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太子爷背酒壶也是大,荣耀啊(这两个字,没法一起连打,我很伤),但是一细想,我的妈呀,太子有一千个人专门背酒壶,太吓人了,那不是下酒的时候得一口吞掉一头牛。想到这儿,小二也没敢说出来,说不定这些消息是禁止外传的。
别看众人都是天子脚下应天府的人,但是为何众人都迅速接纳了方天定以及魏国?
这其实是一个心理学中很常见的现象。举个例子,两个流氓打架,但是两个流氓打架都没有伤害到周边的人。然后一个是众人经常看到的人,一起和众人玩过,一个是没见过的但是听说过的恶名远扬的人。
这两个人打起来了,乡里乡亲不一定会帮谁,但是肯定要声援一下自己认识的哪一个。
虽然两个人都臭名昭著,但是其中一个是&ldo;自己人&rdo;。何况魏国现在还没有什么难听的名声,而且太子爷现在正在救灾,不顾自己的危险斩杀白龙。就这样,黑蛟龙,变成了白龙,越穿越玄乎。
但是眼尖的人还是看到方天定走了,根本没有回头。难道白龙死了?
没让众人多等。下游转弯处的冰块已经游走了一些了,只是众人还没看到毕竟众人关心的都是方天定这边。
那八卦阵,其实就是方天定叫沈泽买的盐。盐可以化雪是为了增加凝结核,和人工降雨原理原理差不多,打到空中的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干冰融化时吸热可以降低温度增大乌云中水蒸气的过饱和度,另外一个作用就是提供凝结核,使水蒸气变成雨滴。
另外就是锅炉,里面一般都放置一些瓷片,提供凝结核,如果没有这些瓷片,锅炉里面的水温度非常高也不会变成气泡散热,水温可能远远高于100度,最终造成爆炸。
如果没有撒盐,环境温度即使在高于0度也很不容易融化,撒盐后,提供了凝结核,温度稍微高于0度就开始融化,另外盐水溶液熔点一般都低于0度,两者原因综合一块导致了撒盐更容易化雪。
当然,这样的理论,方天定还记得个屁,高中地理物理学的东西,基本忘得差不多了,只是这结论总还是记得。撒盐可以化冰雪。
所以方天定先吧盐洒在冰面上形成了一个八卦阵。看似是八卦阵,其实是提供爆破着力点。就算是爆破,整版一块也不好弄。
所以先让盐弄出一条条纹路出来。
然后就是铁柱了。本来方天定想,黑火药爆冰面需要将近一吨。但是自己因为没有材料,还没有造出黑火药,只能用普通的改良火药,这东西威力比炸药小得多。所以需要紧压来给压力。所以铁柱中间才会有隔层。加之数量多,十个大铁桶用了将近八吨火药。
但是铁柱太厚了,万一炸不开呢?所以方天定让人在上面打小眼,也是爆破着力点,一开始炸,顺着小眼,就会猛然爆开。
不要以为这样炸不开。举两个例子,方天定小的时候把八颗炮竹捆在一起,垫在一个条石下,点燃之后,条石被炸起了一尺高。要知道那块条石需要三个成年人抬。
第二个例子,有个小孩儿把一刻炮竹丢尽了下水道井盖。然后井盖被炸飞了五米多高。
爆炸发生时,越是填的紧密,爆炸越是厉害。所以炮竹最下面才会填满一层水泥或者黄泥巴。其实这东西不是爆炸物,是辅助爆炸的。
冰面真的很结实很不好爆破。二战时候,德军追击苏联坦克,一队坦克直接开上了结冰的北冰洋。平时能炸毁一座桥梁一栋楼房的炸弹空投下来之后,只在冰面上炸出了一点点的痕迹,连个坑都没炸出来。
俗话说的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汴河水,在遭遇两次寒潮之后终于河面慢慢的结冰了,结冰一开始冰是不会下沉的,一直在河面,上游的水下来之后流淌在冰面,再次冻结,再次冻结,越积越多,加上这个小河湾,卡住了往下游流的冰,然后堵在这儿,又是一个寒冷的夜晚之后,冻成了一块,冰封了两岸。
上游河岸承受的水压越来越大,所以决口了。
如此冰面厚的地方已经超过了一米多,浅的地方都有五六十厘米厚。
所以方天定再找人在八卦阵中间的阴阳鱼眼上打了几个洞,然后把铁柱放了进去。
为了防止沁水,以及增加爆炸威力,铁柱中填火药的时候,垫了一层牛皮在四周。最坚韧的整块牛皮是最好的选择。
宋庭的法律中,是不准私自宰杀牲口的,所以这些牛也是现买现杀的,肉权当给将士们补一补了。
做好一切准备只有,方天定让人在冰面上凿开一个小道道,放上封成条的羊皮,然后铺上火药,方天定举枪之时,对边的沈刚就点燃了火药,然后撒丫子跑,然后换成骑马跑。
开玩笑,太子说炸到是要死人的,不跑快一点儿行么?
方天定斜划一枪转身走的时候,引线道上的火药刚好爆炸。轰隆一声,天地变色。
硝烟的味道弥漫开来。那冰道上的冰块解体越来越快,在众人的注视下,汴河竟然通了!
虽然还有些大块冰块不动,或者黏在岸边。但是河中已经疏通了小半。
上游不算冷的水终于通过了,慢慢的,在这些不算冷的水的沁泡下,其他冰块也将碎裂。
这个办法治标不治本,方天定下令在何中央的冰流干净之后,开始清理河道的兵,然后将这个河湾的内侧,扩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