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原来宋词可以这样读 聚合中文网 > 第23章(第1页)

第23章(第1页)

这样的柳色已不止见过一次,那是为别人送行时看到的。隋堤上、曾经见过几次,拂水飘绵送行色。隋堤指汴京附近汴河的堤,因为汴河是隋朝开的,所以称隋堤。“行色”,指行人出发前的景象。柳条“拂水飘绵”如同挥手送别,这四个字锤炼得十分精工,生动地摹画出柳树依依惜别的情态。词人登上高堤眺望故乡,别人的回归触动了自己的乡情。厌倦了京城生活的游子凄惘与忧愁有谁能够理解呢?接着,又将思绪引回到柳树上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古时驿路上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亭是供人休息的地方,也是送别的地方。词人设想,在长亭路上,年复一年,送别时折断的柳条恐怕要超过千尺了。这几句表面看来是爱惜柳树,而深层的涵义却是感叹人间离别的频繁。

“寻”是寻思、追忆、回想的意思。“踪迹”指往事而言。当船即将离开还没有开的时候,词人忙着和友人告别。而当船启程之后,周围都安静了下来,自己的心也闲了下来,就很自然地要回忆京华的往事。“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意思是:想当初在寒食节前的一个晚上,情人为他送别。在送别的宴席上烛光闪烁,伴着哀伤的乐曲饮酒。这里的“又”字是说从那次的离别宴会以后词人已不止一次的回忆,如今坐在船上又一次回想到那时的情景。“梨花榆火催寒食”写明那次饯别的时间。寒食节在清明的前一天,旧时的风俗是,寒食这天禁火,节后另取新火。“催寒食”的“催”字正是岁月匆匆之感。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这四句是词人自己从船上回望岸边的所见所感。风顺船疾,行人本来应该高兴才是,词里却用一个“愁”字,这是因为有人让他留恋着。回头望去,那人已远在天边,只见一个模糊难辨的的身影。“望人在天北”五字,包含着无限的怅惘与凄惋。

写完乍别之际的情景,接写渐远以后的心情。“凄恻,恨堆积!”“恨”在这里是遗憾的意思。船愈行愈远,遗憾也就愈重,一层一层堆积在心上难以排遣,也不想排遣。“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从词的开头“柳阴直”来看,启程在中午,而这时已到傍晚。“渐”字也表明已经过了一段时间,不是刚刚分别时的情形了。这时望中之人早已不见,所见只有沿途风光。大河有小口旁通叫浦,别浦也就是水流分支的地方,那里水波回旋。“津堠”是渡口附近的守望所。因为已是傍晚,所以渡口冷冷清清的,只有守望所孤零零地立在那里。景物与词人的心情正相吻合。再加上斜阳冉冉西下,春色一望无边,空阔的背景越发衬出自身的孤单。他不禁又想起往事:“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月榭之中,露桥之上,度过的那些夜晚,都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宛如梦境似的,浮现在词人的眼前。想到这里,不知不觉地滴下了泪水。“暗滴”是背着人独自滴泪,自己的心事和感情别人是无法理解地,也不愿意让别人知道,只好暗自悲伤。

此词在构思和章法布局上颇具匠心。全词由实入虚,实虚不断转换。开篇写景,由堤上柳引出对往昔送别的回忆和久离京师的感受,又由回忆和久客淹留之感折回到目前的离席;由离席再生发开拓出去,为行者设想别后的愁思,又由行者的设想到现实中自己的别后之思;最后,又由现实引发出对昔日相聚时的回忆。未别之时,回忆离别之苦;己别之后,则又回忆相聚时的欢乐,而诗人的久客淹留之感,伤离恨别之情,完全在这种回旋往复的描叙中展示出来。

隋堤柳树皆姓杨

隋朝大业元年开凿的通济渠,西起洛阳,东段从荥阳至开封,折入皖、苏,贯通邗沟,直达扬州,是隋炀帝所开凿的运河中最重要的一段。运河两岸的大堤因此被称为隋堤。关于隋堤杨柳,笔记野史中还有这样一则故事。

运河修好之后,隋炀帝沿运河南巡。他乘坐豪华的龙舟,身后是500多只随侍的龙舟,还有上万只杂船紧随其后,浩浩荡荡,向江都进发。此时正值初夏,天气渐热,隋堤上拉纤的羊群和千名殿脚女,不一会儿就气喘吁吁,香汗淋淋。怜香惜玉的隋炀帝与左右的大臣商量办法,翰林院学士虞世基呈上对策:在堤岸遍种垂柳,清荫交映,一可为殿脚女遮阳,二能加固新筑的河堤,其三摘下柳叶还可喂饲拉纤的羊群,一举数得,岂不大妙!隋炀帝大喜,随即传旨隋堤岸边的郡县连夜赶种柳树,每种一棵,赏绢一匹。短短几天时间,官员、百姓蜂拥而至,将周边的柳树都移栽于河堤两岸。好大喜功、善做政治秀的隋炀帝,又率群臣登岸,要亲手种植一株柳树,以为垂范,并作为君民同乐的见证。

隋炀帝刚刚选了一棵柳树要用手去移,手还未曾触及树干,早有几个宫人移了过来,又挖坑栽了下去。炀帝只用手在柳树上摸了几下,就当做是他种的了;群臣与百姓,随即齐呼万岁。大臣们也依次各种了一棵。围观的百姓欢呼雀跃,还编出了一首民谣:“栽柳树,大家来。又好遮荫,又好当柴。天子自栽,百姓同栽。”隋炀帝听后满心欢喜,赏给栽树的百姓许多钱。

隋炀帝回到龙舟上,看着这隋堤上人造的漫天青幔,忽然又想起秦始皇封禅泰山,御封五株为他遮风挡雨的大松树为“五大夫松”的典故。他立即提议,要给遮蔽日色的隋堤柳树封赏,说:“朕今就赐它御姓,姓了杨罢。”叫近侍取来纸笔,御书“杨柳”两个大字,令左右挂在树上,以为旌奖;还传旨众人,以后都要叫它杨柳,不许单叫柳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