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忍”点明的背景是登高临远,说是“不忍”,则又多了一番曲折、多了一番情致。至此,全是以写景为主,将情寓于景中。但下片的妙处则在于词人善于推已及人,本是自己登高远眺,却偏又想到故园闺中的人,应该也是登楼望远,盼望游子归来。“误几回”三字更是显得灵动。
结尾处是点睛之笔。“倚阑干”,与“对”,与“当楼”,与“登高临远”,与“望”,与“叹”,与“想”,都是相关联的,交相辉映。词中登高远眺所见的景物,皆为“倚闺”时所看到的;思归之情又是从“凝愁”中生发出来的;而“争知我”三个字则化实为虚,使思归的苦愁,怀人的感情表达得更为曲折动人。
这首词章法严谨,结构细密,将写景与抒情融为一体,以铺叙见长。词中思乡怀人的意绪,表露无遗。而白描的手法,再加上通俗的语言,将这复杂的意绪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首词以望乡为主旨,通篇贯串一个“望”字,词人的羁旅之愁,飘泊之恨,全都从一个“望”字中透出。这首传颂千古的名作,融写景、抒情为一体,通过描写羁旅行役的痛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语言浅近而感情深挚。是柳永同类作品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首,苏东坡评价其中的佳句“不减唐人高处”。
宋代的流行歌手——柳永
南宋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记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由此可以想象柳永的词作在当时流传之广。
柳永(公元987~1053年),原名柳三变,字耆卿,崇安人。柳永也像封建时代的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把科举考试作为自己人生的第一要务,哪知他的仕途却充满了坎坷。他于1017年赴京赶考,没有考上。他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等了五年,第二次参加科考又没考上。他便写了一首《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志。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晌。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很明显这是一首发牢骚的词,说的是我没考上有什幺关系呢?只要我有才,也一样会被社会承认,我是一个没有穿官服的官。要那些浮名有什幺用呢?还不如抛弃它,把酒高歌。柳永正是用他那美丽的词句和优美的音律却征服了所有的歌迷(词在当时是配上音乐来唱的),在所有官家和民间的歌舞晚会上都能听到他的作品,最后还传到了宫里。当时的皇帝宋仁宗听到这首词大为恼火。又过了三年,柳永再次参加科举考试,终于以他出众的才华脱颖而出。但是当皇榜的名单送到皇帝那里圈点的时候,宋仁宗看到了柳永的名字,想起了他那首《鹤冲天》,就在旁边批道:“且去浅斟低吟,何要浮名?”把他的名字勾掉了。皇上轻轻的一笔,彻底把柳永推到市民堆里去了。柳永只好自我解嘲说:“我是奉旨填词。”从此他终日流连于歌馆妓楼,瓦肆勾栏,他的文学才华和艺术天赋与这里喧闹的生活气息、优美的丝竹管弦、多情婀娜的女子产生了共鸣。仕途上的失意并没有妨碍他艺术上的创造,可以说,正是这种失意造就了独特的词人柳永,造就了独特的“俚俗词派”。
柳永浪迹于歌楼妓馆,以卖词为生,这样生活了十七年。然而就是这十七年,成就了他日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盛名。十七年后,在柳永47岁那年,他将名字改成了柳永方才考中进士,做了几任小官。对柳永而言,很难说他的经历是幸运的还是不幸的。然而,对于中国文学尤其是宋词来说,这段“奉旨填词”的遭遇却绝对是大幸。
和“时势造就英雄”一样,如果柳永没有那样的境遇,也就没有柳词的传诵千古。他的遭遇为他提供了一个接近和了解下层人民的机会,为他反映人民疾苦的词作注入了生命和活力。柳永是北宋第一位专业词人,他精通音律,尤其熟悉歌妓们演唱的民间乐曲,加之他长年往来于秦楼楚馆,流连于教坊歌台,受到了乐工、歌妓的影响,才得以创造出以白描见长,铺叙点染,状抒情致的柳体词。与皇帝贵族相比,柳永是仁爱的。他的词对聪明多慧而又不幸的歌妓深表同情,写出了她们对正常人生活的想往,对真挚爱情的追求,因此柳永受到了她们的爱恋和尊重。
柳永历经宋真宗、仁宗两朝四次大考才中了进士,这四次大考共取士916人,其中多数人都顺顺利利地当了官,有的或许还很显赫,但他们早已被历史忘得干干净净,然而柳永却至今还享有殊荣。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第三章玉殒香未消
月婵娟,情缠绵
《绿头鸭?咏月》——晁元礼
晚云收,淡天一片琉璃。烂银盘、来从海底,皓色千里澄辉。莹无尘、素娥淡伫,静可数、丹桂参差。玉露初零,金风未凛,一年无似此佳时。露坐久、疏萤时度,乌鹊正南飞。瑶台冷,阑干凭暖,欲下迟迟。
念佳人、音尘别后,对此应解相思。最关情、漏声正永,暗断肠、花阴偷移。料得来宵,清光未减,阴晴天气又争知。共凝恋、如今别后,还是隔年期。人强健,清尊素影,长愿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