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青玉明白了她的托付,想了想并非难事,立时道:&ldo;驸马放心,只要这世上有我程青玉,便有人照拂这位冯老翁!&rdo;
冯素贞心头一暖,长身谢道:&ldo;姑娘高义,冯某不胜感激。&rdo;
程青玉后退一步避开了她行的礼,仍是忍不住问道:&ldo;驸马此去孤身一人,可需我等相帮?&rdo;
冯素贞缓缓直起身子,若有所思地望着东方渐渐泛起的白,轻声道:&ldo;不必……我要去,全了我的因果。&rdo;
作者有话要说:
最近码字总是听牡丹亭外,陈升的嗓子不是所有人都听得惯,还被下架了,我只好四处找别人的翻唱听。
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
这句是黄梅戏的原句,两句话,一个因,一个果,因果之间联系得令人咋舌。&ldo;谁料&rdo;两字是挺有分量的两个字,道尽了人生的不可预知性,意味着刺激随时会到来,意味着后果可能并不如所预想的那般容易消化,你本是为了救情郎,怎么就成了状元郎呢?
少年时候,总是能够慷慨激昂地说出虽千万人吾往矣,等到知事后,才知道说出这样一句话,有多么不容易。
写歌的人断了魂,听歌的人最无情。
第32章第三十二章用心如日月,长夜有余悲
怀来驿上房之中,贴着各式各样的纸条,俱是几日来王直楠为九门提督东方胜所挑选的诗词佳句,饮馔起卧处理公文俱是在其间。在这些情意绵绵的诗句的潜移默化之下,东方胜这个自幼不甚读书的纨绔竟也能开口吟诵几句诗文了。
初时,东方胜颇有些自得,但此刻,他已全然将这欣喜抛在脑后了。
冯素贞自七日前进了城,便再未在人前现过身。
外间一人匆匆进了屋来:&ldo;‐‐小侯爷!&rdo;侯府出身的昭信校尉陈百寿的面色有些难看,&ldo;小侯爷,总算查到了,三日前傍晚去了公主行在的那人是徽帮的。那日,天香公主直接将他留在府中,属下跟了几日,才从他们府里负责采买的……&rdo;
&ldo;徽帮……&rdo;东方胜呢喃一声,&ldo;忆当时……&rdo;他一顿,改口道,&ldo;我记得,五日前的清晨,徽帮退了之前赁的居所,二百一十六个人全都出了城?&rdo;
陈百寿硬着头皮道:&ldo;是。&rdo;
东方胜嚯的站起身,咬牙切齿道:&ldo;彼何人斯!?&rdo;
虽然不知道小侯爷怎么用了这么生涩的问句,陈百寿还是扑通屈膝跪下,涩声答道:&ldo;属下‐‐尚未查明。&rdo;
东方胜狠狠朝案上一拍:&ldo;可恨‐‐此恨绵绵无绝期!&rdo;说完却是一愣,顿时更加着恼,抬手掀翻了面前的桌案,一把扯掉了贴在一旁墙壁上的词句:&ldo;走!&rdo;
他怒气冲冲地冲出房间,撞翻了小心翼翼捧着又一百个佳句过来献宝的王直楠。
冬日渐近,天黑得越来越早了,城南门官张四百无聊赖地打了个呵欠,近来怀来都是出城人多,进城人少,眼下到了这时间,除了几个懒散看门的土丘八,已经半个时辰没见到进出的人了。他起身松了松筋骨,正准备令人落锁,却又看到数丈外有几人小跑着奔了过来。
他道了声衰,还是老老实实留了门,勘察起了路引文书。
查着查着,身后忽然响起了一片哗然,喧闹中,仿佛有人念叨着&ldo;公主&rdo;&ldo;太子&rdo;&ldo;九门提督&rdo;等等词眼。张四不禁心里痒了起来,频频回首向后张望,他手下的几个守门兵也颇为好奇,这一个打岔,几乎没怎么细察就将来人悉数放入城中,见最后一个黑衣的纤瘦黑脸青年进来了,便急急忙忙地锁了门,便跑去瞧热闹了。
有热闹看,怎么少得了天香,尤其是,这热闹正发生在自己家门口。
此刻,她端着一碗热腾腾的猪蹄汤,正从喧闹的门口探头向外张望。
天色将暗,火光熠熠,东方胜一马当先地站在门前,目中似乎要喷出火来:&ldo;张绍民,少废话,将人交出来!&rdo;
门外的张绍民从容笑道:&ldo;此处乃是当今太子行在,提督大人此话何解?要我交什么人?&rdo;
东方胜冷冷一笑:&ldo;本督在此盘桓了月余,对太子殿下相敬如宾主,井水不犯河水,张绍民你少用巧言织落网。我今无所求,只要那个徽州人!将他交给我!&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