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朝清摇摇头,笑道:&ldo;我还是不去了,毕竟无官无职,以前形势所迫也就算了,如今各位大人都已聚集武昌城,也用不着在下献丑了。&rdo;
那大人眼睛一瞪,还要劝说,便被另一位大人赶忙拉走了,&ldo;哎呀快走快走,晚会儿耽误了事儿,相爷可要发脾气了!&rdo;
那人便只好急匆匆地走了,临走还不忘朝方朝清挥挥手,&ldo;方公子,你有空一定来啊。&rdo;
方朝清笑着拱手送别。
第111章直面
方朝清漫步走在熙熙攘攘的街市里。
虽然如今南北并立,人心惶惶,但武昌城却还颇有些热闹景象,除却起初几日的惊慌,一段日子下来,经过崔相的梳理整治,如今的武昌城处处井井有条,完全不像是时刻将要面临战火的模样。
看着这热闹的街景,方朝清眼里才露出一丝笑。
这份热闹,也有他的一份贡献。
当然,那是时局紧迫时的临时上任,如今崔相手下英才备至,自然也就不是那么迫切地需要他了。
也好。
方朝清笑笑,走到一家书铺门前,铺子门口已经摆好了桌椅和纸笔,方朝清跟店里伙计打了招呼,坐在了门口,不一会儿,便有人围了上来。
&ldo;……方先生,这次还是写给我家那大儿,就跟他说,他媳妇儿昨儿生啦,生了个大胖小子,八斤四两呢!他爷给取了个小名儿叫铁头,大名儿留着给他取哪……叫他在外头注意身子,别胡混浪荡,生意做完了就赶紧回来,如今这时局不太平,他媳妇儿天天念叨他……&rdo;
头发花白的老太太碎碎念地说着,方朝清一边含笑听着一边落笔,笔尖如流水在白纸上蜿蜒宕开,一挥而就,流畅自然,写出的字工整又不失流丽,而且极少连笔,十分明了好认。
老太太絮絮叨叨地说完,一看方朝清也停下了笔,探头看了看,顿时笑得满脸褶皱乱颤,小心翼翼地捧起信纸,一个劲儿地夸赞。
&ldo;还是方先生的字儿写地俊!&rdo;
一旁顿时有人笑道:&ldo;大娘,你都不会写字,就知道人家写地好看了?&rdo;
老太太眼睛一瞪:&ldo;老婆子不会写字,老婆子还没长眼啊?&rdo;
立刻有人附和:&ldo;就是就是,方先生字写地好,长眼睛地谁看不出来!&rdo;
先前取笑那人笑着讨饶,还趁机挤到前面,凑到方朝清跟前道:&ldo;方先生你可别听他们胡说,我可没说您字儿写地不好!这不,我家那小子开始上学堂了,我正想在家里挂幅字画儿呢,可自个儿那狗爬字儿实在拿不出手,就找到您这儿了。&rdo;
这话一出,后头的人立刻嚷嚷开了,纷纷起哄让他滚到后面排队去。
男人转身躬身作揖陪笑,&ldo;哎哟各位,今儿个就让我占个先,反正方先生就在这儿又不会跑。&rdo;
其他人也不是真心生气,笑骂了一番,也就不再闹腾了。
方朝清好脾气地等他们都协调好了,又问那男人,知道他是想要些圣人之言挂在家里,好督促孩子上进,于是便写了《劝学》里的句子,&ldo;锲而不舍,金石可镂&rdo;八个字,同样是一挥而就,只是相比起给方才那老妇人写的温情脉脉的家信相比,这八字更加有力,蘸墨饱满,却又并不张扬,正契合了句意里的劝学之意。
男人看了,也是十分满意,数出一个铜板,便美滋滋将那副字拿走了,剩下的人纷纷上前,等着方朝清为他们写。
大半还是给远在外地的亲人写家信,当然也有其他各色各样的,比如让写几句吉祥话儿挂在墙上的、让写孩子老人甚至自个儿名字的、养了牲畜的让写个&ldo;人畜兴旺&rdo;贴在畜棚上的,还要写会过日子的,干脆自带了红纸,让方朝清给写对联儿的……形形色色,不一而足。
方朝清来者不拒,听着他们带着不同祈望的话,感受着他们或欢喜或期待或忐忑或的心情,下笔,一个个地满足了所有人地要求,两手不停,右手写累了便换左手写,两手字都是一样的好看。
不论写什么,一概是一张纸一文钱,多了还打折,不过强强够笔墨的成本罢了,完全不赚钱,这也是他生意这么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直到夕阳西沉,眼看着外头人散了,书铺伙计忙出来招呼:&ldo;方大人,累了吧?来进来歇歇?多亏了您,今儿店里生意也不错呢!&rdo;
方朝清甩甩手腕,一边跟伙计一起将桌椅搬回书铺,一边笑道:&ldo;写几个字而已,累什么。我也是多亏了你们东家,肯借我地方呢。&rdo;
说着,笑了下:&ldo;还有,以后莫要再叫方大人了,就还像以前那样叫我方先生吧。&rdo;
伙计惊讶地瞪了瞪眼,&ldo;诶?可方大人‐‐&rdo;
方朝清摆摆手,笑道:&ldo;我本就不是什么大人,之前不过是人手紧帮了把手。&rdo;
说罢,也没再多说什么,便出去了,那卖字换来的一堆铜板,一个都没有拿走。
伙计还兀自纠结着,心想当时明明是这位方大人带了一群兵把他们这片儿给梳理清楚的,相貌堂堂,一表人才,一看就是出身高贵的大家公子,虽然文弱书生了点儿,却把一群兵带地有模有样,据说还是什么相爷的女婿?
怎么这会儿又本就不是什么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