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说,这就不对了,圣人在位,明察一切,会使天下没有坏风气,哪里还用得着舜用道德去感化他们呢?有这么多麻烦要舜去解决,就证明尧有过失。可见,&ldo;贤舜,则去尧之明察;圣尧,则去舜之德化。&rdo;两者不可并存,这就和无坚不摧的矛和坚不可摧的盾不可能同时存在,道理是一样的。(《难一》)
对于把尧舜吹得神乎其神的儒生,韩非这一砖拍得确实有力。但只要不把尧舜过分神化,则反驳韩非也很容易:尧确实明察,舜也诚然仁厚;世界是复杂的,单一因素不足以解决全部问题,所以才需要尧舜的优势互补。
儒法不两立
所以,人类固然都是坏蛋,但那些可能会分了国君&ldo;势&rdo;的坏蛋,是首先要打击、防范的对象。《韩非子》五十五篇,一条贯穿的主线就是分析如何识别和对付这些坏蛋的。韩非对这些人的分类工作做得特别细,有时近于琐碎。方便起见,我们做一下相反的工作,把这些坏蛋归置归置,可以并成两大类。
春秋战国这五百多年间,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个变革期。到韩非的时代,已经是秦统一前夕,到了变革的收官阶段。
君主操控着大批不满现状、渴望成功的士人,结合成了一个新集团,是这场大变革的胜利者。这个新的官僚体制现在已经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于是面临了蛋糕怎么切的问题。身在体制内而想和君主抢蛋糕的人,构成了第一类坏蛋。
但旧的封建宗法体系虽然明显没落,残余力量也还可观,尤其是对社会心理的影响,恐怕还要更加持久。另外,旧体系崩坏新制度幼弱,又忙着互咬,很多事顾不上,结果社会上自由化泛滥,好多人按照自己的想法过日子,也折腾出不小的动静。这新旧杂陈的形形色色,是第二类大坏蛋。
体制内的坏蛋
第一大类活跃在朝堂之上,后宫之内。包括国君的妈(她希望你永远别长大让她掌权),国君的女人孩子(他们希望你早点死掉自己好升级成太后和新国君),国内得势的大臣(他们希望进一步专权),国内失势的大臣(他们喜欢里通外国),国君宠爱的近臣优伶(他们只希望从你身上捞好处)等等。
由于他们和国君接近,所以都很容易分享、窃取到国君的势。更糟糕的是,这些坏蛋还喜欢彼此串联,互通声气,结成一张庞大的关系网,把君主蒙蔽、束缚在其中。于是产生了韩非最痛恨的一种人物‐‐&ldo;重臣&rdo;。
韩非非常强调,把重臣和贵臣区分开来。
明主之国,有贵臣,无重臣。贵臣者,爵尊而官大也;重臣者,言听而力多者也。明主之国,迁官袭级,官爵受功,故有贵臣。言不度行而有伪,必诛,故无重臣也。(《八说》)
君主和臣下的关系,无非是做交易,&ldo;主卖官爵,臣卖智力&rdo;,臣下用能力来交换君主的爵禄,但也只能是爵禄。爵禄的经营权,也就是刑赏二柄,君主是绝对不能放手的。所谓贵臣,就是拿到很多爵禄的人;所谓重臣,则是拿到爵禄经营权的人,这样的人爵禄倒未必高。‐‐点明这层分别,是韩非的洞见。韩非的时代,贵臣和重臣的区别只算刚萌芽,而之后整部帝制时代的制度史都被这个问题贯穿着。
体制外的坏蛋
韩非子的《六反篇》《八说篇》《五蠹篇》,一篇又一篇,都在强调一点:这个社会的荣辱观出了问题。
因为社会和国家的价值判断不一致,很多被国家视为蠹虫的人却为社会所推崇。
【儒家】
这些人里,首先要批倒批臭的,就是儒家。儒家有几个大毛病。
一是提倡道高于君。
这意味着,在真正的儒生心目中,不管如何鼓吹尊君,君永远都不会是至高无上的,总有些大原则压在君头上,君不能为所欲为。
所谓儒家主张复古,法家则愿意直面当下,其实都是伪命题。儒家想的,也是怎么解决当下的问题,之所以打起复古的旗号,不过是为了压倒当今的统治者,抬出&ldo;先王&rdo;这尊大菩萨而已。韩非早就正确地指出,先王到底是啥样,还不是照着儒生的意图说?
更可恶的是,这些拎不清的儒生们还往往觉得自己才是道的代表,则&ldo;道高于君&rdo;就落实为&ldo;我高于君&rdo;了。所以他们跟君主说话,姿态是相当嚣张的,孟子就是典型。儒家所塑造的古代理想大臣(关龙逄、王子比干之类)往往会‐‐
皆疾争强谏以胜其君。言听事行,则如师徒之势。一言而不听,一事则不行,则陵其主以语,待之以其身,虽死家破,要领不属,手足异处,不难为也。如此臣者,先古圣王皆不能忍也,当今之时,将安用之?(《说疑》)
用激烈强硬的言辞来压倒君主。我说你就得听,就好像老师教徒弟一样。一句话没听进去,一件事没顺着他来,他们就言语威胁,以死相逼。砍头腰斩,剁手断脚,他们根本不在乎。用这种人,君主不是给自己添堵吗?
二是认为家高于国。
宗族作为一种当时非常强大的社会组织,对君主权力的运用,一直是一种很大的妨害。即使大宗族已经被拆分成了小家庭,私人感情的存在仍然不利于你全心全意地为国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