个从洋人那里传过来的玩意儿,只能按洋人那套办法去做;若只知从洋人那里移来机器和技术,而不把洋人成功的管理措施移过来,所谓的洋务便徒有外壳而没有内质,徒有皮毛而没有灵魂。张之洞把铁厂办成今日这个样子,恰恰是因为他不懂这个道理而沿用官场一套的缘故。
当然,铁厂尚未建成投产,存在的这些弊病目前还不至于形成大的障碍,也只有郑观应这样的人才看得出。正在兴头上的张之洞可能根本发现不了,即使看出些,估计他也不会太重视。有一次他跟李鸿章略微说了说。李鸿章冷笑道,张香涛那人一贯大言欺世,他办铁厂,炼不炼得出钢铁是次要的,他图的是虚名。
盛宣怀知道李、张二人成见甚深,李鸿章说的是挖苦话。铁厂即便今后办不成功,但张之洞本人的气魄还是可嘉的。盛宣怀对张之洞在湖北办的洋务局厂仍投人很大的关注。
现在这位号称理财能手的湖广总督因银钱的困窘,来向他借钱了。通常人面对借钱的事都头痛,盛宣怀对张之洞的借钱却是高兴得很。这主要还不是因为张之洞日后会取代李鸿章而预为张本,而是因为他看准汉阳铁厂不管是成是败,都会是一个巨大的存在。他乐意插手其间。
接到张之洞的借款信函,他的第一个反应是干脆送他三十万两,不要还了。但转念又想,是不是太巴结了,李鸿章知道后又会怎样看待自己呢?如此赠送好比捐款,自己不成了慈善家吗?四海之内,盼望捐款的人千千万万,你今后如何应付?要不,不要张之洞的利息?想想也觉得不妥,无息贷款在国外是用来扶助贫穷,建铁厂并不属于此类。最后盛宣怀决定按票号利息的一半借三十万银子给湖北。这是属于低息贷款的范畴,彼此之间既显示友好又不至于伤自尊心。
张之洞接到盛宣怀的信后,果然大为高兴。
经过两个多月的突击抢建,两个主要厂:炼生铁厂与炼熟铁厂都已初步建好,炼生铁厂已安装好购自比利时的高炉两座,炼熟铁厂也已装好购自英国的搅炼炉一组四座。其他如机器厂、鱼片钩钉厂、造铁货厂、轧钢轨厂已经基本建成,烟囱已高高地竖起八座,大冶的铁矿石、马鞍山的煤也在工厂空坪上堆起了六座小山。又配备大小斗车四十五辆,各种料车大平板车四十辆,还有载重吊车四辆。张之洞每隔八九天要亲自来铁厂视察一次,对工厂的进度很满意。每次来他都要赞扬蔡锡勇一番,鼓励他再接再厉。蔡锡勇虽有一肚皮不合时宜的话,面对着热情似火的总督,只得把它藏在肚里不说出来。看看离预定日期只有一个月了,蔡锡勇实在忍不住要说话了,因为面临的许多难题非得要总督本人才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