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张之洞的十三个儿子结局 > 第230章(第1页)

第230章(第1页)

海军衙门成立后发出的第一道公文,便是要各省捐款共襄海军大业。张之洞有言在先,不便食言,便带头捐款三十万,但其他各省并不踊跃。此时,清漪园已由慈禧亲赐颐和园之名,在内务府大臣恩良的掌管下,大张旗鼓地开工了。奕譞对恩良说,光绪十五年元旦皇帝亲政,颐和园务必要在光绪十四年秋天完工,以便太后归政后住到园子里颐养天年。太后有个舒心的地方住,皇帝才能安心治政。恩良领了这道旨意,加紧督办园工也便有了更充足的理由。

就这样,中国近代史上最有名的两大工程‐‐海军和园工便搅在一起了。于是,一桩桩关于海军和园工之间经费模糊不清的传闻,便由京师传到广州,传到各省,令张之洞和所有关心海防的封疆大吏们愤懑焦虑,忧心忡忡。

受命海军会办大臣之初,李鸿章很有一番壮志。自从同治九年以来到今天,李鸿章在直隶总督的位置一坐二十个年头,成为有清以来督抚任期最长的封疆大吏。直隶为京师所在之地,

向为全国疆吏之首。因而实际上,李鸿章做了二十年的督抚领袖。以淮军起家的李鸿章既深知兵权于人臣之重要,也深知军事于一国之重要,作为担负国家对外防务重责的大臣,在塞防与海防之辩中,鉴于西洋诸国多以船炮强行攻破国门和东洋日本日渐崛起的局面,李鸿章认为海防重于塞防,主张大力加强沿海防务。直隶所属的渤海湾有被英法联军野蛮闯入的惨痛教训,故而李鸿章对北洋水师十分重视。沈葆桢任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时候,曾提出一个每年各省协济海防四百万的计划,他生前未及看到此计划的实施。前年曾国荃出任两江总督,在李鸿章和曾国荃的强烈要求下,此计划开始实行。北洋历来重于南洋,南洋又重于福建,故这四百万银子,北洋占了一半,南洋又从剩下的一半中提取三分之二,其余的则归于福建。李鸿章又从直隶藩库中挤出一些银子来,连同这二百万一起都投入了北洋水师。他向西洋订购铁舰,又高薪聘请洋人做海军军官和技师。他一心想把北洋水师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军,但苦于银钱短缺,眼睁睁看到德国、英国造出了时速更快、战斗力更强的军舰,但北洋却无力购买,只得望洋兴叹。

现在好了,太后同意办海军衙门,可以借此大好机会,多要点银子为外海水师,尤其为北洋水师多置些装备。李鸿章把他的北洋水师中的中外舰长技师们召来,花了七八天时间拟就一份详细计划,其中包括购买最新铁舰十五艘、钢炮三百座、炮弹六千发,聘请洋技师一百名,修筑炮台十座,在大沽建渤海水师学堂等内容,共需白银五千万两。

醇王看了这个计划后,连声叫好。他想,让李鸿章去努力办,一旦办成,中国海军便是世上最强大的海军,本王便是世上最有力量的海军大臣。有这样一支海军掌握自己的手里,还怕谁敢跟我过不去?

奕譞兴冲冲地将这份计划呈给慈禧。慈禧看后,冷笑一声:&ldo;李鸿章的胃口也太大了,一个单子就五千万,户部一年收多少银子?园工又停了,阎敬铭说户部拿不出一两银子来。你自己瞅着办吧!&rdo;

奕譞碰了这个钉子,头上直冒汗,说出的话都不太连贯了:&ldo;是,是,五千万,拿不出,那就分年办,或者年年办,慢慢办。&rdo;

慈禧见奕譞这个样子,又好气又好笑。她也觉得拿园工和海军比,又会让那些台谏清流做文章有把柄了,于是将语气缓和:&ldo;当然,李鸿章也是好心,急着把海军办好,但国家哪有这多银子呀。你告诉他,一口吃不成个胖子,慢慢来吧。&rdo;

&ldo;是,是!&rdo;

奕譞不敢再多说一句话,急忙退出。他总算把太后的心思摸到了:太后原来并不急于建海军,她心里装着的急务是园子!下午,回到王府的海军大臣,与上午出门相比,十分兴头已去了六七分!

五千万的计划,原封不动地又回到李鸿章的手里,带来的只有一句话:&ldo;朝廷拿不出这多银子,慢慢来吧!&rdo;

会办大臣的壮志也从此消失多半。不久,海军衙门的牌子在一片鞭炮声里,裹着大红绸子高高地悬挂起来。奕譞、奕劻、李鸿章只在开办的那天去过一趟,以后再没有踏过衙门的门槛,三人都说太忙不能多照管,而将衙门日常事务交给两位帮办大臣。帮办大臣之一的曾纪泽此时尚远在英国伦敦做公使,于是堂堂大清帝国海军衙门的一切权力,便落到另外一位帮办大臣善庆的手里。

这位满人都统对此则是欢喜至极:独掌海军衙门,真乃求之不得的大好事。在众人的眼里,海军衙门是朝廷的第一太衙门,这里必定权力大无边际,银子多如海水,能进这里来,是福星高

照,财源滚滚。一时间善庆府门口车水马龙,除开贺喜的巴结的之外,更多的则是投靠的荐举的。从挂牌办事的那一天起,手握实权的善庆便决心把这个朝廷的官署办成他自家的作坊。他的堂兄堂弟侄外甥,一个个联袂而进。他的拜把兄弟、酒肉朋友也后脚接前脚地跟了进来。各大衙门之所荐,三朋四友之所举,凡他认为将会对自己有利的人员也逐个儿安插。几个月过后,海军衙门正事没办成一桩,近百号人员却已全满了。这些人三成有二成是善庆的沾亲带故,清一色的纨绔子弟、游手哥儿,没有一个人识外情懂洋务。自然有人看不惯,闲言杂语也便随之而起,间或也有几句传到慈禧的耳朵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