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一卒震天下残局怎么破解 > 第2章(第1页)

第2章(第1页)

俺家就是翰林院

干禄,就是吃公家饭;有关干禄的书,相当于今日的干部必读或公务员手册。自隋唐以来,字写得好不好,逐渐成为干不干得到禄的重要因素,因此有了句俗谚叫做&ldo;字是打门锤&rdo;。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伯父颜元孙就专门作了一部《干禄字书》,将每个字的写法分为通、俗、正三体,告诫有志于官者多写正体,不要因字体犯错而砸了公家的铁饭碗。孔乙己自诩知道茴字的四种写法,但不一定知道那种是正体,故此吃不上公家的饭,潦倒一生。

道光年间权臣曹振镛死後被谥为&ldo;文正&rdo;,生前却是个&ldo;字正&rdo;。他在高考中极力推行&ldo;齐整无破体&rdo;的书法,要求考生写字严格遵照以董其昌、赵孟頫二家书法为基础的馆阁体,不问文章写的如何,但看字体入不入格。这种阅卷套路,与他建议道光皇帝看奏摺的方法一脉相承。同时,他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进士们想进翰林院,更须苦练阁体,不然万万过不了&ldo;字正公&rdo;这一关。

说来奇怪,写毛笔字这件事,并非熟就能生巧的。书法发烧友康有为练字五十多年,名碑名帖,揣摩殆尽,却终于只写得出一手&ldo;俗&rdo;字,不得不慨叹:&ldo;吾眼有神,吾腕有鬼&rdo;;最终断绝做书法家的念头,改行做了书法理论家‐‐康氏《广艺舟双楫》是近代著名的书法批评专著。在他之前,另有一个倒霉蛋,也被恶鬼附了手腕,并因此绝了做书法家的念想,不过,这人改行做了书法教育家,而非理论家。此人便是大名鼎鼎的龚自珍。

论才情,论学问,论见识,龚自珍都有资格进翰林院。可是,院长曹字正公偏不关心才学识,他只看你小楷写得好不好。龚自珍却死活也写不好馆阁正体,进不了翰林院,无奈,他只得在部曹一级(相当于今日干部的科级)折腾大半生,不到五十岁便郁郁以终。人一憋闷,总得找个出气的办法,明着斗怎么也斗不过当朝极品,那咱们就想个办法恶心他腻味他;文人手中之笔,未尝不可作匕首、投枪,龚自珍深明此理,乃运笔如刀,模仿颜氏《干禄字书》,写了一本《干禄新书》。《新书》也讲如何写字,且专讲如何写一手翰林必备的&ldo;俗&rdo;字,且可当作教材用来培养&ldo;准翰林&rdo;。《新书》写就,龚自珍便令家中妇女‐‐包括女儿、媳妇、小妾、丫环‐‐全要对着教材练习馆阁体,日有程课,月有考试。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龚家女子竟人人写得一手符合翰林标准的&ldo;俗&rdo;字。

于是,再要听到谁说某翰林如何如何、翰林院又如何如何,龚自珍便满脸不屑,傲然说道:翰林有什么了不起?翰林院又有什么了不起?俺家女人个个都是翰林,俺家就是个翰林院!翰林?翰林院?什么玩意儿,哼!

学问优长

&ldo;我的朋友&rdo;胡适之说:发明一个字的古义,与发现一颗恒星,都是一大功绩。他讲这话,是为了提倡&ldo;整理国故&rdo;,也就是要用西洋科学方法去整合和复兴乾隆、嘉庆时期的一门学问。这门学问号称&ldo;乾嘉朴学&rdo;,即训诂考据之学,也称汉学。与乾嘉朴学不同,还有一种学问,叫性理之学,又称宋学。两种学问,各具深厚广泛的群众基础:俗谓&ldo;村学究&rdo;者,就是汉学的基层代表;俗谓&ldo;道学家&rdo;者,则泛指宋学的粉丝们(fans)。当然,&ldo;道学家&rdo;和&ldo;村学究&rdo;的学问都不怎么样,其学养适足与电视剧中常见的&ldo;马列大妈&rdo;一较短长。

汉学做好扎实的基础研究,宋学发挥性命天道的精妙,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固然是相得益彰的好事。但是,道光以来,汉宋之争势如水火,不单不相与谋,还要鸣鼓而攻,这是为什么呢?症结就在&ldo;学而优则仕&rdo;五个字。学问是学问,做官是做官,本来是两码事,但是,科举制度却风马牛为一体,将二者紧密结合。八股文和试帖诗,自有一套严格的规矩,本不涉及汉、宋学派的异同,但是,考官们却坚守汉、宋藩篱,在考试过程中上下其手,党同伐异。很多考生在考前便在省会、京城住上一段时间,通过宴饮面谈、投稿请教等方式获得有希望成为考官的官吏们的欣赏。正式考试时,试卷上的考生姓名虽被遮住,考官却早已暗示中意的考生,在行文时留下一些印记以利辨认。试卷缴上後,考官阅卷,首先就去找这些留有&ldo;後门&rdo;的试卷,不论诗文写得如何,批了高分再说。

一旦学问成了敲门砖,那么,学问与学问之间,也就有了红黑冷热的差别。派往各省的主考们,若是汉学家,录取的便多是考据派;若是理学家,毫无疑问,望之俨然的岳不群们中举的幾率就大得多。这是地方上的情形。举子们赴京参加会试,高考指挥棒就由皇帝和大学士们操纵,揣摩风尚,投其所好,就成了必做的功课。曹振镛盘踞中央达二十三年之久,他对理学的偏爱必然影响乃至决定考风的走向,于是,汉学爱好者们发现作官的路越走越窄,宋学迷则躬逢盛世,大有作为。

流风所及,身处高位的汉学领袖阮元也遭受打击。他自乾隆末就是副部级干部,此後历任督抚三十馀年。道光十四年某日,君臣闲谈,帝问曹氏:阮元官运如此亨通,何解?曹答:由于。道光觉得这个答案很别致,再问:此话怎讲?答:臣听说他在督署内日日刻书,时刻不忘治学。数语间,汉学研究和不务正业便划上等号,曹氏下黑脚成功。不多久,阮元即被内召,投闲置散,没有了实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