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南怀瑾中庸讲录 > 第46章(第1页)

第46章(第1页)

然后,经过上面博学、审问、慎思、明辨以后,确定了真理‐‐笃行之。就是依此来修行,依一个方法来做,才能够达到诚的境界,诚的境界是&ldo;不勉而中,不思而得&rdo;。所以下面要极力鼓励学问,学问就是才能的养成。诚的境界是德业的养成、内圣道德的养成。有德无才能,照样不能做事。假使一个人非常聪明、有才能,没有内养的德性是不能用的,连他自己都靠不住啊!所以才学、知识越高的人越不可靠,因为他没有一个东西,&ldo;不诚无物&rdo;,中心没有个东西。中心有了这个东西、有这个学问,就对了。

所以下面是鼓励求学的重要:&ldo;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rdo;有些知识我们所不能到达的,天下事有其事我们不明其理,那是自己知识不够,这个理在哪里找不出来,那是知识不够。譬如我们做一个电气的东西,我们做得起来,出了毛病不晓得原因在哪里,这一门的学问没有够。&ldo;学之弗能&rdo;,既然学就要把它学通,学了不通不放手,&ldo;弗措也&rdo;,不要把它停掉。

&ldo;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rdo;就是要研究,要审问,乃至问老师、问同学、问前辈,再不然问书。天下的书是什么?就是比我们早的前一辈人他一生留下来的经验,所以不读书是很可惜,别人活了一辈子的经验,我们不能接受‐‐这个是占便宜的事啊!所以要审问。问之而不知道、还不彻底,不要摆下,要努力地研究。

&ldo;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rdo;他说有些问题是你不去思考它,多去想想就会通了。想不通,你说反正我是个笨蛋、不想了,那永远是不通。非要把它研究通。当然你想得神经的时候是要休息一下,不要再想了。

&ldo;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rdo;就是说,这个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每一个道理、每一个阶层,就是鼓励我们,到某一个阶层,也许看到自己的智慧打不进去了、停顿了。这里有个原则告诉你,人的体能有年龄的限制,体力也有年龄的限制,智慧不一定有年龄的限制。有诚恳的真修养,智慧是越老越开发得厉害,这是很特殊的事情。所以要慎思明辨。

&ldo;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rdo;他说,理论上做到了,用功夫老是不上路‐‐要好好去修行,实行之。那说我实行也没有办法,就摆下了,那你活该!其实你实行没有彻底。真去修行,没有做不到的事。换句话,一路下来说,天下没有做不到的事。

圣人、佛都是人做的,只要你努力去修与学,一定做到的。那么有时候觉得自己很不如人,那么告诉我们一个办法:

&ldo;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rdo;不要看自己笨,不要有自卑感。别人学一下、想一下就懂,我承认笨,我来一百下总会懂吧!他只要一下就懂了,我来一百下。人家一分钟懂,我一百分钟总把它弄懂。&ldo;人十能之&rdo;,像有些人也笨一点,十下、十分钟才懂,我来一千分钟总会懂吧!一千分钟还不懂,一万分钟好不好?不要自馁,不要自卑,不断地努力、学习,总会成功。所以这个道理懂得了,&ldo;虽愚必明&rdo;。纵然是最笨的人,最后是最高明的圣人。纵然是最没有出息、柔弱的人,最后是强人,永远是高人。这是学问与修道。

看了这一节完了,就是告诉我们,不断地努力,内圣之道修养到诚,是根本。外用的学问、才能,任何一种才能,不管你学哲学、科学、宗教、做生意、做官,四个原则、五个步骤不能变‐‐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不能变动,这是外用。有内圣之道,没有外用之学,那只能做个罗汉、自了汉而已!罗汉者,自了汉。有内圣之道,又有外用之学,可以成佛,为圣人。光有学问,而没有内圣之道‐‐普通人,普通一个学问家,不能成就为圣人。必须有内圣而有外用之道、有学问,才能成圣人。这是这一段。

下面翻过来是二十一章,中庸的中心来了:&ldo;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rdo;哈,不晓得讲些什么!那现在用白话一翻,就是&ldo;自诚明,叫做性;自明诚,叫做教。诚就明了,明了就诚了。&rdo;就是白话文。你说是说些什么话?

&ldo;自诚&rdo;,上面晓得什么叫诚:&ldo;不勉而中,不思而得。&rdo;它的方法是怎么样?专一来的,用一个方法择善而固执,一念专精到达了极点,豁然而开悟,这是诚的境界。由诚专一做功夫,乃至你们学打坐的,修静、定,做功夫做到了极点,开悟了,&ldo;自诚明&rdo;,渐修的方法,这就是佛家所谓禅宗讲渐修,叫做&ldo;性&rdo;。

&ldo;自明诚谓之教&rdo;,一闻千悟,一说就开悟了、懂了。懂了以后,不经过定的修持不行。由明白了而转修持到诚,这就是顿悟。

第一句话,&ldo;自诚明,谓之性&rdo;,由渐修而到顿悟。&ldo;自明诚,谓之教&rdo;,由顿悟,悟后起修,就是教。

实际上,修与悟这两个东西,功夫与智慧,两个是一个。&ldo;诚则明矣;明则诚矣。&rdo;功夫到了,智慧自然开;智慧开了,功夫一定到。就是这个话。你看,这个时候佛教没有来哦,什么都没有,这是固有的文化,可见我们的老祖宗对于此道早就通了。&ldo;自诚明,谓之性。&rdo;由诚到明,性地的功夫。&ldo;天命之谓性&rdo;嘛,中庸第一句话。所以,&ldo;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rdo;就是这个反复告诉我们。所以,中庸的中心一个是明,一个是诚。怎么样到明诚呢?就是要去悟它。

&ldo;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rdo;中国文化讲人生的价值,所以刚才讲,我说有许多朋友活了一辈子没有人生观的。妈妈、爸爸生你,你活在世界上做一个什么东西嘛!所以,常常有人说骂人:你是什么东西?我也碰到过人家说:哎,你是什么东西?我说我也不晓得我是什么东西!真不晓得!不晓得你们诸位晓不晓得自己是什么东西?要晓得自己是什么,就晓得人生观,那就&ldo;可以参赞天地之化育,可以与天地参矣。&rdo;你可以跟上帝两个并行,可以跟佛两个并坐。人的价值要到这个境界,就是叫做圣人。实际上做圣人之道,先要做到至诚,修养到了至诚。&ldo;唯天下至诚&rdo;,你到达了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你智慧开了,一通百通。禅宗后来就是这个路线。所以一悟了以后啊,一悟千悟,无所不知。释迦牟尼佛菩提树下走的就是这个路线。

&ldo;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rdo;人性、物性就搞清楚了。所以明心见性,要怎么做到明心见性?没有定力、定力不够不行的,必须要定。定而后得慧,天下之至诚,才能尽其性。所以打坐是修定的一种方法之一,并不是说打坐同禅宗、同悟道、同诚有什么关联;有关联,但是它并不是天经地义的,非走这个路子不可,不一定,也可以明诚。有人不打坐,一下就悟了,悟了以后再修,一样到。二校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