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一卒震天下残局怎么破解 > 第44章(第1页)

第44章(第1页)

请为交待此段对话的背景:明年,闿运将北上,再次会试。闿运之志向甚大,闿运之心性极高,虽有一帮不富则贵的朋友随时可以援手,他却宁愿选择一条堂堂正正的道路:考进士,点翰林,实现作&ldo;帝王师&rdo;的夙愿。只是,他的科举工夫实在平常,欲得一第,难度不小。而此时他已三十九岁,明年再不考上,&ldo;四十曰强而仕&rdo;的理想便将落空。于是,他处身于极为尴尬的境地‐‐名满天下,却没有功名;交纳英豪,却自惭形秽。用他自己的话说,便是&ldo;余正居富贵贫贱之间,所谓出入苦愁者矣&rdo;。明了这层背景,再回味六雲那句话,妙于形容之才,温柔蕴藉之性,一览无遗。

十三年後,六雲弃世。依然&ldo;居富贵贫贱之间&rdo;的闿运再一次感到&ldo;离别&rdo;的巨大悲伤,遂在梦中(据其日记,窃以为托辞耳),许下一愿:余誓与六雲生生世世为夫妇。

史林识小对袁世凯的&ldo;同情之理解&rdo;

&ldo;自民国有史以来,吾尚未见一本、一篇甚或一页对袁(世凯)有正面评价之书。有之,或自不才始也&rdo;;对近代史稍有涉猎的读者不难看出,这句话的句式,乃戏仿谭嗣同的名言:&ldo;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rdo;。这个戏仿者,便是当代史学名家唐德刚先生;而对袁世凯&ldo;正面评价之书&rdo;,便是他写于1998年的《袁氏当国》。

长期以来,有关袁世凯的著作、论文,尤以论述自戊戌变法至洪宪改制之间史事者,幾莫不以全盘否定为宗旨,厉声痛骂袁氏告密(出卖谭嗣同等人)、卖国(接受日本的&ldo;二十一条&rdo;?)、窃国(改制当皇帝)的诸般劣行。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由于史观上的调整及新史料的发现,经杨天石、房德邻、孔祥吉、茅海建等史家&ldo;联名&rdo;&ldo;辩护&rdo;,袁世凯在戊戌政变中犯下告密罪、与日本磋商&ldo;二十一条&rdo;时犯下汉奸罪的指控已被驳回;唐德刚此时犹然自诩己作为&ldo;正面评价&rdo;的开山之作,且此书又题为《袁氏当国》,那么,可以想见,对于袁氏最大一宗罪状‐‐在共和年代突然开倒车、做皇帝,唐德刚此书将会有一番与众不同的阐释。拜读毕,窃谓此书固非人云亦云,然亦非强求立异、刻意翻案者,实在是深具&ldo;同情之理解&rdo;的&ldo;一家之言&rdo;。

所谓&ldo;同情之理解&rdo;,指的是唐德刚在&ldo;读破千卷史书&rdo;後,既已对洪宪登基前後之时局(历史事实)洞若观火,乃能结合自创之中国社会&ldo;转型&rdo;说(历史哲学),用以&ldo;正面评价&rdo;袁世凯及同时诸人乃至那个时代。唐德刚认为,三千年来中国经历过两次&ldo;转型&rdo;。第一次,即&ldo;废封建,立郡县;废井田,开阡陌&rdo;,使中国&ldo;从一个高等群居动物的部落主义(tribalis)转向一个以自由农业生产为主的经济制度;和中央集权,以高度科学化的文官制度为骨干的,天无二日、民无二主的宇宙帝国(universalepire)&rdo;(唐德刚著《晚清七十年》,第37页,岳麓书社版),这次转型肇端于战国时的商鞅变法,完成于汉武帝时的&ldo;盐铁专卖&rdo;,历时二百馀年。第二次,则肇端于辛亥革命,将&ldo;从帝国制度转入一个民主代议制度&rdo;。此一转型,在唐氏看来,虽历时近百年,犹未告成;如舟行三峡间,沿途尽是激漩急湍,凶险万状。然唐氏又坚信,&ldo;不论时间要拖多久&rdo;,此一转型必将完成,因为,这次转型&ldo;是客观存在的,是任何人和事都改变不了的&rdo;(本书第92页,後仅标页码)。袁世凯在民国建立後践踏法律、悍然改制,正是转型期内必然会出现的怪现状之一种,无足诧异;正如此後蒋介石的个人独裁,虽是&ldo;比传统帝制还不如的寡头政治&rdo;,但毕竟是时代的反映,是转型中&ldo;不可或缺的恶政(anecessaryevil)&rdo;(97页)。前途光明,道路曲折;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尚须努力。二语,庶幾为唐氏历史哲学的宗旨,然更可视作他对中国之爱的真情流露。他常常强调,&ldo;历史学家也是人嘛&rdo;,著书立说哪能毫无情感呢。由此,在&ldo;理解&rdo;唐氏的历史哲学之後,我们更易体察到他对人物及其时代的深切&ldo;同情&rdo;。

