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战国五大公知 刘勃 > 第8章(第1页)

第8章(第1页)

师弟曹公子慌慌张张地来向禽滑釐禀报,宋城的局势有点失控。有人成群地聚在一起;有人在大街上奔跑;还有百姓企图爬上城楼,观望敌情……禽滑釐不耐烦听他说完,重重一挥手:一律处斩!

一个企图给楚军传递情报的间谍被抓住,理所当然的,这个人将被车裂。禽滑釐却发现,间谍所在地的街坊里正、负责守护街巷的居民和相关部吏对此事竟一无所知,为了提醒城中其他地区提高警惕,这些人也一律死刑……

上述场景,是我根据《墨子号令篇》推想的。这是篇专讲危急关头怎么布置城防工作的文章,或者干脆点说,它就是墨家一份军法性质的文件。

毫无疑问,在按照这份法令打造防御体系的过程里,宋国人被深深地折腾了。而最终结果是,墨子的游说成功了,楚国人并没有来。

我们知道,平民百姓也不是好伺候的。你加大国防投入而侵略并没有发生,他们往往就会相信侵略本来就不会发生。宋国的带路党会说,楚国已经不是当年的野蛮国家了,现在它是友好的,是华夏文明圈的一员,根本不会侵略我们。宋国的爱国愤青会说,楚国是混蛋,但楚国已经没落了,被自己国内那点破事搞得焦头烂额根本无力出击,宋楚之间必有一战,但应该是我们灭他们!总之,这些人一致认为,牺牲和平生活大力搞防御系统,纯属毛病。

所以,他们不让墨子避雨,也许是对墨子有怨气。

另外,我个人的经验是,当年读了《号令》之后,因为打游戏而对墨家产生的浪漫想象也就烟消云散了。当然,这不是说要拿今天的标准谴责墨家残忍不人道,而是必须记住,战争是一件非常残酷的事,墨家作为一个人数不多,背后也没有强有力支持的军事团队,这样高度的警惕和铁一般的纪律,是他们生存的唯一选择。

记住这一点,再理解墨家的其他很多主张,应该就比较容易了。比如说,墨家的招牌观点&ldo;兼爱&rdo;,强调爱无需血缘纽带,爱别人的生命就要像爱自己一样。一同经历过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的战友袍泽,大概是最容易理解和接受这一点的。

以人民的利益为准绳

墨子把自己的书给楚惠王看,后来别人转告墨子,楚王对此书的看法是:&ldo;贱人之所为也。&rdo;

也就是说,墨子这书,是在为社会底层的人说话。

近现代以来,不少学者捧墨子是&ldo;平民思想家&rdo;。对墨子的定位其实和楚王是一致的,只是贬义变成了褒义而已。

墨子确实关心广大人民,他说:

仁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将以为法乎天下,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非乐》)

仁德之人所要做的工作,就是为普天下的人谋福利,为普天下的人除祸患。这应该被看作是普世价值:对人民有利的就实行,对人民不利的就停止。

这话当然很动听,但有一个怎样定义&ldo;利&rdo;的问题。这样的对话我想大家耳熟能详:&ldo;孩子,你听我的,我这是为你好。&rdo;&ldo;求求你,不要为我好了!&rdo;这就是对&ldo;利&rdo;理解不同造成的尴尬。

好在墨子也说了他对利的界定。紧接上面引的那句:

且夫仁者之为天下度也,非为其目之所美,耳之所乐,口之所甘,身体之所安。以此亏夺民衣食之财,仁者弗为也。

仁义的人为天下考虑,而不注重个人享受。为了个人享受而&ldo;亏夺民衣食之财&rdo;,仁义的人不会干这种事情。

结合《墨子》里的其他论述,可以相信,这句话墨子不是随口说的,他对利的理解,就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物质生活。

超出这个范围,他就觉得是多余的。读墨子的书,有时候会想叫他&ldo;墨非子&rdo;(&ldo;非&rdo;是批判的意思),因为多余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所以他不得不老是非来非去:非攻、非乐、非儒、非命……还有节用、节葬也可以叫非侈,天志、明鬼也可以叫非唯物主义。

各种奢侈品是不必要的。衣服能保暖就行,好看多余;食物能填饱肚子就行,好吃多余;房子能遮风挡雨防盗就行,豪华多余;手机能用就行,苹果都多余……其余一切东西,皆可以此类推。再比如说,人,健康就行,长得好看多余‐‐墨子跟帅哥多少是有点仇的‐‐批判社会上不当得利者的时候,他多次把&ldo;面目佼好&rdo;者拿出来说事。

墨子还反对国君纳妾太多。因为这会让人民群众娶不到老婆,也就没法多生孩子(墨子非常关心生孩子的问题)。这本来是个很平常的见解,但有学者借此说,墨子是主张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这就未免太夸张。墨子肯定是比较鄙视女人的,&ldo;疼老婆&rdo;他都觉得不合理。墨家拍儒家的砖,其中有一条就是:父母去世,儒生服丧三年;老婆和大儿子死,儒生也主张服丧三年。这是把老婆、儿子放到和爸妈同等的地位上,为了自己偏爱的人而搞乱了尊卑秩序,真是岂有此理。

墨子又主张薄葬:

衣三领,足以朽肉,棺三寸,足以朽骸,堀穴深不通于泉,流不发泄,则止。死者既葬,生者毋久丧用哀。(《节葬》)

衣服三件,足够使死者肉体朽烂在里面;棺木三寸厚,足够使死者骸骨朽烂在里面。掘墓穴时候,不要挖出地下水来,不至使尸体腐烂的味道散发到空气中,就可以了。死者既已埋葬,活着的人就不要长久地服丧哀悼。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