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日出东方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第37章(第1页)

第37章(第1页)

毛泽东颤着声问了一句:&ot;三军团怎么样?&ot;朱德眨眨眼哽咽一声:&ot;撤出来了。按照你在瑞金复电的意见,把十三军全部投了进去,他们是好样的,在他们和四军的帮助下,三军团已撤到白云山一带。&ot;毛泽东又追问一句:&ot;伤亡情况呢?&ot;朱德咬咬嘴唇道,&ot;总的还没统计上来,估计不下三千。四军、十三军张赤男、欧阳健战死,三军团侯中英被俘,团级干部阵亡人名。&ot;毛泽东没有停留,换了马去了四军、十三军等部进行调查。两天后,他带着满险怒容返回江口前线指挥部,开口说道:&ot;要开会,开中央局扩大会议,检查打赣州的问题。不要回瑞金开,请他们来江口开,听听看看,听听看看这仗是该这么打。&ot;朱德叹口气道:&ot;是该开个会了。这种仗再打几个,我们又该上山了。&ot;王稼祥等了一会儿说道:&ot;开会检讨我同意,参加人员由中央局决定。&ot;3月16日前后,周恩来等后方中央局成员赶到江口参加中央局会议,讨论攻打赣州的经验教训和红军今后的行动方针。

到会的是八个人,会议只把彭德怀一人扩大进来了。

会议的主持人仍然是周恩来。

毛泽东认为,敌强我弱的情况并没有改变。以红军现有的力量,不经过充分的准备就去攻中等以上的城市,结果就如这次攻打赣州。他说,这次攻赣州,至少有以下教训。第一,丧失了发动群众、壮大红军、巩固与扩大苏区的宝贵时间;第二,客观上缓和了陈济棠和蒋介石的矛盾,使我们的处境变坏了,而不是交好了;第三,战略指导上有速决的误判,战役部署也有不少问题。今后的方向,应是敌人力量相对薄弱的区域,向党和群众基础较好、地势有利的赣东北发展,在赣江以东、闽浙沿海以西、长江以南、五岭山脉以北广大地区发展革命战争,建立革命根据地。

赣州久攻不克,失利既成事实。听了毛泽东对战役的分析,都觉得有道理,但他的指导思想又显然不符合中央的方针。怎么办才好?讨论陷入了两难选择的境地。比较折中的意见是:遵照中央的方针向北发展,也要看到红军现在面临的困难。经过一段准备,还可以相机夺取赣江流域的中心城市或较大的城市。

又讨论了好一会儿,作出这样一个决定,在向北发展的方针下,以红一、红五军团组成中路军,以红三军团、红十六军等组成西路军,分别进行作战。

毛泽东表示坚决服从组织决定,同时保留个人意见。&ot;前些日子,我去了五军团和一军团,觉得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譬如五军团整编工作取得成功的经验总结,这对我军将来的发展肯定有帮助。八七会议后,我一直在做军事工作,觉得能为军队再做点什么。我想以临时中央政府主席和中草军委委员身份随中路军行动。我这个请求,请中央局决定。&ot;周恩来率先表示:&ot;毛主席,其实你要随军行动,去就是了,这只会有利于红军的发展。我看这件事可以定下来。你们看呢?&ot;毛泽东解赣州之围的气魄和手法,谁都看见了。实践再一次证明了毛泽东在军事上过人的才华。毛泽东提出随军行动,是为党为军队的利益,动机坦坦荡荡,与会者自然不会反对。

3月18日,中革军委依照苏区中央局的决定发出训令,要求&ot;红军应乘着目前有利于革命发展的时机,积极地向苏区邻近的几个中心城市威胁,广泛地争取群众,推广苏区,以包围几个中心城市,以影响时局,以变动形势,造成许多夺取中心城市的优越条件,而相机夺取之,以开展和迫近革命在湘鄂赣首先胜利的前途。&ot;新的一轮征战又要开始了。

新的一轮冒险计划就要实施了。

奇迹会出现吗?

第九章

‐‐1

毛泽东斗胆犯上,林、聂、罗边斩边奏,中路军北上改东征。漳州大捷,红军缴获小飞机。临时中央指示:公开讨论毛泽东的观点。战事又起,毛主席暂时躲过一场批判。红一方面军恢复建制,好事多磨,毛泽东任总政委要职。

1964年2月间,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的朱德路过闽西,赋了一首感怀诗,诗云,&ot;不听仙人指:寻求武夷巅,越过仙霞岭,早登天台山,赣闽成一片,直到杭州湾。出击求巩固,灭敌在此间。&ot;诗吟成后,朱德在注释中披露:诗第一句以下各句,均是毛泽东当时的正确主张,但这一正确主张未被采纳。

&ot;仙人&ot;毛泽东的主张只是在江口中央局会议上没被采纳。毛泽东既然决定随军行动,当然不愿意放弃实现自己的正确主张。日后,他的一系列极高超的政治谋略艺术,被史家评定为跟王明极左路线作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使王明路线在红军中的影响得到了减弱。

毛泽东严格按照党的组织原则行事,又不放弃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独立思考的一系列操作,才使中国共产党逐渐脚踏实地,逐渐成熟起来的。

1932年3月19日,毛泽东随林彪、聂荣臻的一军团北上宁都集中。一军团的任务是待机在中路向北突破,与彭德怀的三军团挟江而下,夺取中心城市。

头一天,工农红军总政治部训令里,曾出现过这样一段话:&ot;如果认为这次攻赣州是立三路线,那便不了解夺取中心城市的意义,和对中心城市之夺取的过分恐惧。那便是反立三路线为掩盖右倾机会主义,我们应给这个右倾机会主义以致命的打击,尤其是在撤围赣州后反对这种右倾机会主义和失败情绪便成为红军及党内的主要斗争。&ot;毛泽东在行军途中,艰难地做着取舍。训令中这些尖锐的言词都是针对他的,只是没有直呼其名。如果不采取服从的态度,势将遭到更猛烈的批判,甚至于彻底断送自己的政治前途。毛泽东选定了拯救红军的道路。这个选择很有点&ot;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ot;的悲壮。

在一军团,毛泽东的主张贯彻起来比较顺当。这是因为一军团的将领们大都有指挥作战的实践经验,考虑问题更容易与毛泽东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路合拍。林彪、罗荣桓自井冈山时期,就是毛泽东手下的战将;陈奇涵自1930年开始,也到了毛泽东麾下。聂荣臻做过黄埔军校的教官,做过南昌起义的军党代表,参与领导过广州起义,后在广东省委和上海中央做军事工作。来苏区几个月,主要做的也是军事工作。三次反&ot;围剿&ot;战争的经过,他研究过了。这次打赣州,他随军委行动,亲眼看到没有毛主席,三军团之围难解。起用十三军,毛主席的胆识更让他佩服。聂荣臻的这种经历,使他有条件更快更深地认识毛泽东的正确性。江口会议时,毛泽东提议让军以上指挥人员参加,前线高级将领对军事工作本来应该最有发言权。可是,那次会议设计林、聂、罗、陈参加。他们看到了总部的训令,却不清楚上头的情况。听毛泽东当面讲了反对打赣州和提出打抗日旗的理由,才知道训令中&ot;致命打击&ot;的具体所指,也才知道训令中虽然没提打南昌,可这次行动又是冲南昌去的。

对立三路线带来的恶果,他们大都有亲身的体验,所以很自然地谈起了夹江而上的战略方针。赣江流域有敌人十二个师,敌强我弱,&ot;夹江而上&ot;行得通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