据其所述,袁世凯之称帝,可概括为:为时所逼,为人所诱。

民国建立,首任总统为孙中山。但是,孙中山以及他的同志都明白,&ldo;袁世凯那时在国民心中的声望,似乎还在孙公之上&rdo;(37页),以当日之混乱局势,舍袁世凯外,实无真正压得住台面的人物。袁世凯&ldo;声望&rdo;之隆,不仅在于他掌握了最精锐的部队‐‐北洋六镇,更得益于他一手操办了清室逊位的大事‐‐唐氏称为&ldo;不流血的宫廷政变&rdo;。以此,民国才能在武昌首义後迅速建立,而全国不致陷入旷日持久的内战,于国于民,袁氏此举功莫大焉。鉴及于此,孙中山只作了45天的临时大总统,便辞职让贤,与参议院诸君一道敦请袁世凯出任总统。但是,孙中山并非全无机心者,为防止袁世凯日後专权过甚、妨害三权分立的民主制度,特地制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将原订效仿美国之&ldo;模范&rdo;制度‐‐总统权力甚大,改为法国的内阁制‐‐首相当国。这部《约法》由宋教仁起草,他就是那个汲汲于担任内阁首相以架空袁世凯的人。然而,宋教仁是&ldo;一流的政治家,却是末流的政客&rdo;(62页),他到处演讲,声言要组织清一色的国民党内阁,且不讳言&ldo;加强党务,宣传夺权&rdo;。袁世凯此时虽未萌称帝之心,但绝不甘心做一个内阁负责制下的&ldo;虚君&rdo;,因此,宋教仁旋即被暗杀,也就不足为奇了。当然,并无证据表明袁世凯直接下令杀宋;然其事为&ldo;袁党&rdo;主谋,则事实确凿,不容诡辩。不过,孙中山因此发动&ldo;二次革命&rdo;,兴兵讨袁,在唐德刚看来却是大大的不对。他借用袁世凯的话,说:&ldo;共和国家以道德为基础,以法律为范围。就司法方面言之,非推究权案始末又经法庭公开者,不得轻加论断。就行政方面言之,非考求此案原委实与法律违反者,不宜信口雌黄&rdo;;孙中山此举,不啻视法律如废纸,欲以军事手段代替刑事侦判,直可称之为&ldo;叛军&rdo;矣。袁杀宋固为一错,国民党以暴易暴,也是一错。唐氏乃曰,&ldo;历史不是数学,两负不能变成一正&rdo;,&ldo;此例一开&rdo;,&ldo;三错、四错随之而来,就变成武力至上、军阀混战了&rdo;。杨度尝谓,宪法之可贵,在于&ldo;贤者不能逾法而为善,不肖者亦不能逾法而为恶&rdo;(《君宪救国论》);梁启超很佩服这句话,说&ldo;于立宪精意,能一语道破&rdo;(《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孙中山固为&ldo;贤者&rdo;,然罔顾国法,虽&ldo;为善&rdo;亦无足取也。至此,&ldo;第一次内战&rdo;开始,袁世凯与孙中山彻底翻脸。两方军事实力对比,国民党莫望北洋之项背,故不期月,袁世凯便平定了&ldo;叛乱&rdo;。孙中山奔日本,开始&ldo;联日倒袁,搞分裂活动&rdo;(83页)。战乱虽平,袁世凯之心却不能平:原来,共和之世,大家仍不讲法律,犹&ldo;须由枪杆决定一切&rdo;,这与帝制有何本质区别呢?此可谓为时所逼,袁世凯渐萌背叛共和、转回帝制之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