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大元王朝电视剧 > 第7章(第1页)

第7章(第1页)

铁木迭儿踩灭了两都之战的余烬,但帝位的归属问题仍使他心烦意乱。武宗有两子。长子和世依叔侄相继原则本应是仁宗的帝位继承人,却在仁宗逼迫下出京,后来流亡到西北察合台后王领地;次子图帖睦尔在泰定帝死时出居江陵,在燕铁木儿发难当月到达大都。出于&ldo;人心向背之机,间不容发&rdo;的形势,图帖睦尔立即在大都称帝,改元天历,并声称&ldo;谨俟大兄之至,以遂朕固让之心&rdo;。上都克复后,图帖睦尔迫于元仁宗在大德末年&ldo;推奉圣兄,谦居储贰&rdo;的前例,遣使往迎和世。

和世怀着乃父当年同样坚定的信心飘然从察合台封地启程,抵达和林后,便经随行的察合台宗王和漠北诸王、大臣合议,匆匆宣布即大汗位,史称明宗。他忘记了自己的父亲是以阿勒泰山前线统帅身份、藉三万精兵相扈从的强大武力为后盾而取得帝位的,而他本人却只有1800名贴身卫士。和世对此毫不经心,任情举措,结果被迫付出致命的代价。

天历二年(1329)四月,携玉玺北迎和世的燕铁木儿至大汗南下的行帐入觐。和世对他虽然有所封授,却削去了他手中的大部分兵权,同时对与自己一起流亡草原的亲信旧人大加委任。很明显,如果和世临朝,燕铁木儿很难会有君恩独厚的际遇,随和世入朝的新贵必定要分享由他出生入死才争得的胜利成果,甚至将他排挤到权力集团的边缘。他不愿接受这样的命运。而对图帖睦尔来说,一经即位为帝,原先的&ldo;固让之心&rdo;也很快销蚀,处在进退两难的矛盾心情之中。于是,&ldo;武仁授受&rdo;的正剧在第二次排演时变成了一场血淋淋的闹剧。

八月初,和世和图帖睦尔相会于连接大都与上都的驿路之上的旺忽察都行宫(在今河北张北县境)。不满五天,明宗&ldo;暴崩&rdo;。图帖睦尔&ldo;入临哭尽哀&rdo;,而后立即在燕铁木儿簇拥下,拥皇帝宝玺驰还上都,在那里再次匆忙即位,是为文宗。

天历年间连续两次重大变故,使蒙古、色目上层人心离散。忽必烈朝以后,蒙古高层内部的躁动不安,以文宗朝为甚。文宗本人在天历之变中涉嫌太深,所以也不便像泰定帝那样通过&ldo;诛逆&rdo;来收拢人心。这就迫使他完全倒向燕铁木儿,在朝中养成以这个颇具才干的独夫为核心的同气相求的权力小集团。燕铁木儿前后娶宗室女40人,纳泰定帝妃为夫人。文宗甚至把自己的儿子也寄养在他家里。天历年间也是一个气温偏低、自然灾害严重的时期。

由于政治气候和经济环境的限制,文宗临朝的四年,只好专意于追求一种振兴&ldo;文治&rdo;的表面效果。他在皇宫内收藏文物书画、图书宝玩的奎章阁设学士院,搜罗天下名士,聊备问对,入侍燕闲。奎章阁学士们不是治国平天下的君主政治智囊团,不过是一批才识超诣的&ldo;文学之士&rdo;而已。为了&ldo;示治平之永则&rdo;,文宗朝对大量的政府档案进行了系统的整理、编排、删削润色,纂修了一部大规模的官颁政书《经世大典》。

在旺忽察都&ldo;隐亏天伦&rdo;的行迹,给元文宗的心理蒙上了一层终生卸不脱的阴影。至顺三年(1332)夏他死于上都,皇后不顾燕铁木儿的坚请,&ldo;导扬末命,申固让初志&rdo;,执意要把帝位传给和世的儿子。和世长子妥懽帖睦尔当时出居静江(治今广西桂林);次子懿磷质班时年7岁,在京师。燕铁木儿急于立幼,遂拥立懿磷质班即位,史称宁宗。这个小皇帝即位后五十余天病死。燕铁木儿再次建议拥戴文宗之子燕帖古思,仍被文宗后拒绝,不得已乃迎妥懽帖睦尔到京。但迁延数月不得立。恰巧这时燕铁木儿因纵欲过度溺血而死。妥懽帖睦尔才顺利即位。36年后,朱元璋派遣的北伐大军进逼大都,妥懽帖睦尔仓促出逃,翌年因痢疾死于应昌(故址在今内蒙克什克腾旗西达来诺尔附近)。元代流亡政权这时处境狼狈,所以他没有庙号;明政府以其&ldo;知顺天命,退避而去&rdo;,给予他&ldo;顺帝&rdo;的称号。此后作为蒙元王朝的一个继承国家,&ldo;北元&rdo;政权在蒙古草原还存在了很长一个时期。

在它的最后几十年中,元政权的积弱之势日益凸现。元代后期蒙古、色目各族受汉文化影响的程度迅速提高。自1340年代后,高层蒙古、色目官僚集团争论军国大事时所使用的,差不多全是儒家政治的语言,但这种情势似乎反而刺激起统治层内种族认同和种族防范意识的强化。仁、英二朝之后,汉人、南人官僚层中普遍存在的被朝廷疏离的心理状态一直积重难返。顺帝初权臣伯颜要杀张、王、刘、李、赵五姓汉人的臆想虽然虚妄愚蠢至极,但它无形中极严重地销蚀了元王朝君临汉地社会的合法性。顺帝采选宫女的消息在江南民间引起待字闺女争相出嫁的社会骚动,说明一种深刻的社会焦虑和不信任感正在全国弥漫。元顺帝好玩弄权术操纵臣下,导致上层官僚集团的政治意志麻木懈怠。吏治的腐败成为整个官僚系统的通病。经历过那段艰难时世的人评论说:&ldo;及元之将乱,上下诸司,其滥愈甚。&rdo;

至少在顺帝朝前半期,元政府仍然具有动员相当巨大的资源直接干预社会经济的能力,可惜它所从事的两项大规模行动,即变钞和开河,都没有取得预期的积极效果。&ldo;开河变钞祸根源&rdo;成为当时流传最广的一句民谣。至正十一年(1351)发行新纸钞&ldo;至正交钞&rdo;和新钱币&ldo;至正通宝钱&rdo;,用新钞使在民间行用已久的至元宝钞自动贬值。大量发行新币导致&ldo;物价腾踊、价逾十倍&rdo;的通货膨胀,以至所在郡县以物货相易。变钞没有改善国家财政状况,反而使政府信誉和社会金融状况蒙受巨大损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